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核小鋼炮:HP 惠普 暗影精靈4 筆記本 上手

六核小鋼炮:HP 惠普 暗影精靈4 筆記本 上手

暗影精靈系列這兩年在市場口碑不錯,甚至因為其接地氣的價格和和良好的售後保障惠普在社交網路上被昵稱為「社會普」。15寸機型的配置也換代更新到了VR Ready級別,本次去西安與華陸設計院交流化工VR事宜帶上了這台暗影精靈4,也趁這個機會來分享一下這台接近頂配的版本,六核i7+GTX1060顯卡+144 Hz屏的小鋼炮。

開門見山

A面

暗影精靈4延續了該系列的經典設計語言,紅黑配色稜角分明。A面仍然使用大面積的類金屬拉絲搭配碳纖維組合,交界處X形的紅色輻條增加了立體感。當然也少不了OMEN的巫毒LOGO,在暗色的背景上頗為顯眼。

巫毒LOGO

B面的這塊15.6寸屏幕是本機的一大亮點,幾大要素一應俱全:窄邊框,刷新率144 Hz, G-Sync,,100% sRGB(72%NTSC)色域,全高清解析度,廣視角(178度),霧面屏。窄邊框增大了有效可視面積,套用流行語就是把15寸屏塞進14寸的機身;sRGB是日常及互聯網的常用色域,一般使用無需額外的顏色管理流程;霧面屏增加了漫反射,可以有效緩解屏幕反光的問題。

窄邊框霧面屏

屏幕左下角著重標註了144 Hz的物理刷新率,這決定了顯示幀數的上限,值得單獨拿出來一說。鑒於液晶屏逐行掃描的特性,當幀數超過屏幕刷新率時,可能造成兩幀各有一部分顯示在屏幕上,即畫面撕裂。一般應付這種情況在遊戲中設置一個低於屏幕刷新率的最高幀數限制,因此屏幕刷新率實際上決定了幀數的上限。減少撕裂的的另一個方法是開啟垂直同步,但在遊戲幀數不高的情況下,屏幕要等幀傳輸,因此有畫面延遲的副作用。Nvidia的G-Sync就是為了保證顯卡輸出幀和屏幕顯示幀相同,進而降低畫面延遲。

144 Hz刷新率

G-Sync說明

高刷新率有利於顯示畫面的連貫流暢,一般也有著響應速度快的優勢,尤其適合競技遊戲,在桌面顯示器市場144 Hz產品的推出如火如荼,成為遊戲愛好者選購時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遊戲筆記本領域也在逐漸跟上。這一代的暗影精靈把144 Hz這樣的旗艦配置下拉到了不到七千的價位,難能可貴的是這塊屏幕各方面配置也都不弱,未見短板。

屏軸在設計上感覺刻意把屏幕支起,造成一種浮空的視覺效果,實際上也一定程度提升了屏幕的高度。屏軸的上下側分別是OMEN的LOGO和字樣,頗有質感。

屏軸設計

接著來看C面,限於整機尺寸某些大鍵的寬度做了調整,為方向鍵和喜聞樂見的數字小鍵盤騰出了位置,初次上手要稍作適應。出於本機的遊戲定位,提供了26鍵無沖的實用設計。整個鍵盤按照位置被分為四個區域,背光可以通過自帶的軟體OMEN Command Center加以調整,其中遊戲常用的「WASD」四鍵單獨成區,方便通過背光顏色在視覺上加以區分。OMEN Command Center是暗影精靈系列的通用控制軟體,除了筆記本的背光網路設置等參數以外,包括滑鼠性能也可以調整。

