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又有一個老夥計即將與我們說再見了

又有一個老夥計即將與我們說再見了

原標題:又有一個老夥計即將與我們說再見了


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星空的詩 | 周日 · 天文周曆

曙光號迎來自己的終章


作者:David Dickinson


編譯:徐鵬暉


校對:艾宇熙


圖一:刻瑞斯隕石坑的東部山脊,曙光號於2018年6月9日拍攝,當時飛行器的高度約為48千米


圖源:NASA/JPL-加州理工/UCLA/MPS/DLR/IDA


NASA的曙光號(Dawn)探測器正在比以前任何時候更接近穀神星。曙光號對穀神星11年來的探測活動將從本次行動開始進入最令人期待的階段。


曙光號早在2015年3月6日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環穀神星軌道。直到今年以前,曙光號的軌道一直都保持著距離穀神星表面385公里以上的高度。本次複雜的變軌過程於4月16號開始,曙光號將在NASA工程師的控制下通過離子引擎(編者註:原文是ion engine,推測可能是我們常說的電推進引擎)進行變軌。新軌道的周期是27小時13分鐘,近星點高度不足48公里,遠星點高度4000千米。


圖二:於2018年5月16日在穀神星上空440千米拍攝到的影像


圖源:NASA/JPL-加州理工/UCLA/MPS/DLR/IDA)


小行星由於本身的不規則形狀往往會具有波動較大的引力場,因此,進入穀神星的低軌道是一個很有勇氣的壯舉(編者註:一般來說,一個星體的引力場空間分布波動越大,分布形狀越不規則,則環繞軌道的軌道穩定性越差,軌道上航天器受到的擾動就越多)。NASA的工程師在確定最終轉移方案之前檢查了45000種可能的方案。高度低的軌道有助於研究者們確定穀神星的引力場分布,進而確定穀神星內部的質量分布。儘管曙光號的最後一個反作用輪(編者註:和本句提到的另一個航天器構件一樣,反作用輪也是用來控制航天器姿態的)在去年就已經損壞了,科學家們還是希望能曙光號能給我們帶來令人驚喜的發現,至於曙光號的姿態控制,交給星上的肼燃料助推器就行了。


研究人員們選擇這條周期為27小時13分鐘的軌道還有另外一個特殊原因。由於穀神星的自轉周期為9小時4分鐘,這條軌道剛好就是一條周期比3:1的共振軌道。工程師們還在刻瑞斯隕石坑上空布置了好幾條轉移中介軌道。

在最後的時間裡,曙光號將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描繪穀神星的細節。星上搭載的中子譜儀和γ射線譜儀將全力工作以收集和穀神星表面化學成分相關的各種信息。



圖三:曙光號本次的轉移路徑


圖源:NASA/JPL

曙光號相關信息


曙光號探測器於2007年9月27日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由德爾塔Ⅱ型火箭搭載升空,並於2009年2月18日飛掠火星。2011年7月16日,曙光號到達灶神星(小行星4號)。2012年9月5日,曙光號離開灶神星,前往它的下一個行星際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穀神星附近。有了三個離子引擎的輔助,曙光號的表現還是比星球大戰裡面的TIE戰鬥機(看到星戰突然激動的編譯:TIE?!我不管,銀河帝國萬歲!!!)好一些。


穀神星由天文學家朱塞普·皮亞齊於1801年1月1日發現。兩百多年來,穀神星一直都只是望遠鏡里的一個亮點,直到曙光號向我們揭示了這個世界。通過曙光號,我們不僅看見了阿胡那冰火山的懸崖,還看見了不少穀神星表面的亮斑,其中就包括刻瑞斯隕石坑。


今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可以趁著曙光號的最後時間好好看一看穀神星。在此之後的小行星探測任務就要等7月份JAXA的隼-2號到達龍宮星(小行星編號162173)以及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全稱「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英文全稱「Origins Spectral Interpretation Resource Identification Security Regolith Explorer」)到達貝努星(小行星編號101955)之後才能開展了。


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題目有改動)


- e n d -


編排:王璞



曙光號小行星探測任務


圖片來源:NAS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牧夫天文 的精彩文章:

NASA將發射探測器用於研究太陽圈的邊界

TAG:牧夫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