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谷斯媽媽:寶寶3歲前學背古詩變笨!是真的嗎?

谷斯媽媽:寶寶3歲前學背古詩變笨!是真的嗎?

網上總是有傳言,3歲以下的寶寶學習古詩,會阻礙寶寶的腦部發育變的笨拙,但是鵝媽媽不禁想起了那些從小背誦詩詞的名人:

3歲背誦無數唐詩宋詞的錢學森

3歲便常常口誦詩文的郭沫若

6歲能熟讀《論語》的徐悲鴻

還有從小喜愛詩詞、也因為詩詞而走紅的武亦姝等小女孩們,你從她們身上獲得的最大感受是聰慧,而不是「笨」。

▲徐悲鴻 作品

所以三歲前寶寶背唐詩會變笨的言論大概可以被推翻了。

兩歲到三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在這個時期,孩子進入語言爆發期。這個時期恰好爸爸媽媽可以適當的教給孩子一些唐詩去背,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切記在教孩子背詩的時候,千萬不要功利,也不要強迫孩子,不要妄想孩子成為背詩神童。詩詞是藝術的語言,滋養智力。把這份美,送給自己孩子吧!

並且英國心理學家Guillaume Thierry在2017年有一項研究:

實驗過程

他和同事找來一群被試者,這些人被要求聽一些完全聽不懂的句子,有些句子是不帶韻律的,而有些句子是有押韻和韻律感的,比如威爾士詩歌,當然被找來的這些被試者也不懂。 研究發現,當人聽到有韻律感的語言時,即使不懂意思,大腦也會發出特別的腦電波,他們大腦的閱讀區域和音樂區域同時得到刺激,這些人也反映說「很好聽」;當人聽到那些沒有韻律感的語言時,他們的大腦則沒有這種反應。簡言之,即使不知道什麼意思,人的大腦也能無意識地處理詩歌,背後是韻律的作用。

如何教寶寶背古詩

孩子們對電視里的廣告詞能倒背如流,是因為廣告詞聲情並茂,並配有生動畫面,自然要比詩詞中那些抽象、概括的語言更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當然,也可以教孩子們背一些簡單淺顯、容易理解的唐詩,但不要勉強學齡前的孩子去背那些很長很難理解的唐詩。

3歲以前的孩子主要以機械記憶為主,所以家長不妨教孩子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如果加上點表演,更能吸引孩子的興趣。

鵝媽媽在此拿自己舉個例子——駱賓王的《詠鵝》

詠鵝

隋唐 · 駱賓王

首先鵝是小朋友們最熟悉最喜歡的動物之一。在背詩的過程中,讓寶寶熟悉它的外形特徵,白毛、紅掌、長脖頸,熟悉它高吭的叫聲,熟悉它在河中戲水的景態。

如果細細品味這首詩,從畫面到聲音,從動態到顏色,完全展示了一副生動形象的畫面,難怪成為了千古流傳下來的朗朗上口的詩詞。

所以寶媽們不用顧慮太多,讓寶寶順其自然的學習才能讓寶寶聰明成長。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十首第一句就讓人驚艷的古詩詞
這7首古詩詞帶你看看古代的「小鮮肉」是什麼樣子!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