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策臨死前對大臣說了什麼話?為何大家都不願意去相信和接受?

孫策臨死前對大臣說了什麼話?為何大家都不願意去相信和接受?

公元二百年,正值年輕力壯,號稱「小霸王」的孫策,趁著早春的好時節來到了山中打獵,不料中了刺客的埋伏,被刺客當面射中面門,僥倖逃得回去,但是孫策深知自己將命不久矣,於是就叫來了眾人,眾人也知道了孫策的情況很是危急,恐怕是要得知孫策的遺命了,而且他們也已經做好了迎接新主的準備,想必孫策立下的繼任者無外乎就是他的兒子孫紹了,但是,當孫策宣布結果時,可是大大出乎了人們的預料,因為孫策立下的不是他的兒子孫紹為他的接班人,而是當著眾人的面子宣布孫權為自己的接班人,讓手下的人以後聽從孫權的命令,好好的輔佐孫權。

這一幕,估計很多人都很看不懂了,為什麼孫策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家的兄弟孫權呢?

當時孫策面對著眾人說道:「如今天下以亂,我江東依靠著天險,可以做到易守難攻的好局勢,另一方面來看,論起領軍打仗,你孫權是比不上我的,但是,論起賞人識才的能力,我卻不如你啊。」於就是把象徵著權力的大印交給了孫權,隨後又叮囑手下的人要聽從自己的安排,而可憐的年僅二十六歲的孫策沒撐多久便去世了。

孫策有一子二女,同輩的還有四位弟弟,二弟孫權,三弟孫翊,四弟孫匡和五弟孫朗,其中孫策最小的兩個弟弟沒有多大的成就,資質平凡,而最值得引人注意就是二弟孫權,以及三弟孫翊了,其中三弟孫翊受到了當時一些大臣的看好,因為孫翊不僅打仗勇猛,而且還酷似孫策,這樣更加有利於維護內部的穩定性,所以一些大臣很看好孫翊,但是孫策最後卻 沒隨了他們的願,而是把眼光放在了二弟孫權身上,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按理說,古代父死子替,子承父位是一件很合乎禮制的,但是孫策卻打破了這一規定,他並沒選擇他的兒子孫紹,一來是因為他的兒子當時還未成年,年僅十歲,與他的叔叔孫權相比,還是太稚嫩了,孫權當時已經成年,並且做出了一番成績,若是將位子給了兒子孫紹,有很大的隱患,很可能性命不保,或者是成為一個傀儡。

孫紹還很年幼,一些政事肯定不會處理,那麼就要依靠一些大臣來辦,要等到孫紹成年,還需要幾年的時光,難免這些大臣會出現反心,把持政事的情況會出現,做出不利於孫紹的事,另一方面,孫氏內部也有不安分的主,據史料記載,在孫權初掌權力時,孫輔和孫暠都企圖搞事情,想要奪權,但是最終被孫權擺平了事,若是放在了年幼的孫紹頭上,豈不是讓他們得逞了。

而傳給孫權就不同了,孫權雖說不會帶兵打仗,但是他有識人的才能,很會管理處事,早年的孫權既有政績,還有通過多年來積攢下來的人品威望,足以勝任這個位子。因此,孫策在人生中最後所做的事是很正確的,後來的孫權的表現確實是可圈可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東吳虎將甘寧,怒懟張昭,可敵張遼,八百兵馬嚇退關羽三萬精兵
爭強鬥狠的他,臨終之時竟做了最明智的選擇,把位子傳給弟弟!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