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大訊飛與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科大訊飛與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科大訊飛與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新智元報道

【新智元導讀】今天,科大訊飛與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 (以下簡稱MIT CSAIL) 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人工智慧聯盟,宣告將向人工智慧研究的前沿領域深度探索。

科大訊飛與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1959年,世界第一個人工智慧實驗室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成立,自此開啟人工智慧的光輝歲月。

1999年,科大訊飛成立,開始了語音產業的探索,也開啟了人工智慧時代人機交互全新可能。

2018年,科大訊飛與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 (以下簡稱MIT CSAIL) 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人工智慧聯盟,宣告將向人工智慧研究的前沿領域深度探索。

穿越一個甲子的光陰、跨越太平洋的浩瀚,時空轉換,縱使人工智慧60年內幾經起伏、而今站在浪潮之上,但雙方依舊初心不改。

源頭領域的研發、人機交互與行業應用的深入融合、類人人工智慧,這些寫進雙方合作協議的研究,也許將在下一個甲子的發展中成為原始動力之一,成為人工智慧科研和產業的新始點。

科大訊飛與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科大訊飛代表團與MIT校長Rafael Reif合影

美國當地時間6月14日,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一行來到MIT,在為期兩天的行程中,與該校校長Rafael Reif等高層舉行了會面,還逐一與該校多位認知科學、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教授座談。科大訊飛與MIT CSAIL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人工智慧研究的前沿領域和更廣闊的應用前景;基於相同的價值觀,雙方還將致力於共同建設「A better world」。

科大訊飛與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CSAIL主任Daniela Rus與訊飛AI研究院聯席院長李世鵬代表雙方簽署人工智慧聯盟合作協議


深度合作 聚焦人工智慧前沿探索

最具創新力、有創新思維,這是MIT給予科大訊飛最顯著的「標籤」。

2017年6月,《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給出「全球50大最聰明企業」榜單,科大訊飛排名全球第六。

時隔一年後,在MIT的主場,CSAIL主任Daniela Rus教授評價說:「科大訊飛是最具創新思維的公司,我們非常期待和他們一起在科技之旅中探索。」她表示,21世紀最大挑戰是發展科學和智力工程,以及尋找方式更好的處理人類與人工智慧間關係的方式,而這正是雙方正在努力探索的方向,下一步她也期待著CSAIL和IFLYETEK(科大訊飛)之間的合作會帶來科技領域的進步。

「這裡是許多偉大創新的根據地,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才的故鄉。」劉慶峰迴應說,對於與MIT的合作也表明科大訊飛一直致力於源頭技術、基礎科學的研究。

在人工智慧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中,他認為中美之間可以從科學界和產業界突破,開展真正的深度合作,「無論源頭研發和創新能力的突破,還是從未來人類如何更好地使用人工智慧,都需要全球合作、優勢互補。」 CSAIL是MIT最大的跨學科研究實驗室,在人工智慧研究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科大訊飛是亞太地區最大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上市公司,正走在用人工智慧改變世界的路上,希望通過此次合作,雙方強強聯手,共建聯合指導委員會,共同致力於用人工智慧建設美好世界。

科大訊飛與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雙方簽約儀式現場

在簽約儀式上,雙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明確雙方將從語音處理、推理認知和類人人工智慧等領域開展合作。值得關注的是,此次雙方還達成共識:中美科研機構不僅要在研究層面加強合作,還要在人工智慧相關應用、標準、法律、倫理人文等方面攜手。劉慶峰解釋說:「人工智慧如何避免未來對世界帶來的挑戰和風險、更好的建設世界、造福人類,這也需要全球範圍的聯手和合作。

雙方還將成立聯合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和監督研究合作。每個締約方將任命兩名代表參加聯合指導委員會。麻省理工學院的代表將由Victor Zue教授和現任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Daniela Rus教授擔任;發起方將由科大訊飛AI研究院聯席院長李世鵬博士以及AI研究院院長鬍國平博士擔任代表。


追本溯源 致敬人工智慧光輝歲月

在MIT期間,訊飛翻譯機2.0還擔當了「翻譯官」的角色,Deniela甚至還用翻譯機學起了中文。其出色的性能也讓包括Rafael Reif在內的教授們大為讚歎。

在此次交流人員名單中,科大訊飛方面的「國際化團隊「,都具備全球視野和領先世界的研究應用能力。副總裁、AI研究院聯席院長李世鵬,是信號與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的國際頂尖人才,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副院長;智慧醫療事業部總經理陶曉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曾服務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從事醫學影像研究,並在飛利浦醫療放射解決方案擔任首席架構師;AI研究院副院長、華南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魏思紮根深度學習、語音識別領域,今年一月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35位35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中國區榜單。

