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據安全「三堵牆」

數據安全「三堵牆」

「一開始,我們只是玩遊戲,幾個同事在辦公室編程序吃來吃去;後來,我是想惡作劇,小球、救護車,還有一隻熊貓在燒香;再後來,我發現這能賺錢,你們開始紛紛叫我『黑產』,我不就是偷了點數據嗎;當我開始勒索的時候,我看見了你們的畏懼,我是強盜嗎?不,不止,這應該叫戰爭……」

人類享受數字化時代的生活,無煙的戰爭已經打響。

而這一次,防守方卻越來越吃力。病毒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攻擊方式也推陳出新,傳統的防火牆和防禦軟體對日夜窺探的ATP攻擊防不勝防,一不留神就被潛入。新的漏洞一旦爆出,就在網路上被哄搶,無論是系統、軟體還是設備,黑客們都可以在全網發動大規模進攻。這台電腦對你沒用?不不不,這裡面的數據是有用的,要麼給錢,要麼我就刪光!醫院、銀行還有企業面對勒索,糾結是否要破財免災,懵懂無知的公司,悄悄就被植入了挖礦程序。

數據,不僅是商業價值,還涉及到隱私權,甚至國家安全。Facebook的數據泄露震驚世界,美國大選爆出俄羅斯黑客操縱,從東方到西方,信息安全領域的立法都在加強。從去年中國的《網路安全法》,到今年5月25日歐盟發布的GDPR,個人隱私和企業數據安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都成為重點保護對象。

著眼於數據安全,落腳於企業責任,合規性的管理最終驅動了對技術的新需求。以往「禦敵於國門之外」的被動思維不可取了,應對新的攻擊方式,資深「白帽子」趙武和他的團隊,以網路空間測繪對抗網路空間測繪,以快打快提前預警防患於未然。當威脅已經進入應用層,被動防禦卻沒有生效,360企業安全提倡數據驅動的主動防禦,用大數據和AI去主動搜索和快速響應,在數據被竊取前修補漏洞。當所有的防禦都已失效,數據層觸手可及時,企業最後的一道防線是什麼?備份、切割、刪除、加密,簡潔的方式依舊有效。

而整個安全體系,不是購買軟體或系統就可以完成,需要在管理和觀念上貫徹安全的理念,從前期預警,到架構安全,被動和主動防禦,數據的備份和保護,安全體系像是木桶,一片木板都不能缺。而箍住木桶的鐵箍就是企業的安全運營團隊,在這場長期的攻防戰中,重要的不僅僅是「牆」,更是護牆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經理世界 的精彩文章:

《同步:秩序如何從混沌中湧現》

TAG:IT經理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