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西醫永遠不可能治好你的病,救你的只能是中醫!

西醫永遠不可能治好你的病,救你的只能是中醫!

什麼是病?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中西醫的疾病觀:

中醫

中醫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醫學。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一脈相承的醫學理論體系。中醫具有唯一的價值是一種不能被任何其他文化形態替代的醫藥學術,是一種與現代醫學截然不同的知識體系。中醫中藥在中國古老的大地上已經運用了幾千年的歷史,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證實了中國的中醫中藥無論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還是在養生上,都是行之有效的醫學體系。

中醫來源於對人的系統分析,發現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就得出了順應自然則生,違背自然則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對不順應它的人的一種懲罰;發現了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就得出了人之所以無法順應自然,則是因為不平衡造成的整體管理失控。

西 醫

西醫來源於對人體不斷地還原分析,結果發現疾病是以細胞病變為基礎的,因此,西醫心照不宣的疾病就是細胞病變。檢查出來細胞病變,那就是病了,檢查不出來,那就是沒病。君不見很多人明明身體非常不舒服,卻檢查不出來任何疾病。

如果再細化一下,西醫的病因就是細胞病變,用外力殺死病變細胞就是西醫的全部。而中醫的病因有兩大類,一類是細胞的功能亢進,一類是細胞的功能低下,它們偏離平衡達到一定程度都會產生細胞病變,但治療方法完全相反,對於細胞的功能亢進,中醫就用祛邪法,對於細胞的功能低下,中醫就用扶正法。一句話,中醫治病靠的不是外力,而是整體的力量,各種中醫治療方法都不過是恢復整體管理的一種手段,因為中醫學認為,只要恢復了整體的管理,病變細胞就會在整體力量的控制下改邪歸正,中醫本身就是一門恢復整體管理的學問。

明白了中西醫的區別,就知道西醫的缺陷了,它只有細胞發生了病變,才能夠診斷出來。而中醫則完全不一樣了,它把細胞病變之前的量變過程也視為病,而且偏離平衡的程度不同,病也不同。中醫診斷就能夠判斷出哪一個組織功能亢進或功能低下,並且判斷出它們功能亢進或功能低下的程度。有了正確的診斷,就能夠對症下藥,用對應偏性的中藥來平衡它們,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實則瀉之,虛則補之,里則下之,表則發之。只要身體恢復了平衡,疾病就好了。

為什麼西醫永遠治不好你的病?原因很簡單,它病因認識錯了,真正的病因是不平衡造成的整體管理失控,治療的方法應該是恢復整體的管理。而西醫呢?則只會「哪癢撓哪「,對整體的管理於事無補,更可怕的是,西醫的各種治療手段副作用較大,它們往往是犧牲整體的管理來換取局部的平安,整體的管理亂了,疾病則變得更嚴重了。

難道不是嗎?大家可以看看,世界上哪一例胃病是吃胃藥治好的?哪一例高血壓是吃了降壓藥治好的?哪一例糖尿病患者是打胰島素治好的?哪一例失眠症是通過吃安眠藥治好的?用這些方法不僅治不好你的病,相反它的副作用使你的病情雪上加霜,最後造成整體的崩潰!

中醫診斷方法是以外揣內,用四診來判斷出各組織是功能亢進還是功能低下,以及它們功能亢進或功能低下的程度。西醫表面上有精密儀器,其實,它也是一種」捕風捉影「的方法,事實告訴我們,西醫診斷,肝臟壞到50%醫院檢查指標還是正常;肝臟壞掉90%以上才檢查出肝硬化、肝腹水,肝癌;血管堵到50%指標還一切正常,只有堵到80%以上才能檢查出高血壓;腎臟壞掉50%一切正常,只有兩個腎全壞了才叫尿毒症,透析!

在今天發達的中國,還有不計其數的人仍然在受著各種老慢病的困攏和折磨:癌、三高、冠心病、腦血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老咳喘、老慢支、風濕骨痛等等。這些老慢病無時無刻不威脅著他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他們怎麼辦?

現在,老慢病成了人類的第一大「殺手」,大大縮短了我們人類的正常壽命周期。其實,按照哺乳動物生長期與正常壽命的比例,人至少應該能輕鬆活過120歲,可現實中我們比正常壽命減少了差不多40年。老慢病如此肆虐,跟病情的隱蔽性很大的關係,它的形成大多有一個長期的埋伏過程。但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因為我們落後與愚珠的觀念導致的。在疾病出現的初期,我們要麼不警覺,要就么拖著、扛著,等到癥狀加重,疼痛難受時,才急急地去醫院治療。而即使這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看西醫,為什麼呢?西醫來得快啊:一瓶青黴素,炎消了;一片阿司匹林,不疼痛了;再不濟,開一刀,哪兒痛割哪兒.......是的,西醫確實短暫解除了我們的痛苦,但它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那個慢性病的根源還在,所以病痛老是反反覆復,讓我們的患者深受病痛折磨。這些年來,我們都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現代醫學手段越來越高明,醫療設備越來越先進,但慢性病患者卻越治越多。怎麼會這樣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醫斷不了根。老病患沒治好,新病患又來了,不越治越多才怪呢?以至於老慢病成了現代流行病,蔓延全球。正因為如此,現代醫學才把目光又重新聚集到了中醫上面。事實證明,中醫在治療老慢病方面確實有著西醫不可比擬的優勢:它能從病根入手,調治結合,去表除里,讓各類中老年慢性病徹底康復,不再反反覆復.

葯食同源中華民族的飲食養生歷史悠久,並逐漸成為中醫學的組成部分。在中醫藥學的傳統之中,一直有「葯食同源」的說法,認為食即是葯,或者說相當於葯。因為它們同源、同用、同效。食物的性能與藥物的性能一致,包括「氣」、「味」、「升降浮沉」、「歸經」、「補瀉」等內容,並在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等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應用。傳統中醫食與葯並沒有明確界限,因此葯療中有食,食療中有葯。在這個思想基礎上出現的葯膳,「寓醫於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葯借食力,食助葯威;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葯膳既不同於一般的中藥方劑,又有別於普通的飲食,是一種兼有藥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體得到滋補,疾病得到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