MIT則在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方面有著深厚的積累。Eric Grimson教授作為該副校長、教務長,以其在計算機視覺以醫學圖像分析應用等領域的研究聞名於世;Daniela rus博士早在達特茅斯學院時就尋求突破創辦了達特茅斯學院機器人實驗室,其人工智慧項目涉及交通、安全、醫療保健、環境建模和監測、水下勘探以及農業,具有深刻的社會價值和意義;Victor Zue博士專註於人機交互的研究,其口音語言系統小組領先研發了可用於多語言的人機交互系統。

此次「牽手」,雙方均整合一流AI頂尖人才,不僅要攜手探索未來,更是致敬過去。

科大訊飛與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參會人員合影

在人工智慧領域,MIT是啟蒙和開創的代名詞。1956年在美國舉行的達特茅斯會議,探討了人工智慧的發展,被認為是人工智慧的緣起。在這次會議中,人工智慧(AI)的概念被正式提出:「讓機器能像人那樣認知、思考和學習,即用計算機模擬人的智能」。從此,科學家們開始以AI的名義在科研領域探索前行;而要細數參會人的學術科研背景,大多曾在MIT求學或任教。

彼時,會議的召集人、LISP編程語言發明人及「人工智慧」一詞的發明人麥卡錫於1958年到MIT任職,並在1959年與另一位參會人、人工神經網路研究專家明斯基一起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慧實驗室。此外,參會人中,信息學創始人香農1958年正式成為MIT教授;塞弗里奇就畢業於MIT。

薪火相傳60年,那些關於人工智慧研究不僅融入血脈、成為基因,也助推跨越時空的牽手,共建全球AI研發高地。MIT提出research for a better world, cooperation for a better world,這和科大訊飛提出用人工智慧建設美好世界的初衷一致。亞太地區最大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上市公司攜手人工智慧領域奠基性高等學府和全球頂尖實驗室,將共同探索人工智慧技術的未來、攜手開創人工智慧的下一個60年。


創新整合 共建人工智慧合作生態

2016年10月,美國白宮發布人工智慧國家戰略。2017年7月,中國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人工智慧也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

作為一家重視源頭技術創新的公司,科大訊飛19年來堅持「語音產業」的夢想,並在人工智慧時代走在了閱讀理解、邏輯推理等認知智能研究領域的前沿;在2017年成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並承建唯一的國家級認知智能實驗室。

除了保持自身在源頭技術國際領先的地位,科大訊飛也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整合人工智慧源頭技術的資源。劉慶峰在今年初就曾表示,2018年將是科大訊飛國際化的元年,「研究院、主要業務方向,都要知道相關領域全世界最好的研究機構在什麼地方、最頂尖的專家在哪個大學或哪個公司,要形成全球人工智慧創新地圖,並且讓他們成為我們的溝通對象、合作對象。」

在與國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方面,科大訊飛也已啟動實質性的步伐:2015年,科大訊飛與約克大學聯合創建了訊飛神經計算與深度學習實驗室;2016年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進行聯合研發;2017年12月科大訊飛矽谷研究院正式成立。今年1月,科大訊飛首次在CES上參展,同時正式設立了矽谷公司,開始與海外企業開展業務往來。

科大訊飛與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2018年1月劉慶峰在麻省理工學院演講現場

此次與MIT共同打造人工智慧聯盟之前,雙方也已進行了多輪互動。2017年6月,《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給出全世界最具創新力的50個公司榜單,科大訊飛排名全球第六;今年1月15日,劉慶峰一行拜訪該校,不僅與該校副校長Eric Grimson舉行會面、探討雙方未來的可能合作,還舉行了一次公開演講,揭秘了科大訊飛及其產品如何「聰明」的同時,也展示了在工業和產業雙重角度下相關技術的進展和應用,以及科大訊飛正在致力構建的行業生態。

此番簽約堪稱里程碑式的合作,不僅是中美兩國在源頭技術領域的攜手探索,也是AI誕生之地與AI後起之秀的聯手,將進一步深化雙方間的合作,放大各自的優勢效應,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的進一步發展、以期實現建設美好世界的願景。

————————————————————

背景信息:

CSAIL的創辦最早可以追溯至1959年,LISP編程語言發明人及「人工智慧」一詞的發明人約翰·麥卡錫同人工神經網路研究專家馬文·明斯基一同創辦了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項目。2003年,MIT將計算機科學研究和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併。目前,CSAIL是麻省理工學院最大的實驗室,在人工智慧研究方向主要涉及腦和認知科學,研究領域包括:人工智慧,尋求理解和發展使人與機器都能便於理解的推理、感知和行為的人工系統;系統,從軟硬體兩方面尋求新的原則,模型,指標的電腦系統;理論,尋求對數學在計算中的廣泛性、實時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智元 的精彩文章:

圖靈獎得主Raj Reddy:不存在通用AI,但未來會出現超智能
蓋茨、扎克伯格都看好的AI智適應教育,松鼠AI聚攏頂尖技術專家

TAG:新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