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畫家徐家康:逸氣干霄心到古

畫家徐家康:逸氣干霄心到古

《名家名作》2018年力推書畫家徐家康:

逸氣干霄心到古

——欣賞徐家康先生的國畫

突然就看到一棵樹。

一棵黑白的古樹。枯瘦,筋勁,虯曲,幾乎沒有葉子,丫丫杈杈。樹身曲張而扭結,已然經歷過太多的風霜雷電,雨打風吹,但似乎憋蓄著無限耐力;樹榦堅硬近枯,有的枝幹斷處已經被撕裂成曲傲的絲,卻不像死樹,而是叫人感覺醞釀著更勁健的張力,蘊含著更多的活潑潑的盎然生機。

荒樹似太古,人心已鬱勃。

雖然這只是黑白的無色的樹,然樹身似乎早已溢出斑駁的層層疊疊的彩,蘊藉著幾乎隨時可以衝破藩籬即將蔥鬱的綠;眼前雖然只是一棵樹,但這樹儼然並不孤單並不寂寞。這棵樹,幾乎每一枝就是一樹的蔥蘢,每一干就是一叢叢的茂密,一棵樹就是一片遠古的森林!

這無疑是一棵「似而不似」已經超拔了物態具象的樹,這是一棵沒有絲毫被世俗污染的純粹的樹,這是一棵汲納了中華文化精髓的精神之樹。這樹猶如一條沉潛蒼莽的古龍,能夠穿雲入海,能夠遨遊九霄;這樹也像長著「九萬里」翅膀的鯤鵬,能夠翻動扶搖,穿梭古今;這樹更像是一幅遠古岩壁上有些風化了的圖騰,能給人以無限的希望,也能給人以澎湃的力量!

由是,叫我不由得想起中華古老的文化典籍《易經》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其實,這棵樹,不是現實中的樹,這是國畫所表現的樹。這幅樹,構圖大開大闔,用筆簡爽老辣,筆精墨妙,叫人「唯觀神采,不見字(樹)形」。

這樹,是學者、書畫家徐家康先生筆下的樹,這是大漠胡楊,這是危岩古松,這是何等瀟洒何等淋漓何等神逸的筆墨呵!

除了大漠胡楊,蒼山勁松,徐家康老師還特別擅畫山水。

如果說徐老師畫胡楊、畫松柏,主要張揚的是一種品格,或者一種風骨;那麼,畫山水,我覺得凸顯的是他的一種自由心性,一種人生旨歸。如果說他畫胡楊、畫松柏表達的是他對事業的開拓和進取;那麼,畫山水,則體現的是他對內心的不斷自我涵養和沉潛修行。

一位成功的藝術家,必定一生在涵養,一生在修行。

徐家康老師從小就開始了對藝術的潛行。他有家學的藝術根基,受祖父教染,從小浸淫在藝術的氛圍里,臨習過《芥子園畫譜》和《勤禮碑》帖;中學後他又專門從師學素描,學國畫,學書法,不斷夯實書法繪畫基礎;出身社會後,他拜著名畫家陳大利先生為師,現場品味大家藝術思想,近旁體悟不凡藝術宗旨。

程大利先生可謂當今研究黃賓虹藝術第一人,透過程先生的言傳身教。徐家康老師在筆墨藝術上更與一代宗師黃賓虹接上了緣。他可以隨時用「平圓留重變」筆法和「濃淡潑破漬焦宿」墨法,畫出幾可亂真的黃賓虹「厚潤華滋」的「黃氏山水」。縱觀目前中國畫壇,追隨一代宗師黃賓虹的「黃氏山水」者不可勝數,幾乎成了流行畫風,很多人還以此為業,以此為生。如果徐家康老師僅僅滿足於此也不為過,這畢竟也是一般畫家的正常選擇。

但事實上,對於宗師的繪畫,對於很多山水大家的繪畫,對於中國古代傳統的經典山水繪畫,徐家康都狠下苦功學習。他廣習今人前賢,兼收並蓄,味之再三;他廣約博取,唯心所適,為我所用。他以「拿來主義」態度,從名師經典中取筆,取墨,取形,取法,取意,取韻,以此縱橫和貫穿自己的「胸中丘壑」,而絕不拘囿於一家一法。

他的山水畫,如《山色靜好流泉不語》,如《白雲嶺上有人家》,如《造化無限山深水長》,包括他很多山水小品等,清雅疏澹,直蹈高古。他取唐代王右丞及五代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意味,「雲峰石跡,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者」(陳師曾語);他參宋代郭熙《山水訓》及《畫訣》畫理,直入古法,筆墨從容,格調古雅;他又頻頻出入於元代黃公望、倪瓚、王蒙、吳鎮等四大家,品心味道,多與古賢悠遊。

徐家康山水畫,再現傳統而不襲陳規,古意盎然而潛心自得。他也從當今藝術界汲取有益的養分,但他完全摒棄了當代畫家慣有的浮躁、輕率、潦草和誇飾。他多「用元人筆墨行宋代丘壑」,瀚游自然,高縱心性,從靜寂空曠中觀無盡萬象,於荒疏蕭瑟釀萬千生機。顯示出筆法精健、神逸勢縱、氣象古曠而不同時流的超拔畫風。

