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洪秀全反對定都南京,力主北伐,卻為何被一老水手破壞?

洪秀全反對定都南京,力主北伐,卻為何被一老水手破壞?

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有許多原因,從軍事上來講,許多人都認為最大的失敗就在於——定都南京,不思進取!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說:「太平軍也曾有過可能勝利的機會,那就是佔領南京以後兩三年內,全力進攻北京,迅速摧毀滿清政府。」(《中國近代史》)太平軍的英國友人吟利也說:「天王在南京停留下來,實在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而且是一個使他失去帝國的錯誤」(《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

然而,如果我們細究歷史,會發現「定都南京」其實並不符合洪秀全的主張。在太平天國領袖中,極力主張主力北伐的,恰好就是洪秀全,至少,在攻長沙、取武昌及壓南京後,洪秀全都曾是堅持率主力北伐這一主張的!受不少網文影響,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似乎變成了一位沉迷宗教的笨蛋,玩弄女人的淫棍,沒有遠略的昏君。其實,就史料來看,在取天下大計,這一關係太平天國發展命運大計的戰略上,洪秀全還是比較有雄心與戰略眼光的,是比其它領袖更靠譜的,不愧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頂層設計師。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之後,兵鋒北指,漸成燎原之勢。拿下武昌之後,就下一步去向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一時間大軍停留武昌長達28天。大體而言,意見主要有三種:洪秀全延續在長沙時的設想,要發兵北上,建立全國性的統一政權;石達開繼全州會議之後,再次主張割據四川的戰略主張;楊秀清則主張順流東下,奪取金陵。

洪秀全的主張曾得到很多將領的支持,殿左一指揮羅大綱說:「欲圖北,必先定河南,大駕駐河南,軍乃渡河。」然而大批清軍的迅速到來迫使太平軍再次進行戰略轉移,楊秀清堅持「專意金陵,據為根本,然後遣將四齣,分擾南北,即不成事,黃河以南,我可有已」的戰略,又以「天父附身」的方式統一了思想,太平軍遂大舉東進。

攻下南京後,太平天國仍然銳氣不減,洪秀全決定分軍鎮守,主力繼續北上,這一次他的意見得到了東王楊秀清的支持(「此時天王與東王尚是計及分軍鎮守江南,天王心欲急往河,欲取得河南為業」),本該主力北上了吧?然而,令人弔詭的是,一位湖南老水手阻止了這一戰略設想。他的主要看法是,北上後河南水小,不利於水軍行動;北方窮困,不如江南富庶。結果楊秀清再次採納了這一主張,最後負責軍事全局的楊秀清「移天王駕入南京」,主力北伐遂成泡影。

李秀成在《自述》中這樣描述這一戰略轉折:「一老年湖南水手,大聲揚言,親稟東王,不可往河南,云:"河南河水小而無糧,敵困不能救解。爾今得江南,有長江之險,又有舟只萬千,又何必往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余,尚不立都,爾而往河南何也?"他又云:"河南雖是中州之地,足備穩險,其實不及江南,請東王思之!"後東王復想,見這老水手之言,故而未往。此水手是駕東王坐座舟之人。被該水手說白,故而改從,後即未往,移天王駕入南京。後改為天京,開立軍伍,整齊營規。」

經此變故,太平軍主力北伐的大計,遂告泡湯!所以,在定都南京這一事件上,楊秀清要負主要責任,因為他聽信了這個湖南老水手的話,阻止了洪秀全的北伐大計!

那麼,楊秀清作為二把手,為什麼能阻止太平天國一把手洪秀全的戰略構想呢?

這種情況是由當時楊秀清的權力與地位決定的。楊秀清生前,才思敏捷,精力旺盛,尤其擅長軍事指揮,而軍事及政權組織上恰恰是洪秀全的短板,更何況楊秀清還有「天父下凡」的加成。所以,當時太平天國的實權在楊秀清手裡,主政掌軍的楊秀清決定不率主力北伐,那麼,洪秀全的北伐主張自然告吹。更何況,野心勃勃的楊秀清還採取了組織上的措施加強自身實力,削弱洪秀全的權力。比如楊秀清是廣西燒炭工出身,在將領提拔上,他就大肆徵用與自己當年一起工作過的燒炭工,打壓廣東將領,以致於著名將領羅大綱憤憤不平地抱怨說:「吾與秦日綱、胡以晃同起兵,功亦不相下,二人以廣西老兄弟故,皆封王,我以粵籍乃不得侯,天下之事未有不平如此者,天王亦自忘其為花縣籍乎?」再如多謀善斷的洪秀全妻弟賴文光,「楊秀清忌之,不使聞軍事,授文職」。這樣一來洪秀全的北伐主張自然難以貫徹。

