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聯利用起核彈來還真大膽,一般國家不敢這樣玩

蘇聯利用起核彈來還真大膽,一般國家不敢這樣玩

文|周明

1945年7月16日,美國成功試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人類從此進入核時代。正在參加波茨坦首腦會議的美國總統杜魯門非常得意地告訴斯大林,「美國掌握了一種威力巨大的新型武器」。斯大林反應很簡單也很平靜,似乎毫不在意。杜魯門掃興之餘認為斯大林恐怕還根本沒聽說過原子彈,根本不知道原子彈的巨大威力。其實,斯大林比杜魯門還要早知道美國的原子彈機密——「曼哈頓工程」,而「曼哈頓工程」在美國是頂級機密,當杜魯門還是副總統時都沒許可權知道,直到羅斯福去世他接任總統後才剛剛了解,而斯大林早已經通過蘇聯特工掌握了美國「曼哈頓工程」的機密。

1945年8月,美國在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讓全世界都看到了原子彈的威力。這對蘇聯不啻是極大的刺激,但由於技術和經濟上的限制,蘇聯的核武器研製還有一段路要走。不過,蘇聯已經緊鑼密鼓地加快了研製進度,特別是進入德國本土後,蘇聯就專門派出特別小組尋找德國有關核計劃的研製人員和相關資料、設備,並儘可能帶回蘇聯。

其實,蘇聯的核武器研製從1943年就開始了,但由於受到德國入侵,所以研製的投入一直都受到很多限制,戰爭結束後蘇聯才開始全力投入,因此於1949年8月29日,蘇聯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美國獨霸的核壟斷僅僅保持了四年一個月。

1971 年11 月莫斯科紅場閱兵式上,展示的洲際彈道導彈RT-20


1951年5月,美國試驗了代號為「喬治」的熱核爆炸裝置。蘇聯緊隨其後,在1953年8月也成功進行了熱核爆炸裝置。和美國不同,蘇聯採用的是用氘化鋰作為核燃料,不需冷卻壓縮,製作成本低、體積小重量輕、便於運載,是第一個實現了氫彈實用化的國家。

1954年3月,美國在比基尼島爆炸了一顆當量達1500萬噸的實用型氫彈。

1961年10月30日,蘇聯在北冰洋的新地島爆炸了代號「伊萬」的氫彈,蘇聯宣布的當量是5000萬噸,而西方國家認為當量達到了5700萬噸。這是人類歷史至今為止最具威力的炸彈,不管是體積,重量或者爆炸威力,都是最強大的炸彈。因為當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是核武器和導彈的熱烈鼓吹者,也是他要求進行這次驚人大威力氫彈試驗,所以也被稱為「赫魯曉夫炸彈」。而西方則將這顆氫彈稱為「沙皇氫彈」,因為「沙皇」兩個字並不簡單地就是沙俄君王的名號,還是世界最大的代名詞,比如世界上最大的青銅鐘叫「沙皇鍾」,最大的青銅炮叫「沙皇炮」,所以把這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大傢伙叫作「沙皇氫彈」自然是實至名歸的。

當天「沙皇氫彈」由圖-96戰略轟炸機攜帶,投下之後在4000米的空中引爆,爆炸瞬間產生的火球直徑就達4600米,火球範圍直接就從空中到了地面!距離爆炸地點55公里以內的所有建築物全部被毀;距離爆炸中心1000餘公里以外的人們都能看到和感受到爆炸的煙雲和震動;爆炸形成的蘑菇雲高達64公里,寬度達到了40公里;爆炸所產生的暴風壓力高達每平方厘米21.11千克力,足足吹到了1000公里以外!雖然是在空中爆炸,但產生的震波被美國地質調查儀判斷相當於里氏5—5.25級地震;爆炸後的電磁脈衝波足足造成了北半球整整一小時的無線電通訊空窗期;爆炸後所引發的大氣擾動在瞬間就環繞了地球三次!

「沙皇氫彈」爆炸的威力相當於二戰中使用的所有爆炸物(包括投到廣島和長崎的「小男孩」和「胖子」原子彈)總和的10倍,是投到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的3846倍!

這樣的爆炸威力實在太驚人了,以後就再沒人敢進行這樣當量的氫彈試驗了。而實際上蘇聯本來這顆「沙皇氫彈」的當量是1億噸!正因為考慮到當量太大,才縮減了一半,要是原來的1億噸當量,那更不敢想像了。

即使是縮減了一半,5000萬噸的當量也已經讓「沙皇氫彈」成為世界上最恐怖的武器,沒有之一!

