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802.11ax Wi-Fi標準終於要在7月拍板了?

802.11ax Wi-Fi標準終於要在7月拍板了?

今年的7月1日對新一代Wi-Fi標準802.11ax來說會是個大日子,因為在那一天工程師們預期該標準的草案將終於獲得批准。

能走到這一天,所花費的時間比預期長了許多──分別在2016年11月與2017年9月提出的第一版與第二版標準草案,都未能獲得11ax工作小組75%成員的批准通過。而產業專家還一度認為,最早一批11ax產品可能會在2017年出貨。

通常每一代IEEE標準正式問世之前會花費三年時間,但11ax小組已經工作了四年,比目前的11ac標準所花的時間還長,不過還沒超過更前一代複雜的11n標準;參與標準訂定的成員也將最新規格難產的原因歸咎於複雜性。

與11ac標準相較,11ax的目標是將數據傳輸速率提升30%,同時將延遲降低近四倍、整體數據帶寬則是增加四倍。為了達到以上目標,11ax規格添加了Wi-Fi OFDMA調變,這是已經應用於蜂窩網路的頻譜效率技術;此外該新規格也擴展了對多用戶MIMO天線的支持,並加入1,024 QAM技術。

因為新標準難產,一家市場研究機構Dell』Oro Group不久前將針對今年企業級11ax標準接取點設備的出貨量預測,由75萬台調降為25萬台,而且主要會是較低價格的預標準(pre-standard)產品;這意味著企業級接取點市場將短少大約5億美元的營收,Dell』Oro Group預期今年該市場營收為50億美元。

「在我們探訪業界廠商的過程中,發現有一些關鍵企業級系統製造商,將11ax產品發表時程從2018年第二季,延遲到第四季或是2019年第一季;」Dell』 Oro Group企業市場分析師Trent Dell』 Oro指出,11ax工作小組在去年9月審查標準草案時,未能取得75%小組成員的同意。

他認為,11ac標準將會繼續是今年Wi-Fi接取點設備出貨的大宗,不過也指出像是華為(Huawei)、新華三(H3C;編按:由HP獨立而出在中國成立的合資公司)等,都積極想要成為市場上率先推出11ax產品的業者。

802.11ax Wi-Fi標準終於要在7月拍板了?

11ax工作小組的領導成員期望第三版規格草案能在7月獲得批准 (來源:IEEE 802.11ax工作小組)

包括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等供應商早在近18個月前就開始提供11ax晶元樣品;高通表示,日本電信業者KDDI已經開始廣告委由NEC生產的11ax接取點,採用高通IPQ8078晶元,而華為也表示將在自家系統中採用該款晶元。

高通鏈接產品營銷經理Jesse Burke指出:「一開始產業界對於新標準和認證程序能多快通過批准,有非常樂觀的想法,但如果給每個人喝誠實葯,就可能會聽到其他看法;」他認為,Dell』 Oro的預測數字是因為某些客戶表示因為11ax問世時程緩慢,而偏向更與他們的產品準備就緒程度一致的11ac。


Wi-Fi聯盟正在進行互操作性測試

對於最新一版標準草案將獲得802.11ax工作小組75%成員的批准,該小組領導者都表達了信心;他們指出,該規格的物理層──也是製作晶元的關鍵──已經穩定了一段時間,大多數的內容改變都是與MAC (media access controller)相關,可能會以軟體方式來克服。

英特爾首席工程師、同時也是11ax工作小組技術編輯Robert Stacey指出,2016年與2017年的兩個版本標準草案未能取得共識,「反映了標準的複雜性,有些人如果感覺草案不夠完整,就會投反對票;」他接著表示:「我們添加了許多功能,所以還是有不少出現問題的可能性,而就算只有一個問題,人們會傾向於投反對票。」

不過他指出:「我非常有信心我們現在能取得75%的贊成票,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修正所有問題,而且從第二版草案到第三版草案,並沒有很多技術上的改變;我認為我們已經停止添加功能,邁入了錯誤修正階段。」

Wi-Fi聯盟(Wi-Fi Alliance,WFA)則仍需要完成其11ax的認證程序,預期在2019年秋天準備就緒;該聯盟已經開始以預標準晶元進行互操作性測試。WFA最近還投票通過讓WPA 3安全軟體成為11ax認證程序中的強制性部分;對此高通的Burke表示:「我們非常努力做成這個決策,因為我們正在讓WPA 3成為橫跨Wi-Fi產品的標準配備…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差異化優勢。」

通常在某個重大標準的基礎部分已經到位時,廠商就會嘗試在最快的時間內提供產品;不過這會是棘手的生意,因為有時會產生關於哪種功能最重要以及該如何實現的營銷爭議。Burke表示:「人們會將預標準產品商業化,但還是有一套正確的做事方法…我們要忠於11ax版本。」若一切順利,最終版11ax標準會在2019年12月公布,屆時WFA認證產品也會量產出貨。

編譯:Judith Cheng

本文授權編譯自EE Times,版權所有,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ET電子工程專輯 的精彩文章:

晶元人才緊缺致今年微電子專業火爆,哪所大學適合你?
54%的AI技術到2022年仍太年輕,無法商用

TAG:EET電子工程專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