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個稅起征點上調至5000元,那調整到1萬元可行嗎?

個稅起征點上調至5000元,那調整到1萬元可行嗎?

個人所得稅又調整了!

備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台以來第七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

| 劃重點

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

個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

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個稅法修正案草案擬首次增加反避稅條款,針對個人不按獨立交易原則轉讓財產、在境外避稅地避稅、實施不合理商業安排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避稅行為,賦予稅務機關按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的權力。

我國實行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具體的稅率如下表:

將個稅免徵標準提高到5000元,對於原先個人月納稅所得額在3500——5000元之間的人影響最大。、如果月應納稅所得額和稅率不變的話,個人將少繳納個稅45元(5000-3500)*3%。

假如你月薪一萬,每年能省多少錢呢?

如果你的月薪一萬,扣除五險一金剩餘8000,那麼你應當繳納的個稅是:8000-5000=3000,按照現有的七級超額稅率標準,應當繳納1500*3%+1500*10%=195元,而原來你需要繳納345元,每月節省了150元,每年共節省1800元

上一次個稅調整是在2011年,個人所得稅免徵額從2000元提高到3500元,此後7年並未對個稅起征點再進行過任何調整。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

順應中國飛速發展的經濟以及正常的通貨膨脹,隔一段時間調整一次個稅免徵額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今年的兩會上,政協委員董明珠就提案,建議改革個稅起征點,把免徵額從3500元上調至10000元。致公黨中央、農工黨中央也有相關提案,提出以家庭為單位計征個稅;全國工商聯也提案建議將個稅起征點提升至7000元,同時建議降低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從3%~45%降至3%~30%以下。

如果將個稅起征點真的提高到10000元,真的具有可行性嗎?

答案是具有可行性的。

首先,財政收入完全可承受提高後減少的稅收。個人所得稅占國家稅收的比重沒有一年超過7%的,而每年稅收都呈現出平均20%的增速,提高至1萬元不會對財政收入造成影響。我國財政收入2012年可能突破12萬億元,通過提高個稅起征點等形式使得國家向百姓讓利是分配製度改革的內在要求。

其次,個稅起征點提高惠及的都是依靠工資吃飯的工薪階層,是真正惠及中低收入百姓的民生民心舉措。筆者注意到,有些學者認為提高個稅起征點是給富人減稅,例如: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施正文表示,不贊成通過提高個稅起征點來調節稅收,並稱這「實際上是給富人減稅」。這個觀點難以成立。個稅起征點提高到1萬元受益的大多數是城市工薪階層。在城市高房價、高物價、高生活成本情況下,月收入萬元算不到富人階層。要說減稅的話,也僅僅是給城市中產階層、工薪階層的減稅。聲言是給富人減稅者,其眼中的富人也太廉價了。同時,我實在看不出提高個稅起征點何以成為「是一個實際上不利於低收入者的措施」呢?

在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同時,應該大幅度提高起征點以上富人階層的個稅稅率,真正發揮稅收調節貧富差距的功能。提高過高收入者的個稅稅率,一方面起到了抑制貧富差距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能將萬元以下起征點減少的稅收補回來。決不會出現施正文先生所說的「一旦提高起征點,無論是簡化稅率層級還是相應減少累進稅率,都會使高收入者繳的稅減少」的現象。

再次,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至1萬元對當前經濟十分有利。我國經濟已經連續7個季度下滑,應對下滑的根本措施是提振國內消費。而提振國內消費主要措施除了增加居民收入讓百姓有錢消費和健全社會保障讓百姓放心敢於消費以外,就是要減輕百姓經濟負擔包括稅收過重負擔。對百姓實施大幅度的減稅減費措施是提振國內消費的必然選擇。其中,再次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是最為直接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措施之一。同時,通過提高個稅起征點釋放出來的消費潛力帶動的經濟增長而產生的稅收收入完全可以彌補提高起征點減少的稅收。這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措施,何樂而不為呢?(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345期第2版,作者:財經評論員余豐慧,原文《個稅起征點提至萬元具有可行性》)

文章資料來源於新華社,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