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下這麼大,秦始皇想去看看

天下這麼大,秦始皇想去看看

文|蘇書默 (讀史專欄作者)

「天下這麼大,朕想去看看。」

嬴政將這個朕壓重了聲音,壓得朝堂之上無人敢搭話。

出去看看?

看個屁呀。

打了這麼長時間仗,剛一統天下了,就要放飛自我了?

全是破牆焦土,能看出什麼名堂。

就不能修生養息,消停消停。

只是迫於秦始皇的威嚴,沒人敢說。

「好。」

這是李斯說的,他投了贊成票。

這麼些年朝堂經驗,讓他知道了。

這個倔脾氣的領導,一旦做了決定那就根本收不回來。

就算那是個傻逼的決定,做臣子地也得把它給搞定了。

做決定的是領導,可能不能讓這個決定變成現實那就得看下屬的本事了。

李斯還是很有自信的。

「好。」

又有人附議了,這次是趙高。

他沒想那麼多,他就想跟著領導去外面一起玩。

領導吃肉,他喝湯。

領導掛了,他竊權。

趙高還是相當狡猾的。

那就沒其他人什麼事了。

秦國權力的三駕馬車,嬴政,李斯,趙高都同意了巡遊,那這事就這麼敲定了。

於是,秦始皇的出遊計劃就緊鑼密鼓地安排了起來。

皇帝出遊,那畢竟不是小事。

肯定得勞民傷財。

但李斯挺有腦子,想著既然要浪費錢。

那就讓這個錢浪費得有用點,做點利國利民利己的好事。

於是,李斯加快推進了全國馳道的修建計劃。

所謂馳道,就是秦朝的高速公路。

著名的馳道有九條,就像咱們今天的京滬高鐵一樣。

一嘛,滿足了秦始皇出巡的需要。

二嘛,滿足了各地聯繫的需要。

三嘛,李斯肯定也撈了一筆,開心得不行。

一件讓人頭疼的事,辦成了所有人都快活的事情了。

這就是高超辦事的水平。

得服氣。

於是秦始皇可以開開心地去巡遊了。

第一站先巡隴西、北地,祭拜了一下祖先。

「老爸老爸,我要出去玩了,放心,有小李和小趙陪著我。」

「感謝老爸,感謝爺爺,感謝你們辛苦地打拚,讓我成為了一個幸福的富二代。」

隴西和北地是秦興起之地,也就是個憶苦思甜之旅。

跟父老鄉們握握手,告個別。

揮一揮衣袖,作別西邊的雲彩。

秦始皇總共巡遊了五次,只有這一次是西行。

秦始皇二十八年,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頌功業。

也就是,嬴政玩的很開心,一開心就想刻個到此一游的標記。

最後一伙人一商量,要刻就刻個大的。

畢竟到此一游,過不了幾年也就沒了。

但刻個石碑,說不準兒就能一直傳下去。

石碑的內容就很俗氣啦,也就大秦好厲害,皇帝好厲害之類的意思。

後來就晃到了山東境內,秦始皇跟一夥儒生商量。

「我這麼厲害,能去泰山封禪吧。」

能,當然能,你全家都能。

趕緊把刀劍放下,我們商量商量封禪的細節。

不過本來以秦始皇的功績,封禪也沒多少問題。

不過秦始皇有些任性,沒有依照中原的傳統來進行祭祀。

舉行的是東夷留在齊地已經滅絕的「八神」祭祀,

最主要祭祀的是東夷部落的祖先蚩尤。

「秦國是崛起於西北,但祖根不在西北,

而是來自東方的東夷部落中的嬴部落。」

不過,好吧,誰讓嬴政拳頭大呢。

他說啥就是啥唄。

就像一個暴發戶,要回鄉顯擺一下。

告訴祖宗,以前欺負咱家的,小楚,小齊,小趙,小魏全被打趴下了。

前兩次出巡都順順利利,始皇很開心。

這多虧了李斯和趙高理解始皇的心意的本事。

不過,還有一個人從另一方面也看出來了始皇的心意。

他叫徐福,他明白始皇帝想長生不老。

秦始皇到了中年還是很迷信的一個人,出巡都依照著祖制來。

每年春天,二月左右出巡,沿著龍脈定龍氣。

術士們說崑崙龍脈三條入神州,其中中干龍:由岷山入關中經洛陽開封鳳陽徐州至泰山入海。

秦始皇相信只要自己沿著龍脈虔誠出行,也許就能感動神明,得到長生不老葯。

徐福也就是利用了秦始皇怕死的小心思,讓嬴政賞賜了他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尋葯。

