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毒舌值得我們驕傲嗎?

毒舌值得我們驕傲嗎?

直到今天,我才發現毒舌並不是一項值得被大肆宣揚的能力。

要說我第一次接觸類似的概念還是在小學時。那時候日本動漫文化風行神州大地,一度成為了不少人的童年記憶。時至今日,動漫文化仍在不少人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甚至衍生出了如今的二次元文化。而在那個背景下,在年幼的我對動漫的初次接觸之後,我了解到了一個新詞——吐槽

所謂「吐槽」,就是對一切事物的運行狀態中潛藏著的不合理進行犀利的批評。這是一個比較尖銳的動詞。而當時的我又是怎麼看待這一文化現象的呢?

答案是,我認為這就是一個能使人發笑的簡單方法,或者說是一條能夠博人眼球成為焦點的捷徑

在日本文化里,「吐槽」相當於相聲里的「捧哏」。人們在討論中找到一個切入點,並發出意味深長的調侃,時常能夠引人發笑。我敏感的注意到了具有這一能力能給我帶來的優勢,於是毫不客氣地將它偷學了過來。我對著屏幕默默地學,像一個初入江湖的偷兒,一邊在心裡暗暗地讚歎自己的機智,一邊想著自己一片光明歡樂的未來。

直到進入大學,所有人際關係的積累被推翻重來,全新的可能性在這裡自由組合,個人品質的優劣變得尤其重要。

然而我還是喜歡吐槽。

一天里,有事沒事吐槽兩句,小到一根皮筋的去處,大到每日各大新聞頭條。喜歡的,討厭的,不在乎的,有點興趣的,都可以有事沒事說上一說。嘴邊不閑,洋洋得意。

突然,周圍的人直接對我說,你說話真不討人喜歡。

有沒有搞錯?全心全意貫徹落實吐槽精神的我說話會不討人喜歡?不可能,我才沒錯。

然而不久後第二次,等到我被身邊的人用了類似的語句來描述,我忍不住回頭想,我哪裡錯了?

我發現,當我在恣意吐槽周圍的物體時,犀利特別的角度確實會引人發笑。可漸漸的,我把這種批判的情緒牽扯到了周圍的人的身上。然而,沒有人願意自己的任意一部分被物化成可以供他人隨意取笑、批評、討論的物體。

我們都知道,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但是,哪怕是一根外面沾滿了苦汁的甜心棒棒糖也是很少有人願意吃的。濃烈的苦味通過氣味傳達到味蕾,無須嘗試就使人早早退避三舍。

我開始嘗試做一個大廚,抹掉甜心外面的苦汁,加上誘人的糖霜。於是漸漸的,我再沒有聽過類似的話,更多的變成了喜歡與感謝的互相打趣。

毒舌並不值得驕傲。

如果是為了各大節目的觀賞效果,以毒舌吸引眼球、製造笑點,只要雙方你情我願那便無可厚非。

可在生活中,更多的人可能會在他處遭受寒霜,此時更需要的是身邊人的換位思考與體貼著想而不是包裝成調侃的毒舌。為人處道,可以詼諧幽默,但更應令人感到溫暖如春。

文字 | 子妍

圖片 | 江大橋

編輯 | 星星

審核 | Ic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敏行青年成長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敏行青年成長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