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1億元成交!絕無僅有的乾隆銅質璽印時隔66年再創輝煌!

1.1億元成交!絕無僅有的乾隆銅質璽印時隔66年再創輝煌!

2018年6月20日凌晨,乾隆皇帝唯一的一件銅質印紐——銅點金異獸鈕「乾隆御覽之寶」寶璽時隔66年再現拍場,一路高價拼爭,最終以9650萬落槌,加傭金110,975,000元,恭喜場內買家榮獲!

5180

清乾隆 銅點金異獸鈕「乾隆御覽之寶」寶璽

L9.1×9.1cm, H10.1cm,重3770g

估價待詢

備註:

1.巴黎H?tel de Drouot,Octave Homberg收藏專場,1931.06.03-05,Lot238;

2.巴黎H?tel de Drouot,Marquis De Ganay(Ganay伯爵)收藏專場,1952.05.07,Lot36,落錘價80000法郎;

著錄:《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璽印譜》第五冊,乾隆卷一,頁七

印面

印文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璽印譜》第五冊 乾隆卷一 頁七

首先,作為乾隆皇帝御用璽印中唯一一方銅質印章,此銅點金三螭鈕「乾隆御覽之寶」選材特殊,為精銅鑄造。雖然銅是中國制印的傳統材料,運用廣泛,但到了清代則多用於製作各級政府機構的官印,用於製作皇帝御用璽印的情況則極少,可謂鳳毛麟角。而此方「乾隆御覽之寶」恰恰是以不太常用的黃銅製作,這在以玉、石為主要材質的清代帝後寶璽中顯得極為特殊,頗引人注目。

乾隆三年正月刻字作檔案,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 08》,頁160

乾隆三年正月初四日檔案記載:「司庫劉山久來說,太監毛團、胡世傑交出銅寶一方,傳旨:著刻『乾隆御覽之寶』,欽此。於正月初十日篆得陰文、陽文字樣二張,司庫劉山久持進交太監毛團呈覽。奉旨:著准陰文,欽此。於二月二十日司庫劉山久、催總理白世傑將刻完字銅寶一方交太監胡世傑、高玉呈進訖。」(乾隆三年正月刻字作檔案,《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08》,頁160)

再次,此寶的製作在清宮造辦處檔案中有明確記錄,為其鑒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同樣是銅寶,都是「乾隆御覽之寶」印文,都是陰文刻法,可以肯定檔案記載製作的銅寶就是即將拍賣的這方「乾隆御覽之寶」。通過檔案可知此寶製作於乾隆三年正月至二月,單是印文的刻制就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其次,此方銅寶9.1厘米見方,印紐為形態各異的三隻異獸,皆四足,獸身,強健而有力,頭部各不相同,或龍頭,或獸頭,或鳳頭,樣貌兇猛,應為傳說中神獸。三獸雖相互糾纏在一起,但各自體態造型交待清晰,體現出製作者高超的鑄造技藝水平。三螭身上的雲紋、身後的花尾,與雍正時期壽山石璽印的藝術風格一脈相承。此種肌肉有力的瑞獸應為乾隆帝所喜樣式,如乾隆時所建的北京十七孔橋,橋上石雕極其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各異的獅子,大小共544個。兩橋頭還有石雕異獸,十分生動。又如景山壽皇殿前的三座牌樓,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距今已有二百餘年,其建築形式是典型的皇家牌樓,也是牌樓中規制最高者。牌樓為四柱三洞九樓制式,下雕石獸。

清雍正 壽山石雕瑞獸鈕「敬天尊祖」方璽

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壽山石雕瑞獸鈕「朝乾夕惕」方璽

故宮博物院藏

十七孔橋上的石獸

北京景山 壽皇殿牌樓下的石獸

其表面處理的技術非常之高,先是在獸身和印體表面做出暗紅色皮殼,其上再敷以棗紅色、綠色銹斑和金色斑紋,各種顏色之間搭配巧妙,過度自然,相互間粘結非常牢固,與自然鏽蝕的狀態非常相似。根據檔案記錄,在清宮造辦處內有專門的工匠從事這種銅器或其他器物的做舊工作,被稱為「燒古」或「燒色」。這些燒古匠都具有相當高的技術水平,其作品多進入宮廷收藏系列。此寶表面的燒色技術純熟,非常精緻,是考察清初銅器表面燒色技術的範本。

清乾隆 銅四輪天雞尊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獸形水注

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

清乾隆 仿澄泥虎伏硯 原藏文源閣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Octave Homberg 一世 & Octave Homberg 二世

最後,此方「乾隆御覽之寶」寶璽遞藏有序,傳承脈絡清晰。根據現在已有的拍賣資料,可知此寶最早為法國收藏家Octave Homberg收藏。Homberg家族是法國一個十分顯赫的家族,歷史上曾出過多位重要人物,包括官員、商人、銀行家、金融家、軍事家等。其家族中的Octave Homberg一世(1844-1907)和Octave Homberg二世(1876-1941)父子在收藏界一直聲名卓著,與巴黎各大博物館都有較為密切的聯繫。

圖文來自 北京保利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歐藝拍 的精彩文章:

TAG:美歐藝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