當然咯,一去不歸,不知道去哪個山頭上做山大王了。

秦始皇被騙還是小事,畢竟人生在世誰能不被騙一兩次呢。

但搞事情的張良,卻真的嚇到了秦始皇。

話說六國被秦吞併也就幾年的時間。

大家思想肯定都還是很復古的,只是迫於秦國力量強大,敢怒不敢言。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不行啊,那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怎麼能廢了呢?

然後,抗議的人被砍了,也就沒人抗議了。

雖說秦殘暴吧,但這鋼鐵手腕確實讓一些政策推進得賊快。

但人們私底下的怨念,那就沒法管了。

比如像張良這樣的六國貴族後裔,那可是國讎家恨呀。

於是張良偷偷打聽到了秦始皇的巡遊路線,又收買了一個大力士。

準備在博浪沙一錘定音,掄死秦始皇。

張良心裡竊喜,心想這天下人敢想卻不敢做的事,我可是做到了。

張良很聰明,他知道秦始皇一路遵循古制,天子駕六。也就是皇帝的座駕為六馬拉兩車。只要等目標座駕到了眼前,從高處丟下重器,肯定能砸死秦始皇。

張良是很聰明,可耐不住秦始皇不按套路出牌呀。

等到秦始皇的車隊浩浩蕩蕩地朝博浪沙駛過來,一眼望去,卻清一色全是四駕的。

張良傻了眼,這可咋整?

大力士也蒙了,問張良,「還丟么?」

張良很煩,隨口應了聲,「丟個鎚子。」

丟個鎚子,哦,丟個鎚子。

大力士心領神會,將鐵錐砸向最豪華的那輛。

「卧槽,你丟個鎚子啊?」

「我是丟了個鎚子啊。」

張良一臉懵逼,但現在沒有慌張的資格,跑路才是第一要事呀。

秦始皇天威大怒「令天下大索十日。」

不過張良很幸運,史載「狀貌如婦人好女」,喬庄一打扮,騙過了搜查部隊,不然可能就沒有他後來出山扶助劉邦的故事了。

真掃興,好好的巡遊興緻全被擾了,先是被騙錢騙感情,又被恐怖分子恐嚇,這第三次巡遊,秦始皇隨便玩玩也就回去了。

第四次巡遊,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作為山溝溝里出來的混小子,嬴政特別喜歡海。

二、三、四次出行都賴在海邊不肯走。

直到隨行的催促秦始皇,這一行的主要目的——北獵擊胡。

秦始皇才依依不捨地刻了一塊碣石石刻,離開了。

秦國的幕僚認為,秦一統天下之後,天下大定,真正的大敵在於北方。

秦始皇一邊向北巡獵,張揚天子威能,另一方面派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略取河南(河套南)地。

打的戎狄不敢還手,跑得遠遠的,再也不敢接近中原,稍微解決了一下心腹大患。

公元前210年,這是秦始皇第五次巡遊,也是最後一次。

他帶上了胡亥,這恐怕是他一生做的最錯誤的決定,這決定要了秦國的命。

這次先是南巡,這一路祭拜了一個恩人,一個仇人。

首先在雲夢澤,祭奠了舜帝。舜帝是贏族的貴人,給秦人賜姓為嬴,並預測秦人將大出於天下。

然後在會稽祭奠了大禹,大禹算的上是仇人。他禪位於贏族首領伯益,卻又培養兒子夏啟的勢力,最終伯益被夏啟所殺。

祭奠完後,繼續一路東巡到了平津,身染重病,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必須趕緊決定秦朝第二任國君的人選。

