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懂茶」入門,你要知道的三大原則

「懂茶」入門,你要知道的三大原則

做茶久了,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不懂茶,給我喝這些茶就浪費了。」

或者「×××懂茶,一喝就明白了。」

實際上,不忍心說的是,對於一個標準混亂,說法蕪雜,信用不足的領域,所謂大師並不見得真「懂茶」,而普通的茶友也不見得離「懂茶」那麼遙遠。

不能否認,茶的品鑒是有深淺之別的,懂茶也有很多層次與內涵,但是就入門來說,倒也沒有那麼玄妙,掌握一些大的原則,還是比較容易上手的。

懂茶按照道理來講,包括懂得茶的各個方面,比如原料、工藝、存放、沖泡、甚至茶樹生長的相關知識。這其中對於初學來說,最最重要的,關係也最密切的是品鑒。

由品鑒的建立,可以產生興趣,可以進一步的了解產生這些口感的原因,這樣慢慢的就把上面說的那些原料、工藝、存放、沖泡的知識串起來了。而反過來,從書本上看來很多說法,但並沒有和品鑒建立聯繫,實際上都是抽象的知識,用不上,很多時候反而會鬧笑話。

所以,如果關於「懂茶」只講一篇文章的話,那就是要講品鑒了。

針對市場的現狀,我們品一款茶,要有幾個大的原則。

「懂茶」入門,你要知道的三大原則

第一個,要屏蔽無關的信息,存疑有關的信息。

什麼叫無關的信息?價格,故事,以及其他種種暗示。

在信息發達的時代,很好的茶不會太便宜,這是對的,但是價格和品質並沒有正相關的關係,很多價格驚人的茶,根本到不了及格線。高的價格,僅僅是因為炒作,營銷策略,或者完善產品體系而已。而很多優質的茶,即使不算廉價,也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故事更是可以隨意發揮,怎麼說都行,無論這裡面有什麼大人物,大老闆,大師,聽聽就得了,就算是真的,他們未必懂,也未必和茶有關係。對於垃圾茶,故事把這茶說的越難得,其實越好笑。這麼垃圾的茶你還處心積慮、卧薪嘗膽、夙興夜寐、求爺爺告奶奶的搞到那麼一點,那不是缺點啥嘛。

「懂茶」入門,你要知道的三大原則

什麼叫有關信息? 樹種、產地、樹齡、生長環境、年份、工藝等等。

這些信息當然對我們了解一款茶有幫助,但實際上市場誠信不夠,你得到的未必是真實信息。即便對方不是存心欺騙,但是他的了解可能也很有限,或許只是道聽途說,不妨存疑。

古樹茶興起,茶葉市場到處都是古樹,再不濟也是小樹,沒有人大張旗鼓的宣稱賣的是台地,但實際上最基本的常識是,台地的產量要遠遠大於古樹。

班章、冰島成名,市場上到處是班章冰島的茶餅。但實際上常識是,這兩個地方的古樹原料產量有限,基本沒有在零售市場流通。

有的時候你看到他和茶樹合影,你看到茶樹掛著他公司的牌子。但實際上常識是,這和你拿到的茶沒有必然關係,給茶農點錢掛個牌子,拍個照,這件事你也可以做。

對於老茶來說,考證各種包裝,研究各種歷史,當然也可以,但實際上常識是,這種折騰遠不如泡一壺試一試更靠譜,因為老茶真的實在太少,即便是真的,存放不得當,還是沒有意義。

「懂茶」入門,你要知道的三大原則

第二個原則,要符合人性、符合常識。

對於初入門者,好茶的妙處不一定能充分體會,但是壞茶的差一定可以辨別出來。令人感到難受、感到不適、感到不爽的口感,無論再怎麼包裝,也不要輕易認同。

早期很多人在推廣所謂爛木頭、麻袋片甚至棺材板味道的老茶,這個已經在挑戰品鑒的底線,反人性了,珍愛生命的話,還是要遠離的。

符合常識,就是好茶和其他好的食物飲料一樣,有一定的共通性。如果說法與常識相悖,也要慎重。

任何的食品與飲料,如果要說好壞,就要涉及到種種的特質與評價標準。我們肯定不會用辣度和鹹度高低這種標準來評價一道菜的好壞;同樣的,我們當然也不應該用「霸氣」與否作為評價一款茶的核心標準。

我們通常總是喜歡香氣豐富,口感飽滿的食物;同樣的,口感單薄,沒有香氣,肯定不會是一款茶的優點。這麼說好像有點匪夷所思,但是很多時候,你真的會碰到這種情況。

「懂茶」入門,你要知道的三大原則

第三個原則,放下成見,保持開放的心態。

人有時候很奇怪,如果極為有限的知識被奉為金科玉律,並不清楚適用的範圍,那比沒有知識還要糟糕,知識就會成為障礙,這就是所知障。

紅茶的品鑒,和綠茶、普洱茶的不會完全一樣,也不需要完全一樣。一款古樹,不像班章、不像易武、也不像冰島,這和他的品質沒有任何關係,他不需要像你熟悉的這些茶,何況你熟悉的樣本還很有可能是錯的。

對於一個山頭,一個年份,不要輕易的肯定和否定,因為一個山頭可能意味著十幾個品種甚至更多;而同一個年份,不同產區的氣候差異很大,有的本來就不是一個氣候類型。

就普洱茶的外觀來說,有各種的形態,大葉中葉小葉,圓葉尖葉扁葉,所以僅僅通過外觀,你沒法對品質下一個判斷。

如果我們看這些年普洱茶存茶觀念的轉變,就會發現,很多基本問題尚未搞清楚,甚至教科書上的很多觀念完全來源於想當然的猜測而非實驗。一個領域內的權威知識來源尚且如此,你道聽途說來的東西,可靠性又有多大呢?

經常會碰到所謂的「懂茶」人,觀點令人大吃一驚,莫名其妙。常年在茶山跑,忽然到北京這樣的都市的各種茶圈,碰到各類老師,也往往令人三觀震動,匪夷所思,「難道這樣也可以?」

「懂茶」入門,你要知道的三大原則

這裡的建議還是,無妨先把自己清零,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從最基本的品鑒原則開始,免得因為各種先入之見錯過有價值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茶言茶語:記錄下十多萬的茶如何一壺泡掉!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