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同是盟國的蘇聯,為何損失最大?

二戰時,同是盟國的蘇聯,為何損失最大?

1941年6月22日,德軍以閃電式進攻對蘇聯開戰,蘇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二戰時,同是盟國的蘇聯,為何損失最大?

古德里安(閃電戰創始人)

這時,英國首相丘吉爾理當對蘇聯予以援助,他在發表了一篇措辭感人的的支持蘇聯的聲明後,簽訂了蘇英共同對敵的行動,卻遲退不肯採取具體的行動。

二戰時,同是盟國的蘇聯,為何損失最大?

作戰中的蘇軍

蘇軍承受著四百萬德軍的瘋狂進攻,於是,斯大林建議美英二國在歐洲西西部開闢第第二戰戰場,形成兩面夾擊之勢。儘管美國予以支持,丘吉爾卻認為條件不成熟。後來,因為外界壓力太大,英美兩國雖然同意合作,但戰場卻仍然在歐洲,卻是在北非對德作戰,歐洲洲戰場上仍以蘇聯一家對付德軍,為此,蘇聯遭受了傷亡二百萬人的巨大損失。

1943年,蘇聯對德戰爭形勢已有好轉,丘吉爾感到再不開闢第二戰場,蘇聯有可能在歐洲奪取重大利益,於是在德黑蘭舉行了英、美、蘇三巨頭參加的會議,並在最後勉強同意於1944年5月後在法國登陸,開闢第二戰場。

二戰時,同是盟國的蘇聯,為何損失最大?

二戰勝利後的蘇聯

丘吉爾遲遲不願開闢第二戰場,其意圖就在於借德國之手打擊蘇聯的社會主義力量,再借社會主義蘇聯打擊法西斯德國。希臘記者傑烈比在《丘吉爾的秘密》一書中作了精闢描述:「丘吉爾希望蘇聯在戰爭中流血犧牲,希望在勝利時蘇聯已完全精疲力盡,無法在歐洲和世界起首要作用。丘吉爾企圖通過戰爭削弱蘇聯。他希望俄國人孤立地同德國人戰鬥。這樣,不論戰爭的結局如何,雙方都將財儘力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