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唯一按皇帝禮下葬的親王,兩個多月後卻被開棺鞭屍

清朝唯一按皇帝禮下葬的親王,兩個多月後卻被開棺鞭屍

作為努爾哈赤寵愛的幼子、皇太極最器重的兄弟、順治初年的攝政王,多爾袞的人生彷彿開了外掛一般。然而,這樣一個鐵腕人物,一生卻充滿了戲劇性,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到人人得而誅之的罪臣,他的經歷將「人生無常」幾個字詮釋得淋漓盡致。

多爾袞十五歲時,就隨同汗兄皇太極攻打蒙古察哈爾部,此後,皇太極時期的重大軍事活動都有多爾袞的參與。他在戰鬥中奮勇爭先,炮火最激烈的地方,往往是他衝鋒的方向,真可算得上是一個「拚命十三郎」。

多爾袞畫像。

正是憑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不要命的精神,多爾袞在崇德(皇太極的年號)後期奠定了其能臣與幹將的地位。到天聰十年(1638年),皇太極封其為「和碩睿親王」,位列六王中的第三。後來,改定官制,皇太極又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給多爾袞管理。

崇德八年(1643年)農曆八月初九,皇太極猝死,作為調和矛盾的產物,六歲的福臨登上帝位,由多爾袞與濟爾哈朗輔政。此後,多爾袞的地位一路飆升。順治元年(1644年),被封為叔父攝政王,順治二年,晉為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又變成皇父攝政王。

隨著封號的晉陞,多爾袞的權勢也盛極一時。遇到重大典禮,群臣要候其旨意、列班跪送;元旦、冬至等重大節日,百官在朝賀完順治帝之後,還要朝賀多爾袞;官員文書往來中,遇到「皇叔父攝政王」字樣,均要抬格書寫。

多爾袞下發的「令旨」。

作為權力象徵的帝王印璽也在順治三年被多爾袞搬到自己的王府,以便於處理政務。到順治五年,一切政務,多爾袞也不再請示,直接下旨,順治皇帝徹底成為了道具。

除此之外,多爾袞在儀制上也處處向皇帝看齊。順治三年時,其儀仗達到20種,與皇帝無甚差別。君臣跪拜之禮,在他這裡也免了。至此,多爾袞就是大清王朝實際上的君主。

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死於喀喇城,消息傳來,順治帝簡直驚呆了,他沒想到皇父攝政王這麼容易就掛掉了。震驚之餘,表面文章還不得不做,他一身縞素,率臣僚出東直門五里,迎多爾袞的遺體回京。

影視劇中的多爾袞。

稍後,順治帝下旨高度讚揚多爾袞「平定中原」的豐功偉績,要求按照皇帝禮制下葬,隨後又追封其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上廟號「成宗」。至此,多爾袞的尊榮和權勢達到了巔峰。

追尊為帝、依帝王禮下葬,並未使多爾袞身後獲得安寧。由於朝廷內部的矛盾積壓已久,多爾袞一死,親貴大臣的不滿、順治小皇帝的積怨便迅速暴露出來。

順治八年(1651年),正白旗的蘇克薩哈、詹岱、穆濟倫等人首先告發多爾袞生前令人備下八補黃袍、東珠朝冠等帝王用品。政治風向由此大變,一場清算多爾袞罪狀的政治運動開始了。

睿親王府。

不僅其他諸旗久受打壓的親貴大臣急於跳出來揭發多爾袞的罪行,就連多爾袞生前親領的正白旗也紛紛反水。

在眾臣的檢舉下,朝廷宣布多爾袞十四條罪狀,順治帝已顧不上兩個多月前自己追尊多爾袞為帝的諭旨,將其削爵位,奪封典,去謚號,開除宗籍,並將財產充公。為了泄恨,還將剛下葬不久的多爾袞開棺鞭屍、梟首示眾、挫骨揚灰,甚至連當初的陪葬品也被悉數收回內庫。

多爾袞生前的親信大臣何洛會、冷僧機、譚泰等人也遭到處罰。以多爾袞為核心的實力集團頃刻間土崩瓦解。

此時,距離多爾袞去世不過兩個多月,從權傾朝野的攝政王到尊榮備至的成宗義皇帝,再到人人得而誅之的罪臣,我們不能不感嘆政治鬥爭的波譎雲詭。

參考資料:《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九、卷五三,趙爾巽等《清史稿·世祖本紀》

(「小歷史」作者顧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看了晚清女子的「三寸金蓮」,小編不淡定了
民國時期「亞洲球王」李惠堂,世界進球逾千的巨星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