沙皇氫彈(代號AN602),總共兩枚,其中一枚於1961 年10 月30 日在新地島試爆


威力驚人的核爆炸,除了提升核武器所必須要進行的試驗以外,通常也就放個大炮仗來威懾一下對手了。但戰鬥民族的特性顯然不會滿足於這樣,蘇聯就大膽地將核彈用於滅火、開礦、造水庫!

1963年,在烏茲別克布哈拉約80公里外的一處油氣田發生火災,當時,工人在11號井打鑽時無意頂穿了一個壓力異常高的天然氣層,在巨大的壓力下,井噴洶湧而出,熊熊大火直衝天際。井內的氣壓足足是正常大氣壓的300倍,完全沒有辦法封閉井口,而且這個油氣田一天的產量高達1200萬立方天然氣,所以火勢極為驚人。消防人員用高壓水槍試圖滅火,根本無濟於事。工程人員試圖將泄漏的天然氣導入鄰近的天然氣井,也沒有成功。之後又嘗試了向11號井中注入水泥和各種化學物質,都沒有什麼效果。就這樣,大火整整燃燒了兩年多。

最後,蘇聯原子能部提出了近乎瘋狂的核彈滅火方案。當然,原子能部在之前還是進行了兩次核爆封堵井噴的試驗都取得了成功。

1966年9月30日,先在11號井附近打了兩口斜井,再往其中注入隔離地下溫度的特製液體,然後在一口斜井裡引爆了一枚3萬噸當量的核彈。隨著一聲巨響,核彈爆炸產生的強大衝擊力瞬間將附近岩層全部陶瓷化,核爆的威力使岩層擠壓變形,11號氣井的套管也被擠壓變形完全封死。核爆炸23秒後,因為井內剩餘氣體燃燒殆盡,大火逐漸熄滅。工作人員進行預後工作時,檢測發現礦區未發現放射性物質沾染。油田開採工作也在不久後恢復正常,這次核彈的跨界爆炸讓全世界都震驚不已。蘇聯報紙《塔什干報》在當時發表了一篇關於這次核爆的報道,這枚核彈也因此成為和平利用核爆炸的一個經典例子。

有了核彈滅火的成功範例,蘇聯原子能部對核爆的和平應用更是大膽。首先想到了開礦,如果常規的普通炸藥開礦,粉碎100萬噸的礦石岩塊,需要先挖掘2—4千米的巷道,鑽出1萬米深的井,使用50—60萬噸炸藥,所花費的成本,大約要佔礦產價值的30—40%。如果採用核爆炸,那就又省錢又省時了。

從1969年開始,蘇聯就對利用核爆粉碎礦石的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性進行了試驗評估。1972年,在基洛夫斯克市北20公里處,在礦體厚度約30—60米,長200多米的礦石地段上,進行了第一次試驗。引爆了1枚2.1千噸當量的核彈,粉碎了50×50×50米的礦段體積。

1984年,進行了第二次試驗。引爆了2枚各1.8千噸當量核彈,粉碎礦段體積達到了50×125×90米,粉碎的礦石數量達到155萬噸。

通過這兩次試驗,發現核彈開礦在技術上和經濟上都是可行的,地震和輻射效應也是安全的。

1957 年8 月,蘇聯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洲際導彈R-7 試射成功,比美國還早了半年

此外,蘇聯原子能部又提出利用核爆炸來造水庫。

1965年,原子能部在進行一次地下核試驗時,計劃順便幫水利部門造個水庫。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州的恰甘河灘,一枚14萬噸當量的核彈在地下178米處被引爆。在爆炸瞬間產生的煙塵高達4800米,煙塵散去,一個足足100米深的大坑便出現在人們眼前,只需要再簡單地整理和修建,一個直徑430米容量640萬立方米的漏斗形水庫便形成了。而且根據監測數據顯示,在核爆炸24小時後,土脊上劑量強度就降到1毫倫/小時以下,不久後就處於天然水平(15—20微倫/小時)以下。但人們仍然擔憂核輻射問題,於是蘇聯原子能部部長斯拉夫斯基當眾跳入新修建的水庫中游泳。所有的擔憂自然也就煙消雲散,水庫很快投入使用。

有了這麼多和平利用核爆的成功經驗,當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後,俄羅斯就提出可以用核爆來封閉泄露,但日本哪裡有戰鬥民族這樣的魄力,敢採取這種「核中核」的解決方案。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曾多次易名的俄國「聖彼得堡」,為何最後又叫回了「聖彼得堡」?
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強國印記: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行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