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希臘哲學——理念論

古希臘哲學——理念論

理念論

定義

理念論,即唯心論,又譯作理念論,是哲學中與思想、心靈、語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間關係的討論及看法。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是同唯物主義相對立的思想體系。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即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

柏拉圖的理念論

柏拉圖(Plato,前427-前347,學院派創始人,蘇格拉底的學生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由此出發,柏拉圖提出了一種理念論和回憶說的認識論,並將它作為其教學理論的哲學基礎。

中國唐朝時,有幾個和尚看到幡動被風吹動,一個說「這是風動」,另一個說「這是幡動」,六祖慧能說「仁者心動」。柏拉圖和六祖慧能的觀點就是唯心主義。因為他們強調精神決定物質,用主觀想像代替所謂的客觀實際,也就不一定需要正確地認識世界,更不一定需要有效地改造世界。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餓了,就要吃東西,而吃東西這個行為在該理念下可以是作為思想和感知波動的一種主觀或所謂客觀的體現。

洞喻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有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理念論:有一群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身,只能背對著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牆,他們身後燃燒著一堆火。在那面白牆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後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於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後,一個人掙脫了枷鎖,並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並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並向他宣稱,除了牆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

柏拉圖利用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牆上的影子而已。我們的大自然比起鮮明的理性世界來說,是黑暗而單調的。不懂哲學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但是另一方面,柏拉圖把太陽比作正義和真理,強調我們所看見的陽光只是太陽的形式,而不是實質;正如真正的哲學道理、正義一樣,是只可見其外在表現,而其實質是不可言說的。

理念論的功績

理念論的產生標誌著西方哲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進步,開創了強調共相、追求普遍性和形而上者的哲學道路。追求世界的本源、共相、絕對、形而上者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社會的哲學認識實踐活動具有的基本表現形式,從柏拉圖及其它許多古代思想家提出和強調共相問題以來,共相問題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一直流傳到今天,哲學本體論和認識論追求的問題其實質就是共相問題。

理念論發現和提出了個別與一般的矛盾現象,指出了個體事物可以被人感覺到,一般事物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認識特徵,揭示了同名可感事物是若干或許多、同名理念是一的客觀事實,初步界定、區分和彰顯了個別事物與一般事物,創立了現象和理念的基本概念,對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作出了巨大貢獻。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火炬手 的精彩文章:

TAG:三個火炬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