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非其他草花可比的鬼子姜

非其他草花可比的鬼子姜

鬼子姜學名菊芋。若只看花,鬼子姜不具優勢,花亦不香,但其宿根可食,卻非其他草花可比。

鬼子姜開花的時候,我站在院門口,總有人問我,這是什麼花,這麼好看?

我倒不覺它的顏值有多高,只是兩三米高的枝幹,頂著黃色花,比較醒目而已。路人的驚奇,多半是沒見過這樣的植物。

鬼子姜在北方卻是習見,吾鄉水塔街隨便什麼地方都有。大夏天走在路上,時不時會瞧見出牆的黃花。我們家的長在煤堆邊上,誰也不管它,兀自花開花落,冬天來,一鐵鍬下去,就是一堆塊莖,形如生薑,斷了的茬口上還滲著水。

鬼子姜通常是做醬菜,其味甚美,沒有一點辣氣。將挖出的塊莖洗乾淨,放陶罐子里,撒上大粒的海鹽,俟腌透了,拿出幾顆,切絲或切片,熱水燙過,去鹹味,佐以麻油、蔥絲,一盤冷盤上桌了。

流徙江南二十餘載,此味不嘗久矣。某年春節返鄉,帶了些鮮的回來,種在門口,春天一到,毛茸茸的葉子長出來。

鬼子姜學名菊芋,查了一下,是菊科、向日葵屬,這個是極明顯的,小苗初長,極似向日葵,且有硬硬的茸毛,及再長,則只花朵有幾分像,葉子卻不如向日葵那麼寬大肥碩了。

如果只是為了看花,鬼子姜不具什麼優勢,花亦不香,它過高的身姿亦不適合做花境,但其宿根可食,卻非其他草花可比了。

秋天,我也收穫了些塊莖,如舊法炮製,整個冬天,不時能嘗到家鄉的味道。

遙想西晉之張翰棄官回鄉,說是起了「蒓鱸之思」,這兩樣東西,本非珍饈,但卻是遊子記憶中的佳肴。時人喜談飲食,不特為食品安全甚劣情形下之狂歡,亦因中國社會前所未見之移民潮製造了無數的鄉愁。昔唐魯孫氏之談吃,蓋因一為遷客,吃不著了之緣故。觀時文,不見了「故園東望路漫漫」的情愫,只剩下了吃。

每個夏天,上海總有幾場擦肩而過的熱帶風暴,風過後,爬山虎會落下一些藤蔓,芭蕉被撕扯得不成樣子,蜀葵花東倒西斜,鬼子姜則作匍匐狀,索性一剪了之。

但這時的鬼子姜,還太小,如江南的寶塔菜。鬼子姜只要種一次,你便很難除盡,它的這個特點,幫助人類在一些不毛之地防沙固沙,且不需施肥,不需噴葯,雨也不怕,旱也不怕。除了舶來之故,「鬼子」這個名字大約也是它神出鬼沒的生存方式之寫照吧。

據說鬼子姜是十七世紀自歐洲傳入中國的,而它的祖籍卻是美洲,看來此公喜歡浪遊,且隨遇而安。說起來,它來華的資歷比鳳仙花、番茄什麼的晚了不少。

我知道的外來物種中,有這兩樣表現頗不佳,一枝黃花與水葫蘆。水葫蘆又稱鳳眼藍,生於水上,繁殖極快,中國引進時,以為畜草,結果泛濫江河,魚蝦殞命,舟楫為阻。一枝黃花亦曾在花店中作鮮切花賣,只要它長過的地,土壤板結,什麼都種不好了。相比之下,鬼子姜簡直是道德模範。我看見過一篇文章,說菊芋可以做生物燃料,那得種多少啊。

鬼子姜在中國各地的叫法各異,有叫洋姜的、洋生薑的,最近發現崇明島賣一種醬菜,名金菊芋,包裝盒上面還寫了幾個字:外國芋艿,這個叫法從未聽說。

在蘇梅島的一個酒店,我發現了幾棵菊芋,高不及膝,這麼熱的地方,它何時開花,何時休眠,就不清楚了。(李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文化 的精彩文章:

本屆上影節評委會主席姜文專訪:我一直在長大

TAG:新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