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於古代銅、錢、幣了解多少?

對於古代銅、錢、幣了解多少?

大、小袁頭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的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北洋政府為了整頓幣制,劃一銀幣,於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頒布《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厘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即以一圓銀幣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根據這一規定,於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後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

清末明初時期銅幣

銅幣,銅製的錢幣,亦稱「銅錢」。銅幣主要指清末民初時期的無孔銅幣。中國是使用金屬貨幣最早的國家。而金屬貨幣中,歷代又以銅幣為主。所以中國古代的貨幣史,實際上就是銅幣史。中國在殷周時期固以齒貝為貨幣,後因真貝不夠,乃用仿製品銅貝代之。

銀元

銀元俗稱「洋錢」、「花邊錢」或「大洋」,銀元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是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大約在明萬曆(1573年-1620年)年間銀元開始流入中國

80年代壹分

紙版分幣有兩個版本,分別是50年代和80年代兩個版本,前者單張全新的價值是後者的100倍!比如80年代的壹分紙幣全新版價值只有1元左右,而50年代的版本卻價值100多元一張,貳分、五分也是近100倍的差距。原因只有一個,50年代的存世量稀少,80年代的卻非常多。

第四套人民幣五元

第四套人民幣現已停止流通了,相比中老輩的都見過。當然很多人已經把目光放在了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凡之事 的精彩文章:

TAG:平凡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