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析葯心得二則

析葯心得二則

析葯心得二則

南北沙參運用之辨

沙參,自清代張石頑《本經逢源》始言「有南、北二種」。《神農本草經》沙參條言:「味苦,微寒,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明代汪昂《本草備要》沙參條言:「甘苦微溫,味淡體輕,專補肺氣,清肺養肝,兼益脾腎,久嗽肺痿,金受木克者宜之」,可見明以前對南、北沙參是不分的。

南沙參,形粗、體輕、質松,根心空而似絲瓜絡,甘苦而不膩,故其清肺熱之力優於北沙參;北沙參,呈條狀而細長(入葯多切片),色白、體重、質堅,甘苦而略膩,故其養肺胃肝之陰優於南沙參。

因北沙參略膩而不利解表,故南沙參較北沙參更宜於外感咳嗽而久久不愈,肺氣微傷或外感咳嗽化熱而痰黏難咯者;南沙參形粗而質松,滋陰之力略遜於北沙參,故北沙參宜於內傷久咳而肺氣陰輕傷者。雖《本草綱目拾遺》言:「南沙參功同北沙參而力稍遜」,然南北沙參主治各有側重,不可一概而論。如成肇仁教授治外感久咳,痰黏難咯者,喜用南沙參,每獲良效。

當歸治血秘,亦治便欠

當歸治血秘,可見於李東垣潤腸丸(治風秘血秘),其方用當歸以養血潤腸,治血秘。臨證運用時,當視其證有兼挾而相伍,如氣虛加人蔘;陽虛加肉蓯蓉;陰虛加生地等,其效多彰,量以15~30克為宜。

當歸治便欠(小便少),可見於《湯頭歌訣》桑螵蛸散注文:「熱則便欠,故以龜板滋之,當歸潤之」。因桑螵蛸散主治小便數而少之證,故此「熱」當指虛熱而言。方以當歸養血潤腸,使小便通利。再查《醫學衷中參西錄》「當歸解」言其「潤大便兼能利小便」,思及《金匱要略》婦人妊娠小便難之當歸貝母苦參丸證,方知當歸治便欠乃張仲景之法。(雷輝 湖北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治風名方——薯蕷丸
姚梅齡中醫創新課程《三焦焦膜病證治》開創祛病救人的全新領域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