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啟個人瑜伽之旅的正確姿勢

開啟個人瑜伽之旅的正確姿勢

我一直很堅持的認為,做某些事情都是需要機緣的,開始讀某一本書,開始做某一項運動,參加某一個活動,領悟到某個詞語的新境界。我走進專業瑜伽館習練瑜伽,除了最初身體上的疼痛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機緣,那就是和plum創始人的相識,一個北大、牛津畢業的學霸,一個著名VC機構的投資人、一個時尚博主,同時還是一個資深的瑜伽習練者,如今又轉型創業創建了plum,到現如今也成為了一位時尚的創業寶媽。跟她見過兩次,是她關於對興趣、對愛好的一些看法和經歷促動了我,同時也促使我堅定了要在生活中做「減法」的決定,開始不在外界逐漸興起的眾多項目之間徘徊。

這一期呢,就圍繞如何開啟自己正確的瑜伽之旅,回答朋友們問到的問題:

1、我適合練瑜伽嗎?

2、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地方練習瑜伽?

3、我該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瑜伽課程?

4、我該保持什麼樣的頻率來練習瑜伽?

1、我適合練瑜伽嗎?

問這一類問題的朋友,一般都覺得自己身體比較僵硬,認為身體比較軟的人才適合練瑜伽。那這一類型的朋友們適不適合練瑜伽,理論層面的解答從百度上都能搜索出很多解釋,我就不在這裡闡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至於能不能接受或認同那樣的解釋我們先暫且放一邊,我從實際練習的過程中,來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確實,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身體很柔軟,有的人身體很僵硬,然後我們就會發現一個體式,柔軟的人很輕易的就做到了,僵硬的人卻需要費很大的勁兒或者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做到。一般柔軟的人,在力量上會有所欠缺,而身體僵硬的人,一般都是在柔軟性上有欠缺。而瑜伽要做的事情就是,來幫助里你柔軟和僵硬之間去達到一個「平衡」。

可能許多人認為,瑜伽體式看上去都挺簡單的,不需要太多的體力和體能。其實不是的,練過的人都知道,練習瑜伽也是很需要體能的,尤其是練習流瑜伽和阿斯湯加瑜伽,所需要的體能絲毫不亞於跑步、打球一樣的體能,只不過瑜伽所需要的體能不需要一下子爆發出來,而是在每個體式與體式之間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出來的。

最後,分享一個笑話似的對話:

場景:瑜伽教室,瑜伽老師和學員

學員:老師,我身體特別僵硬,適合練瑜伽嗎?

老師:身體很臟,適合洗澡嗎?

2、選擇什麼地方練習瑜伽?

我將可以練習瑜伽的場景歸結為以下幾種:

1)家裡跟著瑜伽視頻練;

2)跟著一些APP(如Keep、每日瑜伽)的教程練;

3)專業瑜伽館:大課或私教課;

4)健身房:跟著教練練;

5)記住了體式和口令,掌握了每個體式的要領,不需要老師和視頻,獨立在家中練習。

一般呢,對瑜伽有點好奇和感興趣的人呢,都會下載個視頻,然後在家裡練一練,在初期可以選擇這種方式,所以第一種練習場景在對瑜伽有好奇,想前期接觸接觸的朋友身上比較多見。不過,隨著國內近幾年健身熱、身心靈運動的興起,也出現了很多類似Keep、每日瑜伽等健身APP,我也在朋友圈看到了很多朋友堅持練習的打卡記錄,對此呢,我覺得自己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因為畢竟自己沒有跟著某一個APP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個中好壞無從說起,但我也相信堅持跟隨APP練習的朋友應該也是或多多少能從中獲益的,就像我在走進專業瑜伽館之前跟隨瑜伽視頻練習一樣,也是能從中獲益的,但即便這樣,在我進行了專業的練習之後,心裡還是很慶幸那個時候沒有很努力的去練習,因為瑜伽視頻的講解遠達不到專業的瑜伽講解,當關節不順位,肌肉啟動不正確的時候,越努力的練習,對身體造成的傷害越大。

如果真的是想要在瑜伽方面有所了解和精進,建議還是選擇專業的瑜伽館和瑜伽教練,而且不推薦健身房及健身房的瑜伽課程,因為行業內都知道,健身房的瑜伽課就是它眾多健身項目中的一種,而且健身房的瑜伽老師質量都不高,普遍要差專業瑜伽館老師的好幾個等級,這是從師資力量和質量上來講,如果從課程數量及類型豐富度來講,健身房也是遠遠趕不上專業瑜伽館的,這一點對比各自的課程表就能一目了然。

至於上面提到的第5種,那是比較高階的方式,一般都是成熟的習練者(至少練習到1000h以上)或者上過教培的習練者,能記住體式和口令,也清楚的知道每個體式的正位點在哪裡,無需老師指導就能很好的完成練習。當然,如果你早上沒有時間去瑜伽館,只要記住了拜日A和拜日B的體式,早起分別做10遍,也足以達到鍛煉及喚醒身體能量的目的。

(該圖中的第一行是拜日A的序列體式,第二行和第三行是拜日B的序列體式)

3、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瑜伽課程?

