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華10大父親教子之道:父愛如山,父德如海

中華10大父親教子之道:父愛如山,父德如海

中華10大父親教子之道:父愛如山,父德如海

父愛如山,父愛不可缺少,也不容易被替代。

父愛充裕的孩子,男孩的性格踏實穩定,女孩的性格熱情開朗。

父德如海,父親的品德有多高尚,孩子的格局就有多大。

古人說,「養不教,父之過」,父親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親的德行與智慧,是給孩子最好的資產。

01.家之信仰

家是中國人真正的信仰,傳統家訓的核心內容是教子與治家。

父教,最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個對家的信仰,給孩子安全與溫暖。

古代的父教雖然以「嚴」為主,但是「嚴」並非冷淡、無情、不關注,父教還要有「慈」,《大學》里說,「為人父止於慈」。

父親這個角色,對於家庭的意義,絕不僅僅是賺錢養家而已,對孩子來說,父親是人生價值觀的傳承者,是學習的榜樣。

過去有一句話,「名父之子多敗德」,這是因為成功人士要忙於事業,無暇耐心教育孩子。

父親應該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沒有非去不可的飯局,只有瞬間長大的娃兒;錢可以慢慢掙,孩子的教育卻不是只靠金錢就能換來的。

富可敵國的李嘉誠,一開始就在家裡立下規矩:無論工作多忙,每個星期一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飯。

這就是給孩子做出表率,家是信仰,家是最重要的,一家人一起吃飯是很必要的。

02.首要做人

父教,首先是教孩子做人。做人不行,一切都談不上;會做人了,自然就能做事。

清代鄭板橋,52歲才有了一個兒子,當然是非常疼愛,但是他認為要正確地愛,不能溺愛,也就是愛之以「道」。

這個「道」是什麼呢?鄭板橋說:「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

當今那些只關注孩子能否上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的父親,不妨聽聽蔡元培的一句話,「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中華10大父親教子之道:父愛如山,父德如海

03.吃苦耐勞

抗日名將傅作義,從小家境貧寒。他的父親,早年是依靠背人渡河來掙錢。

傅作義在陸軍中學讀書時,有一年因為不注意節省,花完了生活費,只好向同學借了20兩銀子。

放寒假回家,傅作義對父親說了借錢的事,父親並沒有責怪他,而是把他帶到黃河邊,父子二人脫掉衣服跳入冰冷的河水。

傅作義凍得瑟瑟發抖,父親漫不經心地說:「從這裡背一個人到對岸,能掙兩枚銅錢,我給你的學費和生活費,就是這樣一點點積攢來的。」

傅作義頓時羞愧難當。返回學校時,父親給了他足夠的學費和生活費,又另外給他20兩銀子還債。

儘管傅作義後來青雲直上,但是一生崇尚簡樸,人稱「布衣將軍」。

晚年談到父親,傅作義說:「他一個農民沒有文化,硬是靠吃苦誠實養活了一大家子,還在很多地方開辦了商鋪,真不簡單。和父親比起來,我簡直不值一提,父親是我一生最敬重的人。」

04.自立自強

「慣子如殺子」,孩子終究要長大,要脫離父母自己去奮鬥、去生存,古人說,「留物與兒孫,未必黃金美玉;立世靠自己,定當品高學優」。

鄭板橋給兒子的遺言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國畫大師傅抱石對上大學的女兒說:「你要是肚子餓了,就忍著,絕對不要借錢吃飯。你要是沒錢坐車,就走路,不要借錢坐車。因為,腿永遠在你的身上,而錢不是永遠都借得到的。如果你借錢借習慣了,這雙腿和人就要廢了。」

中華10大父親教子之道:父愛如山,父德如海

05.謹慎自律

古人說:「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在安逸的日子裡不忘以處危境之心警戒自己,在富足的時候不忘以儉樸之心戒除過多的慾望,這也是從古到今父教的主要內容:謹慎自律。

曾國藩曾經說,越是富家兒孫,越是官宦子弟,越要自律,在物質生活上主動跟貧寒之士一樣,這樣的孩子將來才有可能成大器。

創造了「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奇蹟的梁啟超,一直教育孩子要敢於吃苦冒險,不可貪圖享樂。

兒子梁思成和兒媳林徽因學成回國,可以去清華大學或者東北大學任職,梁啟超認為,清華大學雖然舒適,但卻是「溫柔鄉」,人際關係也複雜,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而東北大學雖然艱苦,但是人際關係簡單,可以開闢新路。

結果去了東北大學的梁思成,很快大展宏圖,在那裡創立了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第一個建築學系。

06.篤實淡泊

都說錢鍾書是國學大師,其實,他的父親錢基博才是真正的國學大師,而且品行端正。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錢基博寫信給兒子說,做一個仁人君子,比做一個名士更有價值。

後來,錢基博又寫信說,現在有人評價說你的文章,你的學問比我好,我當然很高興,但是,如果別人說你「篤實」超過我,「力行」超過我,我會更高興。

錢基博還說,希望兒子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希望兒子能成為諸葛亮、陶淵明,而不願意兒子成為胡適、徐志摩。

中華10大父親教子之道:父愛如山,父德如海

07.行之有恆

曾國藩在家書中對兒子說:「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恆,自如種樹蓄養,日見其大而不覺耳。」

曾國藩的父教,簡單說就是,凡事堅持到底,而他的一生,也是這麼做的,早起、靜坐、讀書、修身,堅持了幾十年。

08.悠遊度世

西漢東方朔教導兒子說,「明者處事,莫尚於中,優哉游哉,與道相從」,意思是說,智慧的人在這世上,崇尚中道,不走極端,悠遊度世,紅塵瀟洒。

東方朔是幽默滑稽大師,給後人留下了一些段子。他是一個大隱士,但不隱於山林而隱於朝廷,他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做到這一點,生活無憂,逍遙世間。

中華10大父親教子之道:父愛如山,父德如海

09.自由放任

畫家豐子愷有七個子女,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最大的希望就是子女們快樂就好。

女兒豐一吟說:「爸爸特別反對家長按照成人的觀念去干預孩子,他從不要求孩子們做什麼,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任由我們根據興趣發展。」

豐一吟讀完初一,不想讀了,豐子愷就送她去學美術,但是豐一吟沒有什麼興趣,逃課去學唱京劇,豐子愷也沒有怪她,還去看她的京劇表演。

國學大師梁漱溟對兩個兒子也是「信任且放任」的,有一次長子梁培寬考了59分,內心忐忑地拿著學校要求補考的通知給父親看。

梁漱溟只看了一眼,又還給了兒子。梁培寬後來明白了父親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10.接受平凡

望子成龍是人之常情,但是強求也沒有必要,做一個平凡人也有平凡人的快樂,蘇東坡就不是望子成龍,相反,他希望自己的兒子不要太優秀,平安就好。

蘇東坡在小兒子出生三天時,按風俗給他洗澡,寫了一首《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魯迅在遺囑中說:「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兒子周海嬰後來成為無線電專家,一生「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普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最大的涵養,是懂得讓步
安靜,是一個人最好的氣質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