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不肯留在關中,並非目光短淺,而是見識遠大

項羽不肯留在關中,並非目光短淺,而是見識遠大

項羽在攻滅秦國後,分封天下時,放棄關中地利而東歸彭城,千百年來一直被批評為「目光短淺,毫無遠志」,並被傳統史學家認為是他在隨後的爭霸戰爭中敗給了劉邦的重要原因。這其實是一種將歷史完全簡單化的「成王敗寇」價值觀。

當時確有個叫"韓生"的人,向項羽獻策,『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土地豐饒,可以此為都,成就霸業』。然而,對項羽來說,以關中平原為根基,效仿舊秦故事,扼守函谷,虎瞰關東,掃平天下,只是一個「聽起來似乎很美」的方案,其實是全無實際可行性。

此時項羽麾下的嫡系部隊,仍然是最初由楚懷王分派給他北上救趙的5萬楚軍,跟隨他征戰經年,戰力精良,冠絕天下,是他賴以爭霸天下的根本。巨鹿之戰,也正是這些將士奮勇當先,呼聲雷動,九戰九捷,摧毀了秦軍最精銳的長城軍團20萬大軍,並懾服幾十萬諸侯聯軍,奠定了項羽的霸王之業。

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不肯留在關中,並非目光短淺,而是見識遠大

滅秦成功後,將士們軍心思歸,實為人情之常。項羽如果拋棄自己在楚地的根本,選擇作為客軍以關中平原為根基,必大傷這些將士之心。

項羽一直是身先士卒、每戰必前,極得軍心的主帥,也不能不顧及麾下將士的意願。進而直接影響自己的軍隊戰鬥力。所以他才會有「富貴不歸故鄉,猶如衣錦夜行」之嘆,選擇還軍彭城。

(就如劉邦被項羽遷移到漢中後,所部3萬部屬以關東人為主,同樣是不斷逃亡,若非天降奇才韓信,獻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令劉邦幾個月時間就還定三秦,則劉邦勢力必然不攻自敗。)

項羽並非不懂政治策略,亦可以為了情勢需要,赦免秦軍主帥、殺叔仇人章邯,甚至封其為雍王,然而這就和他分封天下諸侯,實則只為驅狼吞虎一樣,純系權宜之計。

秦國對項羽而言,既有數百年秦楚之爭的國讎,又有殺害他兩位至親(祖父項燕、叔父項梁)的家恨,再加上其本身暴烈的性格作風,是以導致了他對秦軍士卒和關中百姓的濫殺。為杜絕秦國政權死灰復燃可能,項羽火焚阿房,屠戮三秦,令秦國王室貴族死無遺類。

項羽不肯留在關中,並非目光短淺,而是見識遠大

從巨鹿之戰到新安坑俘,超過四十萬秦軍將士性命的血海深仇,也導致舊秦遺民對項羽恨之入骨,也沒有任何可能再得到秦人擁戴,只因為因為項羽是殺盡他們父兄的大仇人。

因此,項羽若是貪圖關中險塞,把自己的新政權變成舊秦帝國借屍還魂,便等於「背叛了自己的基本盤」,一方面失去自己麾下將士的軍心,另一方面又難以得到舊秦百姓的支持,更勿論馭使關中人力以為己用,實在是標準的「得不償失」。

所以,那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投機者「韓生」,獻策不納便怒罵項羽「沐猴而冠」慘遭烹殺,也就再自然不過了。

項羽分封諸侯之餘,劃給自己直轄的西楚國,即所謂的「彭梁九郡」,除了他起家的江東故地,中原的南陽郡,還包括了淮南淮北,河南東部大片地區,即所謂「彭梁淮泗之地」。從戰國時代數百年來,都是商業繁榮,經濟發達,人口稠密,號稱「天下之中」,實為當時天下最膏腴之所。

項羽不肯留在關中,並非目光短淺,而是見識遠大

春秋末年,一代奇人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攻滅吳國後,棄官從商,自稱「陶朱公」,便在此經營商賈之事。戰國時魏、齊、楚三國持續數百年爭霸,就是爭這一地區的所有權。「五國伐齊」之事,亦是因齊湣王吞滅宋國後,欲獨佔此地之利,才令天下各國人人自危。

項羽不肯留在關中,並非目光短淺,而是見識遠大

執掌秦國朝政大權四十年的秦相魏冉,也一直竭力東進,爭奪這一地區,作為自己的私人屬地「陶邑」,最後,正是陶邑領地不斷擴張,而秦國苦戰經年不益尺土,秦國朝野群臣都對此不滿到極限,因此秦昭襄王才能輕易用一場政變驅逐魏冉,廢宣太后之權,而正式親政。


秦國丞相:魏冉

項羽不肯留在關中,並非目光短淺,而是見識遠大

因此,項羽借滅秦之功宰割天下時,選中此處豐饒之地來經營自己的西楚王國,也是理所當然。楚漢戰爭時期,項羽連年征戰,四方受敵,卻能長期集結幾十萬精銳大軍,也足以說明了彭梁之地的人力、物力之充足,絕不遜於關中平原的舊秦故地。

項羽並非不想成為如秦始皇一般的大一統集權帝王,然而他此時雖是天下戰力最強的勢力,可若是和眾多新舊諸侯的整體實力相比,自然仍處於劣勢。

所以,他才會先以驅虎吞狼之計,儘可能挑起紛爭,攪動天下大亂,削弱各地諸侯。而他然後再憑藉自己佔據的人口繁盛、經濟發達的彭梁九郡,快速集結一支兵力強大的精銳軍團,去次第掃平這些新舊諸侯,一統天下。

因此,除了彭梁地區和江東老家,項羽還將南陽郡這個地圖上的突出部也劃入自己直轄,只為此處是威懾中原和關中的戰略要地。

雖然比之佔據地利優勢的關中平原,彭梁地區確實一馬平川,無險可守,但另一方面,卻也是極為適合軍隊快速集結和機動,對一向自持所部戰力天下無敵的項羽來說,更是他最喜歡的優勢戰場。

項羽不肯留在關中,並非目光短淺,而是見識遠大

當項羽在剿滅田榮,平定齊地,卻遭到當地民眾奮起抗爭時,劉邦嘯聚各路諸侯聯軍號稱五十六萬,一路長驅直入攻陷彭城後,就被項羽如疾風迅雷般千里回師打垮。若非天降風暴,捲起狂沙阻隔,則劉邦早成楚軍鐵蹄亡魂,也就沒有什麼大漢高祖皇帝了。


劉邦在敗軍之中

項羽不肯留在關中,並非目光短淺,而是見識遠大

此後的楚漢戰爭中,楚軍兩次攻破滎陽,劉邦亦能在城破後幸運逃脫,某種程度上,這確是漢朝官方史觀鼓吹的「天命歸漢」。正如項羽臨死前長嘆:非戰之罪,天數使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狐狸晨曦 的精彩文章:

十年布局,巔峰一役,《復聯3》滅霸如何收集齊六顆寶石?
《葵花寶典》真正的作者原本不是太監,而是《神鵰》中這對俠侶!

TAG:狐狸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