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劉瑾的時代,讓大家認識一個更立體真實的劉瑾

明朝劉瑾的時代,讓大家認識一個更立體真實的劉瑾

劉瑾的時代。劉瑾本來姓談,後來拜在一個明朝劉姓太監的門下,就改姓了劉,這在明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他後來成為了皇太子身邊的太監,一直陪隨皇太子成長,所以朱厚照在一定程度上對他還是相當信任的,在即位之後,讓他去掌管鐘鼓司,後來轉到了內官監,當政變發生的時候,劉瑾正在內官監任職,政變後,取代王岳升任司禮監掌印太監,這個職務是太監中的最高級別,有內相之稱。

   朱厚照在趕走劉健謝遷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得力的助手可以幫他,這終於完成了他對自由的夢想,於是需要皇帝閱覽的奏摺開始由劉瑾代閱,朱厚照呢?他要做一件大事。     明朝皇帝的居所叫乾清宮,一般的皇帝都要住在裡面,但是朱厚照一點都不喜歡這裡,在他的眼裡,乾清宮是一個籠子,束縛著他的心靈,在前面,是大臣們聒噪的三大殿,後面是他不想見的夏皇后居所。同時,這是皇帝的私寢聖地,一般除了侍衛,太監和宮女皇親之外幾乎不準外人進入,這不符合朱厚照平易近人,愛結交朋友或者玩伴的性格,他要搬家。     搬到哪裡去呢?明朝不像清朝,有那麼多的好去處,什麼暢春園,圓明園避暑山莊,這在明代是不允許的,所以除了南海子這種皇家獵場,明朝皇帝沒什麼行宮別院,於是朱厚照選擇住在豹房並擴建它。     豹房是什麼呢?就在皇宮的西華門外有一片太掖池,太掖池的西南岸應該就是朱厚照豹房的所在地,宏觀上講,依然在皇宮之內。豹房原來是為皇家養一些猛獸的地方,比如哪個國家又進貢了什麼奇怪的動物就放在這裡,供皇帝大臣隨時欣賞。有人會奇怪為什麼朱厚照會選擇和動物住在一起,事實上朱厚照搬進來的時候這裡已經沒有動物了,它更多的像是皇家娛樂的地方而存在,所以朱厚照喜歡這裡並在原來的基礎上把他擴建,從此以後,一直到死,朱厚照就住在這裡。明朝的政治中樞實際上也從皇宮中心搬到了豹房。

   所以豹房實際上也只是一個離內廷很近的別宮,在這裡,朱厚照可以不再受到宮中的拘束,除了按時上朝之外,他可以在豹房批閱奏章,閑暇的時候就發展一點自己的興趣。他對音樂很有領悟力,於是從宮中找了個樂工臧賢,讓他召集了幾百個樂藝精通者,組成一個龐大的樂隊,時常演練戲曲。朱厚照還自己作曲,曾經親自寫過一首曲子叫《殺邊樂》,後來的明代教坊司一直傳習了很久。     朱厚照的興趣過於廣泛,幾乎只要和皇帝這個職業無關的他都有興趣,有些甚至非常的另類,比如他有時候喜歡和一些動物搏鬥,往往是自己親身上場,也不管對方是猛虎還是豹子,都能堅持上場,即便有時候被抓傷自己也毫不在意。他還比較好酒,經常和幾個近臣一起晚宴,大家也沒什麼尊卑之分,就像幾個好朋友一樣在一起吃酒說笑話,喝的多了,有時候就互相枕著睡著了,第二天一大早繼續被叫起來上朝。朱厚照對皇后和皇妃出奇的冷淡,基本在搬到豹房後就很少和她們來往了,所以臨幸女人往往也在豹房,他沒有其他的妻子,這些女人往往來自於宮外的進獻。他還喜歡研究佛經,並學習梵文,請高僧甚至西藏的喇嘛到豹房來為其講解,也算是虛心求教了。     基本上,雖然朱厚照依舊在上朝和批閱部分奏摺,但是在發展這麼多興趣的同時,是沒有能力再全心的處理所有國家大事的(不像某大清皇帝天文地理數學外語什麼都學外加打獵還有人誇耀勤政),於是很自然,擁有代理批紅權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就可以幫他批閱他沒時間批完的奏摺。     按照明朝的體制,掌握批紅權未必就能掌握國家大事的最終決定權,這也是明朝可以允許太監代批紅的原因所在,但是劉瑾這個人還是很厲害的。事實上他只是粗通文墨,批複奏摺非常的吃力,所以他找了一個縣學生叫張文冕的幫他來完成。批紅不代表他就可以決定一切,還要通過內閣,在劉健走後,內閣的實際領袖是李東陽,當年向「八虎」告密的吏部尚書焦芳也入閣,他往往比較遵從劉瑾的意見。和一般的印象不同,劉瑾對李東陽其實相當的尊重,凡是他代批奏摺,他往往帶回去和自己的侄子女婿孫聰與張文冕商量,然後交由焦芳潤色,最後會送給李東陽審閱。可能出於政治上的原因,李東陽如果覺得劉瑾的批閱意見不是太過分,也不會堅持反對。所以內廷和外廷在這個時候就連成了一體,而劉瑾在此中間就有了充分的決策話語權。  

