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皇帝吃飯為何「菜不過三口」?

皇帝吃飯為何「菜不過三口」?

冷知識集中營

身為一國之主,皇帝的吃喝拉撒都與普通百姓有著天壤之別。

比如說,清代皇帝吃飯叫「傳膳」。

當他餓了的時候,首先傳出口諭,下人們里外一起行動。

上菜的走中間南門,皇帝坐東朝西,把上菜的、揭蓋的、嘗膳的全看得清清楚楚。

皇帝吃飯時,太監分立兩旁,各司其職。

老太監喊一聲:「膳齊」!

院內的民樂手開始鼓樂齊鳴,皇帝則在太監的簇擁下步入膳桌用膳。

皇帝吃飯不能說話,所以皇帝吃飯全憑侍膳太監的眼力。

皇帝的眼睛瞧到哪個菜,侍膳太監就要趕緊把哪道菜挪到皇帝面前。

但侍膳太監不許獻殷勤,比如說「這道菜時興」、「這道菜味道好,您嘗嘗」等等。

圖 | 影視資料

皇帝如果吃哪道菜超過了三口,執法太監就會大喊一聲:「撤」!

這道菜就必須撤下去,然後十天半月也見不著這個菜了。

宮廷內把這叫做「伴膳不勸膳,菜不過三口」。

皇帝即使饞得直流口水也沒辦法,皇帝吃哪道菜都不能超過三口。

圖 | 影視資料

有人以為這個習慣是因為皇上挑剔,其實這個說法只能適用於很少一部分皇帝。

而大部分皇帝「菜不過三口」的習慣後隱藏著很深的文化底蘊。

據說,這是宮廷老祖宗定下的家法。

因為皇帝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不能讓任何人知道。

即使是太監或者大臣,也包括自己的家人。

圖 | 影視資料

一是怕有人從中做文章,比如下毒。

看過宮廷劇都知道,宮裡勾心鬥角,互相殘殺、陷害的事情不斷。

而皇帝這麼高的權位,不知多少人羨慕和嫉妒,所以皇帝不得不提防,這就體現在吃上。

皇帝為了降低這個幾率,不得不「菜不過三口」。

這麼一來,每次用膳,皇帝會吃什麼菜,就成了個謎。

圖 | 影視資料

二來,也是最主要的,是怕傳出去有人邀寵,用口腹之慾腐蝕皇帝。

就好比明正德皇帝。

劉瑾利用明正德皇帝痴迷木工不可自拔這一弱點,然後自己把持了朝政大權,最後弄得朝野雞犬不寧。

身為一國之尊,最怕讓底下的人知道弱點,這個弱點可以是愛好,也可以是吃。

雖然當時有各種試毒的方法如銀針,但對皇帝的飲食口味喜好保密,無疑是一個杜絕下毒的好方法。

「天子不與布衣同」,由此看來,清朝皇帝用膳「菜不過三口」,還是大有深意的。

但試想如果「菜不過三口」的家法沿用至今,得有多少人哭死在餐桌上?

經典回合制!

一觸即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萬個冷知識 的精彩文章:

簡單到極致的魔力!穿上就脫不下的白T恤,你值得擁有
你之前可能從未聽說過的冷知識!邁阿密是美國唯一一個由女性創建的大城市?

TAG:十萬個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