有一種公論,書法家必須是學問家。其實,一位有藝術造詣的畫家也必定是學問家。

近些年,畫壇注重「以書入畫」。很多藝術家包括程大利先生認為這是傳統國畫「以書法入」和「以思想入」的兩者必備的基礎之一。這樣的說法比較籠統。我認為其中至少有兩點不可或缺的原因:一是繪畫如果光勾描塗染,缺乏線條的書法「張力」,必定「骨質」孱弱,氣勢萎靡,難以支撐某些繪畫所需要的「硬度」和「強度」;二是畫家學習書法,通過對文化經典和詩文的不間斷臨習,可以不斷加強畫家充實學問的自覺意識,開拓畫家的思想維度,甚至可能激發和催生新的技法。

國畫,說到底是一種文人畫,是一種必須具有文化思想內涵或心性特質的水墨藝術,是「心畫」。美學家朱良志先生說得好,「(文人畫)絕非技術上形式上的藝術,而是一種破本體與現象二分觀的純粹的生命形式」。也可以說是生命形態的呈現。

因而藝術家的學問不一定需要特別精深,但一定需要博雜。博雜是拓寬藝術家思想和方法途徑的不二選擇。

徐家康老師學問就很「雜」。他是一位國字頭書法家,不僅書法了得,多次入選國展,書法論文也曾在中書協全國「第四屆書學研討會」獲得大獎。他是一位循循善誘的教育專家,曾應邀在全國各地大中小學給老師、家長做過上百期家庭教育講座。他是一位頗有建樹的編輯,編輯過200多種美術類、社科類及文學藝術圖書,獲獎眾多;他是一位繪畫收藏家,立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萬卷畫」。他更是一位有思想有學問有品位的美術理論家和美術評論家。他注重研究藝術理論,在研究中不斷結晶出自己的理性思考,敏銳深刻,因而曾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為訪問學者;他加強審美品鑒,仔細審視和觀照同道的藝術成績或得失。他的藝術理論和藝術評論文章共有百萬字分別發表在《文藝報》《美術報》《書法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書畫報》《書法導報》《江蘇畫刊》等報刊雜誌。

因而可以說,徐家康老師是位典型的「學者型書畫家」。他的畫,無疑也更契合「文人畫」特質。

古,是美學範疇一個辭彙,是國畫中渾樸、幽寂、荒疏、蒼老的一種境界,也是一般人國畫中很難具有的一種品質。古往今來人們都推崇和心儀古的意蘊、古的成色和古的感覺。即使平時,因現實社會巨變產生落差,人們也用「人心不古」這樣的詞來形容。可見「古」的稀缺。事實上,畫史記載的能「古」的畫家也寥寥無幾。

但當代徐家康老師的國畫,我覺得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古。古逸。

徐家康老師無疑是一位十分理性而自在的畫家。我相信他不喜喧囂,他厭惡浮躁,但絕不是一個呆板無趣的人,他著重以繪畫打造自己深邃而悠遠的內心世界。因而他追古,懷古,尋古,造古,超拔而暢遊於古。

他的「古」,表現在國畫胡楊、松柏上,就是蒼老、矍鑠,就是虯結、乾枯,就是孤獨、靜寂;表現在山水上,則是荒涼、寒沽,則是峭拔、渾遠,則是散淡,靜謐。他擅於「實處就法,虛處藏神(王羲之語)」,能夠在幾近無色的靜寂世界中顯示出燦爛多彩,能夠在一片地老天荒的中展示活潑靈動,能夠在古舊的氛圍中彰顯出風骨格調。「高蹈乎八荒之表,抗心乎千秋之間」。因而他的畫不沾不滯,氣格高爽,古意盎然。

記得程大利先生曾評價徐家康老師的太行山寫生作品,「一超直入如來地」。達到這種入禪入梵的畫境,也就是古逸!

書畫家簡介:

徐家康,著名書畫家,藝術評論家。1965年出生於南京市。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山水畫創作院畫家,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煙台南山學院?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榮寶齋簽約畫家。

徐家康多幅作品被中國國家畫院,以及深圳、蘇州、山東青州等地的美術館和畫廊收藏。作品入選首屆江蘇美術展,第三屆徐悲鴻獎全國中國畫展,中國國家畫院成立十周年邀請展,兩岸四地華人書畫精品展等各類畫展若干次。個人畫展「千秋筆墨——徐家康山水畫展」第一回在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舉辦;第二回在北京琉璃廠大千畫廊美術館舉辦;第三回在北京現代收藏藝術館舉辦。個人畫展「著手為春——徐家康山水畫展」在蘇州龍寶齋舉辦。央視書畫頻道,搜藏網等都有視頻報道。

作者曾強簡介:

曾強,作家,藝術評論家,書畫家。山西大同人。現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佛教藝術家協會學術理事,山西作協會員,大同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尚品藝坊 的精彩文章:

TAG:尚品藝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