但是不管怎麼樣,從發展的角度看,明朝的政治體制正在逐步的向文官制度轉變,也就是所謂的文官階層更多的充當政府角色,而皇帝的行政權力在逐步縮小。然而劉瑾的出現,客觀上講,是對明代政府體制這種轉變趨向的一種震蕩和破壞。朱厚照這樣做,其實是讓君權得到了發揮,來限制文官的權力,也就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過程。好在這種破壞並沒有經歷太久,從政變那天算起到劉瑾被處死,僅僅維持了三年零十個月,而明朝再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已經是一百一十多年之後的事情了。     劉瑾是個太監,按照一般的輿論觀點,太監能做什麼好事?再加上他是被判罪處死的,所以史書在寫他的時候,往往全是貶低之詞,但是事實卻未必盡然,劉瑾不能稱的上是好人,但也沒有有些書寫的那麼絕對的壞。這個人在正德初年的表現,說起來其實還挺複雜。     劉瑾獲得權力之後,延續了那場政變的餘波,出於他本意也好,出於朱厚照的意圖也好,反正他是費勁心思試圖給當年參與誅殺他們的文官們一點懲罰。正德二年三月,以朱厚照的名義頒布了一條聖旨,宣布以劉健,謝遷為首的五十六名文臣和宦官的罪名,指責他們大臣與宦官相交結,結成黨羽,試圖傷害「善類」,這個「善類」自然是指劉瑾為首的八個太監。其實坦白的說,我看到有人在寫書時說劉瑾在故意誣陷的時候有點不以為然,因為說實話,這些人確實在當時有內外交結準備繞過皇帝直接誅殺內廷宦官的計劃,劉瑾這個罪名安的倒也不冤,只是把自己稱為善類就噁心了一點了,政治鬥爭,兩邊都未必是好人,成功者就叫自己是善類,失敗的那方就只能被稱為奸黨了,劉瑾也許沒想到自己以後也會享受到這種待遇的。     和他們意圖誅殺自己相比,這個老太監給的處罰倒也寬容,全部強迫致仕和罷官,沒有一個人被判死刑的(太監王岳在政變當天被發配,後遭到刺殺身亡),不過畢竟他還是心胸小了點,除了要求罷官之外,劉瑾還給一些其中他非常看不慣的官員罰米,最慘的是戶部尚書韓文,被罰1500石米,是他十年的俸祿,不知道這位為帝國管錢的老兄是怎麼挺過去的。     在處理了自己的敵人之後,劉瑾也意識到自己作為對國家政策有相當大影響力的人物,不能不搞出點出色的政績,於是他開始努力以他的理解來改善這個國家,首先是貪污問題,那個時代最大的大貪官其實就是劉瑾他自己,但是劉太監可能覺得自己貪點也許對國家沒什麼影響,關鍵是要抑制整個國家的腐敗(這種思維我們應該說他是高尚呢還是自私呢,呵呵),於是出台了很多治貪計劃,比如把刑法改嚴,明 在經過明初所謂的亂世用重典之後,就在臨死前將國家的刑法改的非常寬鬆,而其後的皇帝對貪污的懲罰越變越松,劉瑾覺得有必要加重對貪污的處罰。他曾經對很多不守規矩的官員進行過罰米,正德四年,他發現太監楊鎮去南京買龍衣時候,私自勒索地方官收取賄銀,於是立即向司法部門揭發了這件事情,命令把楊鎮交給南京三法司治罪。

   事實上劉瑾的時代,在他的主導下,曾進行過一場改革,改革的範圍包括各個部門,光吏,戶,兵三部,改革就涉及到78項。比如劉瑾覺得,為了防止有裙帶關係和親人受賄,兩廣,南直隸,浙江這些富省的官員不能由鄰省的人擔任,同樣的道理,漕運御史不能由江南人擔任。再比如,中央政府對地方錢糧的查盤一直不怎麼詳細,劉瑾決定將派遣戶部官員到各地去查盤庫存錢糧這一臨時性措施,改成經常性制度。再比如,嚴禁商人私叛夾帶官鹽和禁止商人在支鹽時用空文虛引。還有重新派人丈量屯田,以及設置內行廠牽制東西廠的權力,這些改革是否有益,不同的人也許有不同的分析,但是在劉瑾倒台之後,習慣於一刀切的明朝大臣們認為這個奸賊搞的東西一定是不好的,所以全部撤消了。     明朝的大臣們是絕對不願意看到一個太監可以對國家大事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從內心底是鄙視太監的,覺得只要太監有權,就必定是禍國殃民的料,這種思維在後來的史書記載中就有體現,不光是後來,當時明朝的大臣有怨氣的就有不少,彈劾的奏章一直沒斷,不過說的還是比較委婉,終於有一天,一場大衝突爆發了。(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他是皇帝的兒子,兩歲就被幽禁,五十七歲被放出,見光就去世了!
王朝向左,英雄往右,平庸的明朝,並不代表出不了不平庸的人物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