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影《荒野生存》觀後感:一個嚮往自由的流浪背包客的自我救贖

電影《荒野生存》觀後感:一個嚮往自由的流浪背包客的自我救贖

2007年9月21日在美國上映的冒險電影《荒野生存》,以一個孤獨凄美而又發人深省的故事感染著很多人。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裡,很多人按部就班地過著被提前計劃好的人生:畢業工作,娶妻生子,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幾乎是重合的。而在影片中男主人公克里斯托弗卻選擇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在荒郊野外度過了自己短暫而又惋惜的一生。這又是一部取材於真實事件的電影,故事的原型是1992年發生的阿拉斯加之死,講述的是超現實主義者和冒險主義者的主人公隻身一人勇闖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地區,最後因誤食毒草死在一輛廢棄巴士的故事。該片獲得第65屆金球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雖然獲得的獎項是其他方面的,但是電影給我們帶來的心靈的洗滌是非常成功的。

冰天雪地,肩背行囊、手提一雙雨靴,形單影隻,這是男主人公克里斯托弗初涉阿拉斯加荒野時給我們留下的背影。他嚮往無拘無束的生活,崇尚快樂冒險的精神,這樣簡單的補給和裝備就扎身於茫茫雪地,這是否有點太武斷了。他不知道他要面臨大自然的嚴酷環境和食物短缺帶來的生存危機,我們現實中有一些跟他這樣過於追求刺激冒險的驢友在裝備簡陋的情況下冒險進入荒野,得到的下場都是很悲慘的。

作為一個追求自由的背包客,他西東橫跨整個美國的舉動還是讓人倍感傾佩的。扒火車、搭順風車、更多的還是步行。這一路上他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並通過自己積極向上的心態去影響別人。他經歷很多,得到的是寶貴的人生閱歷。他一路上也在思考自己這次徒步旅行的意義,放棄通往人生巔峰的道路而選擇通向阿拉斯加邊緣地區的千山萬阻。當他覺得人生的意義所在,再多的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他浪跡於美國中西部的各種小城鎮,流浪與街頭。儘管外表和精神與真正的流浪者相比起來無異,但是內心卻充滿了對自由和大自然的渴望。他甘願過著這種居無定所,風餐露宿的生活,越是生活的磨練,越能激發他勇往直前的信心。有多少人會有他這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在遭遇困難時更多人想到的是去逃避或退出,而他選擇繼續向前大步邁進。

這個編號為142的廢棄巴士成了他自我救贖的終點,也是他的葬身之地。生命在此終結,誤食毒草帶來身體無盡的傷痛在全力地折磨他。他無力地仰望著天空,看天空拉著白煙的客機,他多麼希望這一刻能有人拉他一把。他此時浮現了父母和自己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的畫面,或許他此時最想念的是他的父母,是自己的年少輕狂讓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給父母帶去無盡的傷痛,他這麼做究竟有什麼意義?在我們生活周邊,驢友輕裝上陣不顧勸阻橫穿荒野和大漠,最後不幸喪生的新聞屢見報端。真心希望嚮往自由之行的人掂量一下自己這種行為的後果,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也為這個社會對於他的殷切希望負責,管好自己的腳步,三思而後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影之戀 的精彩文章:

TAG:光影之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