四區可調背光

同系列滑鼠合影

再來看機身側面,機身的左側和右側只保留了常用的兩個USB 3.0,SD卡槽,電源介面,兩個音頻介面。主要的介面被放置到了背部靠近屏軸處。包括miniDP,HDMI,這二者用於高清視頻/音頻流傳輸;靈活設計的RJ45有線網口,大紅色的USB 3.0和使用了Type C形狀的介面的雷電三(Thunderbolt 3)介面。雷電三可謂全能介面,理論帶寬40.0Gbps,可以擴展出包括存儲、顯示、供電和外置獨顯等功能的豐富外設。其中外置獨立顯卡值得一提,由於客觀規律(和商業策略)的限制,顯卡的生命周期一般不超過三年,因此也相應有了外置顯卡的需求,足夠帶寬的雷電三誕生之後顯卡拓展塢歷經發展也較為成熟,包括HP及第三方的技嘉、雷蛇、Akitio都有提供,能保持85%-90%的效率。從介面的種類及位置設計來看,兼顧了功能性和便利性,主要介面後者給收納帶來了方便,也減少了線纜對操作可能的干擾。

背部介面

目光來到D面,中間是巫毒LOGO,靠近屏軸的兩側利用膠墊將進風口位置抬高,有利於散熱。透過進風口可以看到內部的一對散熱風扇。擰開螺絲後,最好配合小卡片等工具撬開底蓋的一圈卡扣,內部構造一覽無餘。

筆記本底部

內部結構一覽

先來看看可更換的部件,硬碟方面配置了128 G 的M.2固態+2.5寸1T機械盤實用組合,兼顧了系統運行速度與存儲的需要。標配的固態由建興提供,在Win 10默認的NVME驅動下測試,反映系統小文件讀寫性能的4k數據處於中端偏上水平。M.2位走的是PCIe通道,支持NVME協議,如果對容量或者速度有進一步的需求,市面上也有諸如三星和東芝等提供相應的硬碟,換裝新固態操作簡便,且原廠在硬碟下部提供了導熱硅脂。存儲盤用的機械硬碟對震動比較敏感,使用了膠墊進行定位穩固,兼顧緩衝包裹的同時也做到了免工具拆換。

M.2固態位

固態跑分測試

機械盤與固定用膠墊

本機採用的無線網卡是Intel AC 9560,藍牙的版本號甚至刷到了5.0。簡單通過千兆無線從區域網內的群輝DS 1517+中取回幾個4k高清文件,可以看出大文件傳輸速度接近70MB/s,作為無線擴展是頂級水平。值得指出的是通過OMEN CommandCenter還可以對不同的應用設置網路優先順序,以保證遊戲等重要程序對網路的使用不受干擾。

無線千兆

網路優先順序設置

內存槽在黑色的屏蔽紙覆蓋之下,搭載了單根8G 2666的內存,自行添加另一根8G就能應對當前大部分使用場景;從網上的拆機來看16G的機型也是配備的單根內存,看來是鼓勵大家上16G*2的豪華套餐。

雙插槽可更換設計

右上側風扇對應的是本機搭載的中央處理器i7-8750H,Intel的酷睿八代CoffeeLake架構,主頻2.2 GHz,單核最高可睿頻至4.1GHz。相比此前的諸多移動CPU,i7-8750H主要的優勢在於引入了物理六核和十二線程,而TDP依然控制在了45 W。用CPU-Z自帶的測試進行簡單比較,i7-8750H的單核效能大概達到了台式CPU i7-7700K的91%;多核性能上甚至要超過7700K一截。考慮到二者的功耗差距(後者為91w TDP),這裡必須感謝一下AMD的追趕,像暗影精靈這樣的主流遊戲本才能享受到移動工作站才有的待遇。

GPU效能測試

左側風扇對應的是顯卡Nvidia GTX 1060,從GPU-Z給出的參數可以發現,暗影精靈4搭載的是滿血版的mGTX 1060,而非筆記本上更常見的犧牲部分性能換取了功耗優化的Max-Q版本,從早先外媒的對比來看前者有著大約15%的性能提升,相比暗影精靈3最高的1050 Ti也有著較大的優勢。

