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冷嘲則帶來深刻而不友善的理解」

「冷嘲則帶來深刻而不友善的理解」

應當細心地觀察,為的是理解;應當努力地理解,為的是行動。

——羅曼·羅蘭

有一個段子,你想到了什麼:

某人撿了一部蘋果手機,正愁如何還給失主,電話響了。

他接了電話還沒等開口,失主就在電話那頭說:「你最好把電話還給我,我手機有衛星定位,我已經知道你在哪兒了!」

那人一聽火爆脾氣就上來了,買了十幾個氫氣球綁手機上,一撒手,愛飄哪兒就飄哪兒,你衛星定位去吧......

貌似這世界上好意會歪曲成惡意,不當然會歪曲成當然。

斷章取義或許是這個世界存在八卦、爭執的導火索。

因為說話方式不同,情景反應不同,邏輯思維不同,立場角度不同,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例如某篇新聞稱,老人無論乘公交還是地鐵,都是以別人應該讓座的思維方式在考慮問題,曾經看到一篇新聞就是關於年輕人未讓座而引起了爭吵。情況分為好多種,如果遇到那種無理的,還會數落年輕人幾句,旁人看不慣和也會和老人發生爭執。

還記得一篇文章有著這樣的敘述,一位中年女士和年輕人在火車上發生的關於讓座的爭執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年輕人到底應不應該讓座呢?

道德應該發揮出本應有棄惡揚善的功效,而不是苛責無辜的人。

正如伏爾泰那一句:美德與過惡,道德上的善與惡,都是對社會有利或有害的行為;在任何地點,在任何時代,為公益作出最大犧牲的人,都是人們稱為最道德的人。

如果遇到老人那就把座讓給他,但這不是應該的問題,是一種別人施予的一種道德感,如果沒遇到老人或是急需座位的人,那也可以顧及到自己。

如果可能還是選擇不坐座位,除非這個位置就得你坐,或者這裡有好多位置。不同的人不同的答案,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不盡相同。世界上沒有那麼多本應有的事,除了親情和愛情之外,或許沒有任何一種情感是應得的。善待他人或許是一種教養,但非本應當之事。這樣的邏輯或許和感恩與知足具有同等的功效。

有些機會不是本應給你的,那麼就是一種需要感恩的知足。這世上沒有那麼多應該的事,給你機會是賞識你,是你自己努力應得的,而不是別人本應該給你的。這麼一想或許應該感恩自己的努力和賞識你的人。

時間久了,或許有些感悟自然透了。

正如那一句:時間是真理的摯友

斷章取義生活無處不在,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經歷,就像小編找素材剖析人間冷暖,也會加一些現實素材,這不是一種什麼都說的無知,而是一種坦露現實,寫作本應有的真誠,或許離這種現實越近,領悟或許越透徹。

隨著時間繼續領悟所尚未認知的,帶著感恩的心前進。

感謝碩士階段那曾經讓小編講專業外語的老師,或許因為學院聽說有位懂兩門語言的學生,而且考研成績外語貌似是學院最高的,還提前發論文了,竟然還是純原理的?!據說不是跨專業嗎?這讓老師們想了解了解了,但或許就是想過過招。

職場上,想過過招的人也不少啊,你知道數幾個月前,在單位,小編拿豆漿當酒飲的故事嗎?

中午,去會議室吃飯,想著等人少再去吃吧,還是喜歡安靜自在一點。

可還是遇到了宣揚自己的同事,講著自己的學習經歷和所謂的輝煌,但小編確實需要個人空間,小編不拒絕任何優秀的人在自己面前宣揚自己,因為小編也需要空間,一個自我安靜的緩衝地帶。一般情況下,自己都是尊重任何人的,聆聽著甚至自己不認識的人的事迹,我覺得這是自己的本性,不用說教養等高尚的情操。

可有一天自己累了,正好趕上我想清靜清靜,無奈之下,拿著剩下的豆漿離開了會議室到辦公區,自己甚至知道背後同事跟來看自己的一舉一動,那杯豆漿喝得就像飲酒一樣,倒不是味道,而是動作和情緒像飲酒一樣,在那一刻自己回想起來到底怎麼了,或許只是自己累了,當別人向我過招的時候是否在意到我的情緒,自己可以傾聽,但傾聽,忍讓久了就是對自己的一種累。

或許在那一累的一刻,不傾聽的一刻,是給自己一個緩衝。也想起了種種,人都是有優勢的,為什麼我選擇低調,因為自嘲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但讓別人知道了就想過過招,其實自己希望更多的人向我過招,人人都有優勢,人人也好強。

感謝那些說自己以後能成為老師的人,感謝說自己做學術報告講得好的人,想成為老師嗎?其實我覺得作為一個小編,一個致力於深究多領域的小編,研究範圍更廣了,發揮空間更大了。一個碩士畢業之後一直從事小編的小編,一個致力於創作小眾內容不乏深度的小編,這裡是小編的業餘創作平台,還需大眾的鼓勵與支持,共同學習吧。

幽默帶來悟力和寬容,冷嘲則帶來深刻而不友善的理解。——阿格尼斯·雷普利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觀聆聽 的精彩文章:

TAG:靜觀聆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