對於不太了解瑜伽的朋友來說,可能就知道瑜伽這一個大類,但若只要去看過專業瑜伽館瑜伽課表的朋友們就知道,瑜伽其實也是有很多種類和流派的,比如說哈達瑜伽、流瑜伽(Flow)、陰瑜伽、艾揚格瑜伽、阿斯湯伽瑜伽(Mysore)、空中瑜伽(Bodyfly)、高溫瑜伽(Hot Yoga)、理療性瑜伽、薩達納等,僅憑我現有的對瑜伽的認知,我覺得我可能無法一一列齊。越接觸瑜伽,就會發現真的是學海無涯,對於一項運動也開始有敬畏心。

練習瑜伽的過程,並不總是如一開始能清晰感覺到自己的變化和進步而保有激情,隨著練習的深入,體式一遍一遍的重複,上課也並不能帶來新鮮感,反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重複中體驗到自己多次練習而無法做到,在課堂上一次又一次的體驗重複的枯燥。雖然老師經常說,做到自己能做到的程度就好,改變是一點一點發生的,但我也真切的體會到那種久練而不能的沮喪和挫敗感。

當我在瑜伽課上揮汗如雨(常溫瑜伽的課程中也常如此)的時候,突然之間對那些運動員以及學生時代的那些由於主業成績不好而轉向的體育特長生們有了改觀

1)自己一路從「好學生」走過來,所以對學生時代的體育特長生都持有一種「偏見「,總覺得他們不如我們這些學習成績好的,在瑜伽課堂上,我突然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任何一個領域能有所成績有所建樹的人,都是有其過人之處,也都是有他們很堅持的地方,開始對很多事情有敬畏之心。

2)所有的看得見的美麗背後都有別人看不見的努力,所以當某明星如袁姍姍曬馬甲線的時候,也不再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要知道這個馬甲線,除了高強度的運動之外,那可有絕大部分的功勞還在於能忍受住美食的誘惑及強咽下難吃的健康餐。

4、我要保持什麼樣的頻率來練習瑜伽?

一般來說,保持什麼樣的頻率是和每一個人來練習瑜伽的目的是有關係的,比如說有的人來練瑜伽,就是為了改善身體健康,而有的人呢,是想把瑜伽發展成自己的一份兼職,或者有的人,就是為了成為一名全職的瑜伽老師,因為來練習的初心不一樣,所以在練習過程中對自己的要求就不一樣。

所以,從最低的練習瑜伽需求來講,就是調理身體,讓身體的亞健康得到改善,或者讓身邊增加些肌肉,而不是堆積一坨一坨的脂肪,練習,也就是要重新給身體塑造一個新的、正確的肌肉記憶,那如何才能讓新的肌肉記憶形成,就必須保持3-4次/周的頻次才行,這是最低要求,否則練習瑜伽的效果很難達成,自己也會從中收穫的非常有限。當然,如果你是沖著兼職或全職的瑜伽老師去的,那你練習的強度要遠在這之上,有的人能做到每天都練,而且每天連著練兩節課,這種也是需要付出非一般人的毅力和堅持的,而且對體能的要求也會比較高。

就我自己而言,我大多數時候能保證5-6次/周這樣的頻次來練習,在練習的初期,我甚至保持了更高的頻次,因為那時候的課程以調理類的瑜伽為主,所以關注點在於關節的順位,因此強度相對來說就小一點,所以體能還能跟得上,這樣一周能上課的次數就會多一些,到後來,當我覺得自己的練習到了需要增強力量的階段的時候,我就會調一些強度大一些的瑜伽課程,比如流瑜伽、阿斯湯加,來逐漸提升自己的體能,那相應的,可能在頻次上就不會像之前那麼高了。關鍵是,對於一項運動,自己應該保持著覺知,練習過程中什麼樣的頻率,是這項運動滋養到了你自己。在滋養和消耗之間,自己的身體會告訴你答案。

總體而言,要挑選到適合自己的專業瑜伽館,還是要多去一些瑜伽館體驗體驗,畢竟百聞不如一見,當然,你也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去挑選到適合自己的瑜伽館:

1、選擇離自己很近的瑜伽館,這樣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更有利於堅持下來的環境;

2、根據瑜伽館開館的時間長短來選擇,一般來說開館時間越長的館,積累的會員會比較多,館裡的運營情況也會比較好,開設的課程應該也會有一定的進階;

3、根據瑜伽館的教室數量和類型來判斷,一般高溫瑜伽和空中瑜伽的教室是有一定的特殊性的,所以你需要看看,另外,你也可以根據其上大課和上私教的教室的數量來判斷,這個館是以私教為主,還是以大課為主,如果你就是想前期跟著大課走,就不能選這種類型的瑜伽館,因為教室少就意味著能排大課的課程不會多,當然如果你不差錢,直接上私教,這條參考可以忽略不計。

4、還可以根據更衣室、浴室、存放瑜伽墊等周邊情況來綜合選擇,這個和個人習慣有關,比如我會把瑜伽墊或要換的瑜伽服存放在館裡,這樣避免每次都要拎包過去。

(本圖來自我朋友圈,它有個非常美麗的名字,叫「許願樹」,期待朋友們的每一個願望都能夢想成真)

希望對瑜伽感興趣的朋友們都能挑到適合自己的專業瑜伽館~~~

Mary@BJ

2018/6/18

ID:GraceYoursel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raceYourself 的精彩文章:

TAG:GraceYour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