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遠比你想像中溫柔。這才是我留在上海的原因

上海遠比你想像中溫柔。這才是我留在上海的原因

VOL.778

微博@曲瑋瑋

願你愛得廣闊自由

新鴛鴦蝴蝶夢

 國語老歌·男人篇

黃安 

00:00/04:20

和很多不曾在上海生活的人聊起上海,聊到的關鍵詞有很多,「快節奏」「精緻」「孤獨」,但好像都離不開距離感——就連我自己在沒來上海之前,也會有種自然而然的膽怯。

這種距離感更多來源於小說電視劇里對這一點的放大:全景視角里流動的黃浦江,陸家嘴高聳入雲的樓群,寫字樓里腳步匆匆的Maggie和Fiona,甚至是無法理解的上海話……無一不在告知你,上海就是個「生人勿近」的城市。

GIF

可真正在上海生活一段時間之後,你其實會發現這種距離感被弱化了很多。

刻板印象里冷漠的不近人情的,繁華的疏離的是上海,可傍晚弄堂里飄出來的炊煙香氣,在道路兩旁參天的梧桐樹下遛狗散步的一家子,遇到你會認真說著帶點上海口音的普通話的人們,同樣也是上海。

反倒覺得這種多面性,是上海最有魅力的地方。

所以我其實更喜歡看那些關於上海尋常生活的作品——不論哪個年代,因為我覺得,比起一概而論的上海印象,這種作品裡的上海反而更顯得真實可感,也更可愛。

GIF

金宇澄先生的小說《繁花》就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部關於上海的作品,它沒有以宏大的視角來敘事,而是用片段來重現當時真實的上海生活。

今年《繁花》也被改編成舞台劇,我特別好奇這樣一部作品如果搬到舞台上會是什麼樣的效果,所以前段時間和舞台劇《繁花》的導演馬俊豐聊了聊,也順便看了他和演員們排練的過程。

在看他們排練的一小段里,不是導演單方面地去指導演員該怎麼演,而是互相探討修改。

看完下來我覺得排話劇真的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把文字具像化,又把那些老上海的故事真實地再現在我們眼前

我們還聊了很多,關於上海,關於孤獨,關於女生要不要主動(……),都在這裡了

P.S.看到最後有彩蛋哦

不方便看視頻的小夥伴,可以看文字採訪的部分:

Q1:在什麼情況下接觸到《繁花》這部作品?

我很早開始讀到《繁花》,13年-14年左右,翻開序言就合不上了,太精彩了,一整天的情緒都沉浸在裡面,當時做了很多讀書筆記,做了很多案頭工作,後來製作方還真的找到我,來做這部戲的導演。

Q2:如何決定用基本是滬語的形式來排練話劇?如果不太懂上海話的觀眾能體會到全部的精妙嗎?

其實之前糾結了很久,但是在排練場一旦用上海話開始排練的時候,我們就決定要用上海話進行演出,上海話就是有韌性、性感,字裡面的空間特別大。

我一直覺得在做一個地域文化作品的時候,一定要有地域化的語言特點來進行演繹。

極端一點,用上海話去演一個東北的戲,演不出東北的那種狂熱、狂放的東西,所以我覺得用當地的語言演當地的故事,是非常準確的。

Q3:其實很多影視作品的背景是基於上海的城市背景的,比如經典的《上海灘》,比如《暗算》等等諜戰劇,到現代的都市劇比如近期的《上海女子圖鑑》,《繁花》中的上海是怎樣的?

我個人認為,一個城市的時代碎片一定是疊加在一起的,像立體水墨一樣,一層一層,你分辨不出來這個樓是什麼時期的樓,這個法國梧桐是什麼時候種的,這個石板路是什麼時候鋪的,但是它就是這樣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上海的情緒當中。

我們這次用的語言是上海當下的語言,因為我覺得語言也是有流動性的,也是在進步和發展的,沒有必要在一部戲裡過度地呈現時代性的東西,而是應該用當下的眼光來看。

我必須闡釋當下上海給我們的感受,當下上海其實是無數個上海進行的累積。

Q4:你印象中的上海又是怎樣的?

我之前對上海的印象,都是從材料中得到的,比如畫報、電視、報紙,張愛玲、王安憶、金宇澄老師的一些文字中,我的上海其實是一個非常立體的上海,但都不是所謂真實的上海。

我覺得只有非常清晰地經歷過上海生活的人才是有資格說自己是歷經過真實上海的。

但是我們這代人看到的上海都是通過二次材料進化過的上海,其實蠻有趣的,我覺得也是無法避免的。

Q5:有評論說在金宇澄先生的男性視角下,女性角色都是比較主動的,反而是男性角色比較被動,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我覺得其實世間好玩的就是這個。我們從《繁花》里的這幾個角色身上看到了女生對愛的渴望和對人生的渴望,從男生身上看到了另一種迴避。

正是因為這種來來回回的交鋒讓情愛變得有趣起來

很經典的愛情故事好像都似乎是男生主動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和祝英台,但是女生其實求愛的渴望也是非常非常強烈的。

而且我個人認為女性更值得被歌頌和被讚揚,這幾個女性角色雖然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但她們依然都有她們的閃光點,我覺得依然非常值得被我們描繪和搬上舞台。

Q6:話劇里保留了姝華寫給滬生的信,信里有一句,「我們不必再聯繫了,年紀越長,越覺得孤獨,是正常的,獨立出生,獨立去死。」你覺得那個時代的孤獨,和當代人的孤獨是相似的嗎?

我覺得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只是大家的維度不同。姝華在信中表達的孤獨是精神層面上的孤獨,但我們現在的孤獨何嘗又不是精神層面上的呢。

不孤獨不代表有熙熙攘攘的人群相伴。孤獨其實是非常自我,非常當下的詞語,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就是因為需要群居,需要相互交流,需要從彼此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尤其是在大城市,大家充滿了秘密,充滿了不確定性,這種孤獨感就會油然而生,我們希望把這種孤獨傳遞給大家,讓大家找到共鳴。

Q7:很多觀眾提到最後「花花世界,鴛鴦蝴蝶」的音樂響起的時候,感觸很深。為什麼會選擇《鴛鴦蝴蝶夢》作為最後結束的音樂?

這是小說出現的最後一首歌,我覺得金老師偉大的地方就是他的提純能力,這首歌其實正代表了金老師這本書里如此多的人物想表達的心境。

花花世界,鴛鴦蝴蝶,在人間已是癲,何苦要上青天,不如溫柔同眠」。

其實是做人的一種心境和態度,是自己如何和這個世界相處的一種方式——何苦要為難自己呢?所以這首歌出來以後,很多觀眾會有一種代入感,大家一下子就會聯繫到自己的時代,聯繫到自己的一些心境。

如果你6月21-24號正好在北京,也跟我一樣好奇舞台上的《繁花》會是什麼樣的故事,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看看,說不定這次,你會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上海。

GoodNigh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曲瑋瑋 的精彩文章:

「爸媽離婚十年後,我第一次對爸爸說想你。」

TAG:曲瑋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