後來,雖然楊秀清被殺,但「天京變亂」之後的負責掌軍主政的石達開,仍然頑固地堅持自己「入蜀作玄德業」的戰略夢想,將「滿朝好文武帶走」。李秀成在《自述》中曾痛斥了石達開這一做法,將此視為太平天國滅亡的主要原因。(「誤翼王與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狽心,將合朝好文武將兵帶去,此誤至大。」)石達開負氣出走後,太平天國一時間「國中無人」「朝中無將」,主力北伐的大計遂成畫餅。最後,當太平天國滅亡的緊急當口,李秀成終於再次提出這一主張,要「讓城別走」,然而這時失去進取心並且知曉大勢已去的洪秀全斷然拒絕,太平天國的局勢遂不可挽回!其實,李秀成得勢時,一心經營自己富庶的江浙地盤,何曾著意北伐?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國滅亡後,遵王賴文光率領太平軍余部,聯合捻軍北上發展,北進戰略立即呈現出它的巨大優勢,打得清朝統治者心驚肉跳!再結合當年林鳳祥、李開芳孤軍北伐殺得咸豐欲逃竄熱河避難的情況,設若太平軍當年聽洪秀全的主張,率領士氣正盛的主力北伐,當取得更大的戰果!

那麼,為什麼洪秀全主張北伐清廷,楊秀清主張東據南京,石達開主張割據四川,這三大戰略中洪秀全的主張更勝一籌呢?這是因為:

首先,南方打不過北方,是歷史的大概率。中國歷代王朝建立,往往興於東南,勝於西北。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自古道「得中原者得天下」,所以不趁自己士氣正旺時拿下中原,攻佔北京,緩過氣來的北方就可以憑藉地形優勢,調集大量的人力物力,逐步奪取江南。曾國藩就說「自古平江南之策,必踞上游之勢,建瓴而下,乃能成功」,後來儘管屢戰屢敗,但他堅持下去,終於取得成功。所以,太平天國不趁自己處於優勢之際,全力北伐,奪取有利地形,建立北方對湖廣的優勢,實乃重大失策!

其次,東南富庶,割據者多容易失去進取心,故而「六朝金粉」皆不能一統天下;而北方貧瘠,宋以後更是非得東南不足供養京師龐大的開支,這就容易激發士氣,形成旺盛的戰鬥力。割據東南後,受南方富裕生活的誘惑,太平軍日益腐化墮落,逐步釀成諸王紛爭,天京事變血流成河,天國局勢遂不可收拾。

最後,清朝國都在北方,中原北方為國之腹心,邊疆南方為國之四肢。所以,攻打四肢,遠不如掏心一擊。英國人攻打清政府,屢屢直搗北京,不足萬人之軍隊即迫清政府屈服;日本在甲午一戰,水陸並進,奪遼東趨北京,清統治者又迅速屈服。相反,法國人從越南攻廣西,沙俄從西北圖新疆,皆被清政府從容調兵,以強大的後勁擊退。再者,辛亥革命之前的屢次起義,都不能取勝,概因孫文等屢次起事多於邊疆,後來武昌起義於中部,尤其是山西的起義,才迫使清政府土崩瓦解。孫中山盛讚奪取山西的閻錫山說:「去歲武昌起義,不半載竟告成功,此實山西之力,閻君百川之功。……倘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武昌起義,山西首為響應,共和成立,須首推閻都督之力為最。」

回顧歷史,當年吳三桂反清,佔據江南大片土地,卻沒有進取心,坐喪時機,最終戰敗。其實,他的將領也不乏才智之士,比如將領吳國貴召集吳軍諸將,提出「捨棄雲南而不顧,北向以爭天下:以一軍圖荊州,略襄陽,直趨河南;一軍下武昌,順流而下,經略江北。勿畏難,勿惜身,寧進死,勿退生,拚死決戰,剜中原之腹心,斷東南之漕運,即令不能混一,黃河以南,我當有之。」這個戰略可謂穿越時空般地遠見卓識!只是諸將人心已散,但欲退保家小財物,終於全線崩盤。太平天國運動,條件比起吳三桂差得多,無法「退保家小財物」,但也多虧如此,他們才敢進一步冒險,算是實行了中策,去「斷東南之漕運」,保住了十餘年的統治,但終於貪財畏難惜死,敗在了自己的貪慾之下,讓人可為一嘆。只有紅 軍,不畏萬難,九死一生,爬雪山,過草地,最終取西北、收山西、定山東、奪東北,實現了「捨棄雲南而不顧,北向以爭天下」的戰略主張,走向了歷史的勝利。相比之下,太平天國的失敗,楊秀清要負很大責任,而不懂軍事指揮,屢屢大權旁落,無法擔任領袖重任,貫徹自己主張的洪秀全也有著不可推卸的罪過。

太平天國(影視形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秀全 的精彩文章:

李開芳被捕後給清軍出了一個主意 如果洪秀全聽到定會被氣得吐血
此二人雖不是天王,為何在太平天國中聲望不輸洪秀全?

TAG:洪秀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