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樓夢》中本來是個清修女子,但判詞卻是「不潔不空」,為何?

《紅樓夢》中本來是個清修女子,但判詞卻是「不潔不空」,為何?

《紅樓夢》應該算是一部中國古典小說當中集大成者,尤其是痛斥了社會封建禮教對人的摧殘,歌頌了偉大的愛情,尤其是其中對十二金釵的描寫,林黛玉、薛寶釵作為主角之一自然是著重描寫。

當然作為十二金釵的姑娘,自然也是各有各的特色,小編單說一個出場次數並不多的人,她自稱是檻外人,但卻從來沒有跳出過這個紅塵俗世,這個人就是妙玉。

說起來妙玉的身世並不凄苦,相反她也是出身於大富大貴之家,只是因為身子自由體弱多病,找了很多替身也不管用,最後只好自己親自遁入佛門,才有算是好轉了不少。

因此妙玉自幼就在佛寺,受到很多清規戒律的束縛,因此雖然看似自由,但實際上卻是無時無刻不再受到身心的煎熬,尤其是處在當時封建社會時期,想要真正的做一個檻外人又是談何容易。

所以當他一看到賈寶玉,就被他給深深的吸引住了,雖然以他的佛學修為來算,堪稱大師級別,但是除此以外她還是一個年紀僅十幾歲的小姑娘,正是情竇初開的時候,當他見到像賈寶玉一樣出色的人物,有怎麼能不被吸引呢。

這也就是判詞當中「不潔不空」的由來,其實說到底,這又怎麼能責怪妙玉呢,佛門的清規戒律本來就不適合他,這一點從她之前的話中就能看出來,妙玉雖然身在佛家,但是卻是喜歡莊子,莊子最是講究清靜無為的自由自在的想法。

但即便現實的不如意,妙玉還是心向光明,湘雲、黛玉在凹晶館聯詩,當聯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一句頗有些嚴肅悲觀的意味,但是妙玉出現大破了這個悲觀,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等句透出晨光熹微、朝氣蓬勃之象,立意將湘、黛凄楚之句翻轉過來。

正是因為現實的束縛,妙玉越是心向光明,身心就越是折磨,以至於最後竟然入魔,實際上這個時候,妙玉悲劇的色彩就已經註定了,他逃離不了現實的束縛,就只有跟著它一塊被埋葬。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最終妙玉也沒能逃離這個現實的束縛,其實或許她和林黛玉本身就是個對應的角色,無論檻內和檻外,她們都是舊時代悲劇的代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可可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可可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