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國茶文化與儒家思想的碰撞

中國茶文化與儒家思想的碰撞

文章來自網路

中國茶文化與儒家思想的碰撞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進程中,自從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學思想的正統地位得到確立,同時它作為一種精神思想,在不同朝代的應變、發展中表現出極大的生命張力。茶始於秦盛於唐,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形成,儒家思想貫穿始終。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其來源脫不開中國傳統文化背景,其組成部分主要由儒釋道三家構成。其中,儒家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年來統治階級的主流文化意識,亦是茶文化的主體。細觀儒家思想之精義,在中國茶文化的各個領域均有體現。

儒家認為中庸是處理一切事情的原則和標準,並從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在儒家眼裡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當,和是一切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儒家把「中庸」和「仁禮」思想引入中國茶文化,通過飲茶可以自省、省人,以此來加強彼此理解,促進和諧。中國傳統茶文化,從採茶、制茶、煮茶、點茶、泡茶、品飲等一整套茶事活動中,無不滲透著和的思想。

中國茶文化與儒家思想的碰撞

從春秋時孔子創立儒家學說,到西漢儒家經學大師董仲舒提出「獨尊儒術」,再經宋代以朱熹為代表的一群儒家理學大師的完善,不僅形成了相當嚴密的理論系統,而且成了宋代以後占統治地位的主流思想與文化,深刻地滲透到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所以,無論你自覺,還是不自覺,都在無形地按照儒家規範來指導自己的為人處世原則。這一點,甚至於成為世界華人的一個共同特徵了。

事實上,無論是在古人寫的茶書中,還是在有據可考的古人茶事活動中,都具有鮮明的儒家思想文化特徵。最能體現儒家思想特點的第一部茶論,也許要數北宋皇帝趙徽宗所著的《大觀茶論》了。

開篇就明確提出:」至若茶之為物,擅甌越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至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這就一下子把茶事活動提升到高雅層次上去了,大有非高雅之士,不能欣賞茶的佳處之感。

中國茶文化與儒家思想的碰撞

儒家思想是一種入世的,積極向上的精神。

儒家入世精神讓茶具有世俗化。作為中國茶道基本載體的茶,本身就是非常世俗的。神農氏發現茶,原意是為了解毒救人。而後則成了與油鹽柴米醬醋並列的開門七件事,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一種相當重要的角色。待人接物,解困去乏,消食減肥,保健休閑等等。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

中庸既是一個抽象的哲學概念,也是一個具體的為人處世行為準則。所謂中庸,按儒家創始人孔子自己的解釋就是「不偏不倚」「執其兩端而折之」。後來有許多學者也都作了更加詳細的解釋,但要旨均不離此。將其作為處世為人的指導原則,就是不要偏激,不要走極端。要公正,平和,謙恭,以理服人,以禮待人,留有餘地;等等。

茶事活動要取得完滿結果,關鍵在於把握準確的「度」。現在公認的中國最早茶書唐代陸羽《茶經》,雖說主要是對茶事的具體記錄,沒有明確涉及茶道,但也體現了許多嚴格把握茶事的「度」的觀念。例如論採茶「有雨不採,睛有雲不採」;論評茶「茶之否,存於口訣」;論煮茶「慎勿……使涼炎不勻」;論沸水,一沸不用,三沸太老,而取二沸恰恰相好,等等。而恰到好處的「度」,就是中庸的基本內涵之一。

中國茶文化與儒家思想的碰撞

茶生於山野中,承甘露滋潤,其味苦中帶甘,飲之可令人心靈澄明,心境平和。茶的特性與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儒家學說認為茶可以養廉,賦予茶以清廉、高潔的品性。以茶交友,以茶雅志,以茶助廉之風一直貫穿中國傳統茶文化之中。

中國向被稱為「禮儀之邦」,禮已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每個角落,儒家通過禮制來達到維持社會秩序的目的。儒家思想溶入茶文化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茶禮的形成。茶禮表達了仁愛、敬意、友誼和秩序。「以茶代酒」和「客來敬茶」等民俗文化都表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禮儀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杯茶 的精彩文章:

不一樣的豆沙包,好看又好吃,一看就會
茶分真假,4招學會買好茶

TAG:一杯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