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從漢中出發,問鼎中原,為何劉邦能得天下,劉備卻不能
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比較著分析回答。
第一,兩人所遭遇的防範不一樣。
(劉邦像)
劉邦當年被項羽封為漢王,住到偏僻的漢中的時候,他受到的防範是比較松的。一是劉邦去漢中的時候,把返回來的棧道給燒掉了,這讓項羽放心了不少,因此也就沒有著意去防範。二是主要負責防範劉邦的章邯等人,根本就沒把劉邦放在眼裡。在章邯心中,天下的人,他除了打不贏項羽外,誰都不在他眼裡。所以,他根本就沒有去研究過劉邦會怎麼來進攻他。當韓信暗度陳倉,大軍壓境的時候,他都不相信,可見他根本沒有花過心思研究過劉邦會怎麼打。
劉備所受到的防範則要嚴密許多。當劉備諸葛亮失去荊州以後,曹魏都知道,劉備只能從漢中出發進攻。因此,整個曹魏在各個可能的出口上,都有布放。各種蜀漢將怎樣進攻的方式都考慮進去了。而蜀漢這邊也是反覆在研究進攻路線。比如在蜀漢北伐史上,就曾出現過諸葛亮和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之爭論,後期又曾出現過蔣琬與費禕、姜維的「水路進攻」之爭論。可以說,各種可能性,各種方法都研究過了。而曹魏自然也是針鋒相對地進行著各種防範工作。
(大意失荊州)
第二,兩人獲得的機遇不一樣。
劉邦在發動北伐進攻的時候,是同時挑動齊國等東邊諸侯國反叛項羽。項羽不得不把主要兵力投入到東邊的平叛工作中去。這樣一來,劉邦就獲得了極大的機遇。他只需要對付章邯等人就可以了。
劉備諸葛亮也在尋找北伐的時機,就像諸葛亮在《隆中對》里說過的,當劉備擁有益州根據地及漢中、荊州兩個拳頭後,就可以等待「天下有變」,實現北伐,問鼎中原。關鍵就在於「天下有變」。曹魏並沒有什麼大變化。雖說司馬懿一直在奪權,但軍權掌握在能攻善戰的司馬懿手裡,朝廷的變動並不影響司馬懿清醒的戰爭布局。
同時,東吳和蜀漢並不同心,不能形成合力。最典型的證明是,當關羽北上打襄樊的時候,東吳不但不幫忙,還在後面奪荊州。
(劉備)
由此可見,劉備諸葛亮的北伐,一直沒有尋到好機遇。
第三,兩人能獲得的後勤保障不一樣。
劉邦在漢中的時候,他可以從成都平原獲得充足的糧食保障。不僅如此,當劉邦通過暗度陳倉拿下章邯等人後,他又獲得三秦的「百二秦川」。這樣,劉邦就擁有了天府之國和秦川之地兩大糧倉做保障。這使得劉邦基本上不缺糧草。這是劉邦有恃無恐和項羽打仗的根本原因。
劉備諸葛亮就不一樣了。在諸葛亮五次北伐以及後來姜維的北伐期間,沒有一次沒遇到糧草問題。運輸困難,財力不足,又沒有三秦之地做補充。所以,糧草問題,成了劉備諸葛亮北伐的最大制約。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劉邦從漢中出發而獲得天下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因為這第一次後,後世對從漢中出發的套路已經研究得很透,讓後世很少再有進攻空間,所以,包括劉備在內,後世沒有一次取得成功的。
(參考資料:《三國志》《史記》)


※明朝一官員是三朝元老,但他絕大多數時間住在鄉下,怎麼回事
※岳飛被冤枉殺害的時候,戰無不勝的十萬岳家軍在做什麼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