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據分析:不是技術是服務

數據分析:不是技術是服務

本世紀初的IT技術顛覆式發展,不僅深刻影響了整個商業環境的競爭格局和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對於身處其中的技術和服務提供商,則意味著需要保守觀望和自我革命之間,做出選擇。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提供商Teradata也不例外。

「兩年前,公司決定要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並據此對公司業務做出轉型。董事會決定由我來出任CEO,幫助公司搞清楚:我們會在今後要什麼?」 Vic Lund,Teradata天睿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在擔任該職務之前的11年當中,一直是Teradata董事會成員。

從傳統IT角度看,Teradata是一個提供資料庫相關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公司,商業模式是為用戶提供用於數據管理的工具。而隨著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出現,數據的種類和數量都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爆炸式增長。

一方面,數據的重要性開始得到進一步認可,企業級用戶需要更有效的手段,來完成對越來越龐大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從中獲得所需資訊;另一方面,對數據價值的發掘也亟須得到業務層的驗證,如何將數據與企業業務進行更深度的關聯,成為企業級用戶最關注的重點。

這對於Teradata來講,就意味著:如何基於自身最具優勢的資料庫技術,為用戶提供一個足夠面向未來的產品和服務。與很多IT技術公司一樣,源自天然的技術本能,Teradata最早開始在產品上採用更多的新興技術。

早在10年前,2008年,Teradata就開始在大數據領域布局,收購了大數據商業分析諮詢公司。其後,在2011年,Teradata又收購了大數據分析領域的創新企業Aster Data公司。

出於對企業級用戶核心業務支持的考慮,Teradata還分別在2011年和2013年,分別收購了整合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Aprimo和數字營銷服務提供商eCircle,希望藉此幫助企業級用戶打通從數據到業務的商業節點。

不僅如此,同時,在2012年, Teradata又對自己的資料庫基礎做出了調整:整合Teradata 數據倉庫、Aster高級分析平台、開源Hadoop平台,Teradata推出了統一數據架構(Teradata Unified Data Architecture, UDA),試圖從業務上定義一個從數據管理、分析到應用的清晰路徑。

應該說,經過10年的積累,此時的Teradata,從技術層面,已經從單純的資料庫產品提供商轉型成了一個數據分析解決方案提供商。然而基於技術發展的本能所做出的改變,該如何讓更多市場了解,如何讓更多用戶可以更容易地採用?

這一問題到了Vic Lund擔任CEO後得到了解決。

「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搞清楚,我們應該做什麼?最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給予企業級用戶的解決方案,不能總是首先強調技術,而是要強調業務結果是由技術來驅動的。我們堅信,企業的未來都是基於數據分析上。」於是,在2016年的全球用戶大會上,Teradata正式推出包括Teradata Everywhere。

在全新的Teradata技術和產品體積架構中,Teradata Everywhere是一切業務的基礎和底層結構:

一方面,在產品層面,Teradata Everywhere的核心是Teradata Analytics Platform(Teradata分析平台),幾乎涵蓋了Teradata全部的核心產品:Teradata數據倉庫軟體、Aster高級分析引擎、Spark分析引擎、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引擎以及客戶自定義引擎;

另一方面,Teradata Everywhere也將Teradata Analytics Platform所具有的產品能力被解讀為用戶能力理解的:Analyze Anything(任意數據分析)、Deploy Anywhere(任意環境部署)、Buy Any Way(任意方式購買)和Move Anytime(任意時間遷移)。

「之前,我們使用的都是一些半結構化的數據再加上結構化的數據。現在我們所說的任意數據分析,是指Teradata的數據分析平台,支持所有通用的數據格式和用戶自定義數據格式。」 Oliver Ratzesberger,Teradata首席運營官,曾經在eBay擔任過7年的信息主管,因此也曾經是Teradata的用戶。

在「2018 Teradata大數據峰會」現場接受採訪時,Oliver Ratzesberger強調,Teradata所有的核心能力都體現在Teradata分析平台的不同版本中,目前所有的不同版本的Teradata分析平台,都已經可以通過公有雲、託管雲、Teradata專有硬體、通用硬體虛擬化平台上等多種方式進行部署。而且新的基於訂閱的軟體授權,支持上述四種部署模式上任意遷移。

「我們希望可以幫助用戶不要把太多的關注放在技術本身,例如如何來運行伺服器、平台、軟體包……而是要通過自身的業務需求和我們提供的專業諮詢,將更多的關注放在如何改善業務的結果。」 Oliver Ratzesberger認為Teradata新的產品架構和策略,實際上已經改變了過去幾年,企業用戶由於需要在IT層做出過多選擇和判斷,從而浪費掉的時間和注意力:「80%以上的企業用戶希望能夠通過Teradata分析平台這樣一個』分析即服務』的方式,只需要把數據拿過來,把業務問題拿過來,而不用擔心底層的一些基礎架構,因為這是Teradata要專註去做的。」

從技術到業務,不僅是Teradata對自身業務的一次完整梳理,更是對於當下,異構化IT架構越來越負責,來自用戶數字化轉型需求日益旺盛的前提下,IT系統提供商面向市場所做出的一次積極回應。因此從某種程度上,Teradata Everywhere從而不僅將Teradata以往10年的技術積累,整合到了一個全新的產品組織戰略框架當中;而且其也從企業級用戶的應用角度,將極度專業化的技術描述,轉化為更容易的商業需求,從而幫助企業級用戶將關注的重點,從技術轉移到了業務,從「選擇哪些工具來做數據分析」轉化到了「我該首先優化哪些業務環節」。

「領先的公司應該如何去適應或者採用一些新的技術和平台?雖然現在我們有了新興的雲計算、大數據、AI……但是對於非常多的公司來講,他們現在仍然在苦苦掙扎於如何使技術轉化為業務成果,如何將所有的業務需求,整合到技術平台上。」作為《感知型企業:數據驅動的商業決策演進》一書的作者之一,Oliver Ratzesberger認為未來的企業在應用數據方面,將根據業務模式的不同,對於數據應用將分為:敏捷數據平台、行為數據平台、協同思維平台、分析應用平台和自主決策平台。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企業用戶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來進行規劃自身對於數據應用的未來。他甚至在書中預測,隨著企業決策的自主化和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最終企業的數據平台不僅能夠事先預測,而且將更加具有「自我意識」和「感知」能力。

對於企業級用戶來講,完成轉型後的Teradata,將以怎樣的方式提供不同的價值呢?

「一言以蔽之,Teradata為用戶提供的,就是分析即服務。」 Teradata天睿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辛兒倫 (Aaron Hsin)在接受採訪時一再強調。Teradata所謂的「服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諮詢服務或者技術支持服務,而指的是一種給客戶最終產生價值的成果,基於實現客戶的業務場景和成果,所需要的創新的技術、方法、軟硬體、技術支持和顧問服務等,是一個以業務為導向的「體系化」的解決方案。「我們首先會了解客戶的業務成長戰略目標是什麼,然後我們會根據這些目標制定業務改進的措施。在根據用戶需要的優先順序排序,制定一個KPI。根據這個KPI,才會具體開始討論方案的設計,需要什麼的軟體,需要什麼的硬體,直至所謂整個IT支撐架構。這就是一個所謂的以支撐業務目的為導向、為核心,演進出來的方法論。」辛兒倫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峰 的精彩文章:

TAG: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