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贊!遵義花甲老人彌留之際不忘初心,捐獻遺體為醫療事業做貢獻!

贊!遵義花甲老人彌留之際不忘初心,捐獻遺體為醫療事業做貢獻!

端午節前夕,65歲的彭志義老人不幸離世。飽受病痛折磨的老人曾在生前做了一件令世人敬佩的事,她與老伴相約,倘若有一天離開人世,願意捐獻遺體,為遵義的醫療事業做貢獻。17日凌晨,老人離世,老伴田維前撥打紅十字會的電話,請他們來辦理相關捐獻事宜。

夫妻倆簽下捐獻協議

65歲的彭志義老人家住匯川區松林鎮,愛人田維前曾是一位中醫,一直在鄉間治病救人。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看多了生老病死,田維前老人不願意將來自己過世後,子女還要辦酒席欠人情。

他希望能將有用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遺體捐獻給醫療單位做教學、研究。抱著這樣的想法,2014 年,田維前老人和當地的紅十字會簽訂了捐獻遺體協議。在老伴的感染下,彭志義老人隨後也簽訂了遺體捐獻協議。

一開始,老人們的想法並沒有得到子女的贊同。孩子們認為養老送終是子女的責任,當父母離世時,希望能好好地治喪盡孝。兩位老人反覆做思想工作,讓子女們理解遺體捐獻是回報社會、延續生命的一件善事,最終,子女們被父母的奉獻精神打動,表示尊重父母的意願。

身患癌症不忘初心

2017年5月,彭志義老人被查出患腸癌,癌細胞隨後又轉移到了肝、骨、腦等部位。得知老伴所剩時日不多,田維前老人難過極了。可即使心中承擔著巨大的痛苦,兩位老人依然初心不改。癌症晚期病痛纏身,就連說話都困難的彭志義老人掙扎著囑咐家人:「我死以後,遺體捐獻的事不要變。」

「在人生的最後,母親想為國家的醫學研究事業,為社會的公益事業再做最後一次力所能及的奉獻。作為子女,我們有責任、也有意願幫助她去實現。」在兒子田孟剛眼中,母親是個簡單而淳樸的人,總是想盡量不去麻煩他人,盡量多為社會做貢獻。 「如果母親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能夠幫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提供有益的幫助,這是做了件有意義的事。」

「老伴希望祖國醫學發達,減少世人痛苦,這也是我的願望。」田維前老人說,他們不相信封建迷信,人活一世希望能多做對別人有意義的事,也感謝子女們尊重他們的意願。 「孩子們都很孝順,希望等我百年之後能繼續支持我捐獻遺體。」

在遵義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站負責人羅福軍等人的協助下,彭志義老人的家屬們舉行了一場簡短的遺體告別會。隨後,老人的遺體被送往指定地點。

近年來,在不少心存大愛之人的帶動和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消除了對器官捐獻的陌生和恐懼,從而加入到器官捐獻的行列中。遵義晚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有 300多名志願者填寫了捐獻表格,市紅十字會見證了53例器官捐獻,8例遺體捐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貴州活動 的精彩文章:

TAG:貴州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