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要精進禮佛,但是要不著相

我們要精進禮佛,但是要不著相

禮佛的法門不要輕視,要重視。事實上真正透徹證悟空性,了解如來空性智慧的人,他的行持會更踏實,他對於微細因果會更注重。所以能海上師說他修行的經驗,就有一個偈頌,當年是寫給隆蓮法師的,「解上士道,行下士行;不空不著,悲心內蘊。」在見地上面要高遠,要能夠解上士的修行道,菩提道;行持上面要腳踏實地,從禮敬諸佛,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這些最平實的地方下手,從暇滿難得,念死無常上起修,不落入偏空,也不執著於功德,這樣的修行是能夠迅速地成就的。

有些人聽了一點中觀,以後就開口閉口都是講緣起性空,講諸法空相。然後他就認為禮拜、供養,這些都是有為功德。他就捨棄一切的禮佛、誦經、繞塔、經行、布施、持戒,這些事相的修行。事實上他就墮入到斷見的深淵裡面去,還是不覺不知。這一類的人經常就說要不分別、不執著,以這個作為借口,來放棄修行善法,事實上就已經走偏掉了。他對於般若的空性,影子都沒有夢見,還要去高談頓悟成佛,已經落入斷見的深淵,已經墮入魔界了。如果不能夠真正地轉變自己的身心,樹立正知見,他秉持邪知邪見,就已經是辦好了一個直入地獄的通行證。

古德經常會開示說:「寧可著有如須彌,不可著空如芥子。」就是為了防止產生這一類的毛病。所以在佛經上說:「厭離有為功德是為魔業,樂著無為功德亦為魔業。」

所以我們要精進禮佛,但是要不著相,不著能禮、所禮之相。那些徹悟心源、證等諸佛的祖師都是如此做的。百丈懷海禪師說:「行道禮拜,慈悲喜舍,是沙門本分事,宛然依佛教敕,只是不許執著。」

----節選自大願法師《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學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願法師 的精彩文章:

TAG:大願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