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腎給了他,卻毀了2個家……

把腎給了他,卻毀了2個家……

神經醫學社區

致力於幫助神經科醫生逐步提高專業水平!

GIF

器官移植,何日走上大道

在上個月湘潭市岳塘區檢察院宣判了一個案件,對幾名主要犯罪嫌疑人以涉嫌非法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提起公訴,這一件牽扯到許多人的非法倒賣器官案件是從去年就開始發生的。這次案件的受害人從12年被確診為尿毒症,為了維持生命,每周都要去醫院做3次透析,不但在經濟上是個巨大負擔,身體也變得十分虛弱,甚至連一點重活兒都不能幹了。

圖片來自網路

於是為了一勞永逸,他想到了換腎,這個時候正好有一位「好心」的病友介紹稱認識換腎的渠道,可以幫忙聯繫。就這樣受害人和非法倒賣器官的人就有了接觸,同時在另一邊一位廣西的小夥子因為做生意經營不佳,並且沉迷了網遊,而欠了幾萬塊的外債。網貸公司為了追回欠款,就慫恿小夥子去賣腎換錢,因為實在沒錢,他也不得不同意了以4萬塊賣掉自己的腎,兩個人殊不知等待他們的並不是健康的腎和輕鬆而來的現金。

因為這是一件非法進行的事情,所以無法在大醫院進行手術,只能找到了一個已經停業的醫院,以租賃的方式「借」來了一間手術室,又從網上找來了兩個做兼職的醫生。就這樣,在這個簡陋的手術室做完了這場原本非常複雜的手術。手術的失敗也是在意料之中,在術後受害者一直沒有尿液排出,不到一個星期就在長沙的另一家醫院中把剛剛換上並且已經壞死的腎又取了出來。而賣腎的小夥子也非常的後悔,現在連提水時手都會虛弱的抖。

對於肝臟、心臟和腎臟等器官衰竭的病人,器官移植是最主要的一個手段。雖然早在1960年在國內就進行了第一例器官移植手術,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器官移植在國內依然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路,這主要是因為器官的供需矛盾非常明顯。在2015年前有從死刑犯身上取器官的的規定,但在15年停用之後,這對於每年30萬的器官需求者來說,這讓器官的供需更加的不平衡。雖然在2016年的器官捐獻者達到了1萬1千多人,但仍然有29萬的患者沒有器官可以移植。在中國供需比例只有1:30,而這個數字在美國是1:4,而在西班牙等更加發達的國家這個數字更高。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不願捐獻的個人,雖然現在中國改革開放這麼多年,新鮮的事物和觀念衝擊著社會,但是傳統觀念依然占著主導的地位。人們認為去世之後遺體必須要保證完整,這樣才能更順利的進入「輪迴」更吉利。

在2011年的時候,國家衛生計生委曾經對於大眾對器官捐獻意願進行過調查,受調查的人們中有33%的人認為要保證遺體完整,有30%人不願捐獻是因為擔心自己的器官會流入非法的買賣中,而有10%的人更是擔心捐獻流程複雜所以選擇了不捐贈。

但是供需的不平衡並不是唯一的麻煩,第二道坎就在國內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太少,去年年中的統計中,全國僅有173家具備資質的醫院,而其中大部分更是集中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而國家中部的安徽江西,北部的內蒙、東三省和西部的西藏、甘肅寧夏等省份整個省只有1、2家醫院可以做器官移植手術。

第三道坎就是費用上的問題了,每年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家庭有30萬,而其中能夠交得起移植所需要的高昂費用的只有3萬人,有27萬人都因為交不起費而不得不放棄求生的機會。再結合供需的不平衡,那等待的3萬人中,也只有1萬人能夠成功移植器官,獲得新生。

說到器官移植,就不得不提到我國器官移植手術的拓荒者:夏穗生教授。早在1980年中國的第一個專業從事器官移植研究的研究機構成立,首任所長就是著名的裘法祖教授,而副所長就是夏穗生教授。

早在1957年我國的第7屆外科學術大會上,夏穗生報告了中國的第一篇關於肝臟切除的文章,這讓他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國內的醫學學術新星。之後更是圍繞他的這篇報告中的技術,我國的肝外科技術不斷成熟完善,達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隨著肝外科的技術越來越發達,夏穗生又有了新的想法,既然肝臟能夠切除,那為什麼不能更換呢?於是他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嘗試研究器官移植的新領域。

因為當時國內的信息還比較閉塞,夏穗生只能從19世紀的歐洲科學家的實驗:移植狗的肝臟開始做起。當時他們對於移植手術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就連排斥反應都不知道是什麼,更別提術後感染等問題了,但是他們依然在不斷的嘗試,不斷的試錯。就這樣不斷摸索嘗試,到了1976年的第九屆全國外科學術大會報告上,夏穗生報告了一篇名為《130例狗原位肝移植動物實驗與臨床應用》,再一次轟動了整個中國外科學界。第二年就在上海完成了第一例肝移植的臨床手術,並且進入了同濟醫院的臨床,連續進行了3例肝移植手術,一次比一次結果好。不但是肝移植上夏穗生開創了國內的首例,在更多的器官移植研究中,也被國家委以重任,在1985年夏穗生開始擔任器官研究所所長,在他的帶領下建立起了肝脾移植、胰腺移植、細胞移植和腎移植等6個研究室,這些就是中國器官移植研究的最前沿的基地。

夏老的一生不但在學術上有著非凡的成就,做到了多個國內第一、亞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同時還擁有著無私的奉獻精神,在最初的肝移植技術中,就對上海來學習的醫生傾囊相授,這讓學成回去的醫生反而做出了國內第一台肝移植手術。同時在幾十年的研究生涯中,還培育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學生,他的學生現在不僅在各個大學研究所擔任教授副教授,有的還被世界著名大學聘為研究員,獲得了眾多國內國際的醫學大獎。在2013年,已經近90歲高齡的夏穗生在遺體捐贈志願書上簽字,真正的做到了把一輩子都奉獻給了器官移植事業。

在夏老及許多代醫生的努力下,器官移植已經變成了一個在臨床中擁有成熟技術的手術,每年都有許許多多的患者通過器官移植獲得了新生。而我國的器官捐贈事業也隨著大眾觀念的解放而得到了進步,志願者登記人數在2015年到2016年兩年間,完成了3萬人到10萬人的飛躍。在2017年11月的統計中,在中國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登記的志願者已經達到了30多萬人,並且仍有上升的趨勢。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不僅會有更多人願意捐獻出自己的器官來幫助那些絕望的患者,同時國家也會從政策上完善捐贈和分配機制,給所有患者一個更加公平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經醫學社區 的精彩文章:

TAG:神經醫學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