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日一器-北宋 龍泉窯青釉五齣花口碟》

《每日一器-北宋 龍泉窯青釉五齣花口碟》

《每日一器---北宋 龍泉窯青釉五齣花口碟》

龍泉窯地處現浙江省麗水龍泉市。麗水唐時為處州,因此唐以降各朝代古文獻里亦常將龍泉窯青瓷器稱為處州青瓷。龍泉青瓷,崛起於北宋,興盛於南宋而元,衰於明末清初。其燒造歷史悠久,上下歷經800餘年;生產規模龐大,鼎盛時期有窯場近500餘座,地域範圍跨兩省九縣;出產產品器形品質之精,裝飾色彩之美,馳名海內外,足以與國寶青花瓷相媲美。

這對小盞是龍泉青瓷早期產品,與越窯青瓷器的風格相近:胎厚而堅硬,質地細膩,呈現淡淡的白色;通體施青釉,釉層透明光亮呈青綠色,玻化程度很高。圈足,口沿上有五個小缺,和腹部隆起的五條出筋相連,使整器看起來像一朵盛開的蓮花,富有美感。

盞內底有印章楷書「河濱遺範」款識,這是早期龍泉窯器常見的落款,類似的標本在龍泉大窯、金村等窯址中時有發現,但完整器傳世的相當稀少,見著於圖錄的僅有北京故宮博物院出版「清宮舊藏」瓷器中的一件和安徽省博物館藏的一件。

「河濱遺範」這個款很有意思,它來自於中國遠古歷史「神農耕而作陶」的記載。中國是陶瓷的故鄉,中華民族在遠古時期就開始製造和使用陶瓷器具。漢代應劭《風俗通義》中記述女媧用泥土創造了人,這是華夏先民對母系氏族社會的創造性回憶,也是中國原始制陶的本體象徵。神農是傳說中的三皇之一,《逸周書》載:「神農耕而作陶」,教民耕種和制陶,還親嘗百草,為民治病,因而後世把他奉為「農神」、「陶神」、和「葯神」。又有《管子·版法》記載:「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不取其利,以教百姓。」《呂氏春秋·慎人》和《史記·五帝本紀》也有類似的記載,因而後世陶工又把舜奉為「窯神」。中華先民們生活在黃河之濱,取河濱泥土製陶器,因此,後世在陶瓷器皿上留有「河濱遺範」的銘文,以紀念先民們發明陶瓷燒制方法的偉大創舉,也見證了中國悠久的陶瓷史。

參考圖一:浙江龍泉窯址堆積層

參考圖二:浙江龍泉大窯窯址外景

參考圖三:北宋龍泉青瓷五齣盞標本

參考圖四:北宋龍泉窯青釉盞

附圖一:「河濱遺範」印章細部

附圖二:「河濱遺範」印章細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與歸堂 的精彩文章:

《每日一器-北宋 龍泉窯刻花盤口瓶》

TAG:與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