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IBM 組織了一場人機辯論,人類與人工智慧各勝一場

IBM 組織了一場人機辯論,人類與人工智慧各勝一場

IBM 組織了一場人機辯論,人類與人工智慧各勝一場

彭博社消息稱,IBM 公司組織了一場頂尖辯手和人工智慧之間的「人機辯論賽」,在場的記者、分析師和技術人員通過投票決定了勝負結果。

代表人類參賽的是以色列國際辯論協會主席 Dan Zafrir 和 2016 年以色列國家辯論冠軍 Noa Ovadia,代表機器人蔘賽的是 IBM 最新開發的 AI 辯論系統 Project Debater。本場比賽共有兩個話題,第一個話題是「政府是否應該增加太空探索的費用」,機器人為正方,人類為反方。第二個話題是「遠程醫療是否會在醫療中佔據更大的比例」,機器人依舊為正方,人類為反方。

Noa Ovadia 參與了第一場辯論並贏得了比賽,Dan Zafrir 參與了第二場辯論但輸給了機器人。到比賽結束時,人類與機器人各贏一場。在兩場比賽中,人機雙方先後進行四分鐘開場演講,四分鐘論辯和兩分鐘論證總結。

現場觀眾反應稱,Project Debater 能夠完整地針對某個主題表達意見、提供充足的論據,甚至會主動開玩笑,來活躍氣氛、豐富辯論內容。

在圍繞「遠程醫療」主題辯論時,機器人開場便說:「今天有許多利害攸關的事情,對我來說尤其如此。」隨後它又用惋惜的口吻說,「可惜我不能熱血沸騰,因為我沒有血液啊。」

Project Debater 的硬體外觀看起來像一個等人高的黑匣子,正面是一塊黑色的顯示屏,上有三個律動的藍色小點。辯論中,它會運用語音識別和語義分析技術來理解人類的發言,這一般需要耗費它幾分鐘的反應時間。準備好自己的發言內容後,機器人會以一個類似 Siri 的機器女聲來說出自己的觀點。

IBM 發言人稱,機器人在比賽開始前並不知道辯論主題,所有發言均是臨場發揮。Project Debater 的發言基於數以億計的論文、報告和新聞報道數據,在分析這些數據後,Project Debater 可以就特定主題做出邏輯結構良好的演講,並對對手觀點進行反駁。

比如,在「太空探索」的主題上,Project Debater 既引用了 Wikipedia 上的資料,也引用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前總統 Sheikh 的一系列言論,還提到了德國經濟事務部部長的報告。針對人類辯手「有很多其他事業更值得我們去花錢」的觀點,Project Debater 反駁說,「這麼說當然可以,但我沒說太空探索是我們唯一要花錢的項目,不是除了探索太空我們就不做別的了。」

但是,因為缺乏對社會的「全面認知」,機器人在辯論中也提出了一些令人錯愕的「大膽」觀點。「激勵我們的孩子去學習科學知識、從事數字工作,對於這個社會來說比建設更好的公路、更先進的學校和更完善的醫療更重要。」Project Debater 說。

另外,Project Debater 在引用資料時也以不自然的方式插入了隨機引語,如使用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中常用的術語等。而且,作為一塊黑色的面板,機器人也無法像人類辯手那樣運用肢體語言、表情語言來加強情緒,所以在氣勢和感染力上顯得偏弱。

現場觀眾認為,人類辯手的「舞台感」更好,但機器人的信息來源更豐富。雖然第一場比賽 Project Debater 落敗,但第二場辯論結果顯示,機器人以九票優勢領先人類。有九名聽眾稱,機器人改變了自己的原有看法,使他們站在了它的意見的一邊。

IBM Research 首席調查員兼 Project Debater 創始人 Noam Slonim 稱,IBM 對該 AI 系統的訓練已有六年,直到兩年前,它才有能力參與與人類的辯論。

Project Debater 被其描述為「IBM 對 AI 探索的下一個重要里程碑」,是「繼深藍(Deep Blue)和沃森(Watson)系統後的又一突破」。IBM 的深藍程序 1997 年在國際象棋棋盤上曾擊敗世界冠軍 Garry Kasparov。沃森系統在 2011 年的知識競賽上曾擊敗世界冠軍 Ken Jennings 和 Brad Rutter。

類似的人類精英不敵人工智慧的案例還有很多。Google 的人工智慧程序 AlphaGo 曾在圍棋棋盤上挫敗全球頂級選手。去年 1 月,一個名為Libratus的程序擊敗了全球四大頂級德州撲克玩家。

IBM 研究人員 Ranit Aharanov 認為,機器人此次在辯論舞台上的勝利遠比之前在棋盤上的勝利更難得,因為「辯論是人類的文化,論證的內核往往是十分主觀的。Project Debater 必須適應人的邏輯習慣,並提出人們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論點。」

「在辯論中,人工智慧必須學會在凌亂的人類文明中進行導航和檢索,而不是像在棋盤遊戲中那樣使用預定好了的規則。」Ranit Aharanov 說,而且決定勝負的是手握投票權的人類,要想打動他們是很難的。

根據 IBM 的計劃,Project Debater 未來也許可以幫助企業收集、整理和加工特定主題的信息,亦可為政府在施政方面提供建議,還可為他們獲得更全面的民意反饋調查等等。此前,IBM 已將沃森系統已經投入商用,但並沒有公開其收入情況。

IBM 發言人稱,Project Debater 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沒有偏見的機器」,以幫助企業和政府透過生活中的複雜的表象提取出一些本質的東西,併產生較為公正的結論。但是,因為它所基於的數據大多數仍然是人類的作品,所以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剔除偏見仍然有待考量。

題圖 / IB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在美國做共享單車戒律多,多家公司開拓電動滑板車業務
鋰電池公司寧德時代在 A 股上市,補貼讓它三年增長 23 倍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