滿血版mGTX 1060

在進行性能和散熱測試之前,需要說明的是OMEN Command Center提供了「默認」和「性能」兩個選項,後者一定程度放寬了主要硬體的功率限制,相應的也使用了更強力的散熱策略(主要是調高風扇轉數)。

使用經典的《古墓麗影9》來說明一下GTX 1060和144Hz配置的組合。在遊戲自帶的Benchmark場景中(1080pUltra級特效),開啟遊戲自身的144 Hz顯示,獲得了平均125幀數的測試結果,最高幀數與屏幕的物理刷新率144 Hz持平。這顯示了GTX 1060的效能,在應對簡單的單機遊戲和網路對戰遊戲時,144 Hz屏幕可以充分發揮本機的硬體性能,如若屏幕刷新率只有60 Hz,那等於是戴著枷鎖跳舞,受到了限制。

測試設置

幀數爆表

得益於Nvidia的優化,GTX 1060的VR效能已經接近上一代的GTX 980,在六核CPU的加持下,暗影精靈4已經成為一枚小鋼炮。從VRMark的測試結果來看,6178的分數已經超過VR Ready的5000分標準一截。

SteamVR測試結果

VRMark測試結果

實際運行VR軟體

了解完性能再來看看散熱表現,使用顯卡烤機軟體FurMark和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來壓榨機器的極限性能,測試在25度的室內進行。得益於1060顯卡帕斯卡架構優秀的功耗控制,單獨顯卡滿載的極限溫度為75度,單獨CPU滿載穩定在80度附近。

GPU單獨滿載

CPU單獨滿載

這裡對CPU的測試曲線做一個單獨說明,在滿載的初始階段,短暫突破了功耗牆限制能夠達到60 W以上,頻率為3.9 GHz,與此同時溫度急劇上升,觸到了更高的風扇轉數加以排出熱量。隨著強制滿負荷的進行,CPU的功率穩定在45 W附近,此時運行頻率穩定在3.6 GHz附近,考慮到這顆CPU的六核十二線程,在移動平台上算是性能強者了。

當顯卡和CPU同時滿載時,二者的溫度分別為73度和88度,CPU的溫度先比單獨滿載時有所升高,有意思的是顯卡的滿載溫度反而降低了2度。這可能是由於雙滿載的情況下觸發了更高的風扇轉數。

雙滿載烤機

如前所述本處測試在OMEN Command Center中設置性能模式進行,下邊這張表格顯示了性能模式和默認模式的測試差別。分別使用3DMark和SteamVR Test為測試軟體,可以看出在不同使用場景所對應的幾個測試中,性能模式的跑分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也有遊戲愛好者稱之為狂暴模式。當然這樣的雞血也是有代價的,除了風扇噪音的增加以外,本機的電源適配器功率也達到了200 W,體型大了一圈。

兩種模式對比

要說缺點的話,除了適配器體積增大以外就是頂配版本才包含了所有的升級點,從京東提供的機型配置來看,1060機型才附帶雷電三介面和四區背光,而i7+1060機型的144 Hz屏才有G-Sync,廠商 「促進消費升級」的意圖不言而喻,消費者選擇配置的自由度就有所下降,不過好在有張大媽和618呢是吧。

得益於整機在硬體上的優化設計,從官方標稱數據上來看暗影精靈4相比前代在左右長度上減少了3 cm,直接體現就是窄邊框的屏幕;重量方面甚至減輕了接近0.3 kg。與此同時從可選的最高配置來看關鍵的部件如CPU,GPU和屏幕都獲得了升級,甚至略顯激進,作為一個成熟產品線的代際升級顯得誠意滿滿,這大概就是大廠調教功力的體現吧。從實際的運行來看,性能也足夠帶動一般的VR內容,可以說是跨過了一道門檻。所以不管是想宅著遊戲還是要出門演示VR Demo,這一代暗影精靈都提供了多一個選擇。

重量有所減輕的暗影精靈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精彩文章:

想說愛你不容易—黑莓 Key2 手機 首發開箱&評測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