嬴政重病將死,卻沒有西歸咸陽,而是北上趙地,就是要去九原傳位於扶蘇,托國蒙恬。

一切計劃都是對的,只是時間不夠了。

始皇行至沙丘,感知到自己的身體已無法越過這沙丘。於是連夜給扶蘇下旨「與喪會咸陽而葬」。讓扶蘇回咸陽主持自己的葬禮,其實也就是讓扶蘇執掌秦國大政。

只是嬴政沒有想到,趙高和李斯卻先下手為強,改了詔書把唯一知道實情的蒙毅殺害。

李斯是因為文人的自負,他認為治國靠的是丞相。自己能把整個國家的事處理得這麼妥帖,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

所以皇帝是誰無所謂,只要自己還是丞相,他認為自己的話語權越大,國家就能治理得越好。而胡亥明顯比扶蘇易於掌控,於是和趙高合夥篡奪了秦的政權。

而趙高就想的簡單了,這皇帝嘛,我也未免當不得。

秦始皇卒於沙丘,縱然生前叱吒,未免死後蒼涼,黃沙一抹,儘是亡骨。

縱觀秦始皇十一年的巡禮。

是一場不平凡的遠征,統一戰爭剛定,六國舊勢力蠢蠢欲動,秦始皇以一種大氣魄巡禮天下。

在那個道路荒馳的年代,出行哪有那麼方便,就算是皇帝在野外遇上暴雨雷電,不也只能倉皇逃竄么?這十一年的旅行,說來容易,想來並不簡單。

李導遊(李斯)主外安排出行路線,安排旅程上的重要事項。

趙導遊(趙高)主內安排起居細節,讓這比較疲憊枯燥的出行稍微舒適一些。

然而,秦始皇。

他真的只是一個任性的巡遊嘻戲者么?我想不是的,他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他以古禮巡守天下,只有一個目的,天下歸心。

那可是七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制度和傳統。

統一國家容易,統一思想太難。

秦始皇一路巡禮,讓國民看到。

『「哦,那就是我們的皇帝。」

當我變成我們,秦始皇的韜略也就實現了。

十一年,巡禮五次。從統一天下開始,一直巡禮到生命消逝。

他不知疲倦地巡遊天下,是想將因為戰事破碎的一塊塊土地拼成一個真正的大帝國。

他遵循古制古禮,就是想告訴天下,我們雖然曾經分屬秦楚燕韓趙魏齊,但我們都是華夏,當共治華夏,且勿內亂。

所以他祭拜舜帝,也祭拜仇人大禹。因為就算華夏有內鬥,有國別,但我們都來自共同的祖先,共同悠遠的傳統。今天下歸秦,是天意所致,是天下想讓人們享有一分安寧的時刻。

天下不會再亂了。

秦始皇想的很好很遠,卻被一個自負的文人和一個陰險的宦官毀於一旦,這也是命數。

這裡其實還有一個八卦,那就是秦始皇終生沒有立皇后。據猜測是因為他母親的事情,他憎惡後宮擅權,所以不立皇后。太子也不行嫡長制,而從兒子中擇優而選。心意是好的,只是沒考慮周全。

和他的終局一樣,他的眼光太長遠,遠到看不清眼下的細節。

秦國之死,或許是死於秦始皇粗糙的細節掌握。

當趙高和李斯與他同心的時候,他們能很好地解決細節。

一旦心思向左,就必然功敗垂成。

秦國就像開公司一樣,從一個小公司融資上市,吞併了其他六個競爭對手。

嬴政是董事長負責戰略規劃,李斯是總經理負責決策實施,趙高是董事長秘書負責公司上下協調統籌。

秦始皇的出巡,就相當於視察分公司。

為的是凝聚公司向心力,樹立秦公司的品牌,鞏固企業精神。

一切都想向著不錯的方向發展。

可是到了公司危機存亡的關頭,領導人的弱點就被暴露了出來。

嬴政的粗心,李斯的自負,趙高的自私,使得計劃徹底破產,夢想千秋萬世的秦帝國走上了下坡路。

同心創業的時候會放大同伴的優點,面臨危機的時候也會放大隊友的弱點。

沒有完人,發揚優點,利用弱點,才是更好的處理手段。

千古一帝深謀遠慮的巡禮,最後終結在了寂靜的沙丘。

一切功名終歸塵土,但刨開黃沙。

我們依然能看見那威而遠慮的帝王熠熠生輝。

秦始皇,它是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10句忠告 句句刺骨
大臣送孕妾給君王,兒子竊得大位。這人不是呂不韋,而是他!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