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還缺這三樣東西才能成為軍事強國:其中一項差人家30年

我們還缺這三樣東西才能成為軍事強國:其中一項差人家30年

6月20日,我國新一代093B型潛艇(正式編號:09IIIB型潛艇)的最新視頻和照片再次曝光,從這些新照片中我國可以發現自093A型艇的「小龜背」逐漸縮小到最新的093B型艇已經完全消失,這是國產攻擊型核潛艇發展的一種重要里程碑,而「小龜背」里到底是巡航導彈發射筒還是另有隱情呢?讓我們看下去。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自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出現迄今為止,世界上已有380多艘核潛艇,正在服役的有130多艘。其中美方是這一領域的先鋒,美國迄今為止一出現了五代核潛艇,分別是"喬治·華盛頓"級、"伊桑·艾倫"級、"拉斐特"級以及"俄亥俄"級,以及最新的「哥倫比亞」級,攻擊型潛艇中的「海狼級」為三代半核潛艇,「弗吉尼亞」級為四代艇。自從1959年人類第一艘戰略核潛艇「喬治·華盛頓號」出現以後,世界上的各國尤其是一些強國都對這方面的技術展開了研究,競爭十分激烈,而核潛艇毫無疑問是我方發展最落後武器之一。

尤其是蘇俄兩國更是不分上下,幾個核大國更是呈現激烈角逐的畫面,後期經過不斷的完善和發展美國和俄羅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研究都已經進入到了第五代,特別是幾個核大國的核潛艇都已經沒有龜背這個東西,均實現了龜背的包絡。軍事專家告訴記者,094型戰略核潛艇(正式編號:09IV核潛艇)的龜背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又想裝很長的巨浪-2型導彈又想控制潛艇噸位,但這一想法卻越來越沒人採用,如果裝很長的導彈,又想把潛艇排水量降至最低,極端做法是把導彈發射井直接伸出耐壓殼幾米,遠看就如潛艇上背著兩排煙囪,這樣做將導致巨大的湍流雜訊,幾乎相當於讓核潛艇在水下「裸奔」。

09IV A型戰略核潛艇的巨型大龜背。

因此必須加導流罩把突出的導彈「包起來」,不要讓它發出雜訊。但如果要讓「龜背」消失,就要把耐壓殼的直徑做得很大,以使戰略導彈井突出耐壓殼的部分很小,從而使導彈井上方的整流罩較低來達到潛艇線形平順,但問題是我們做不了人家那麼大,這是困擾我國核潛艇發展幾十年的問題,也落後人家幾十年的問題。實際上,耐壓殼直徑做大要受一個國家加工能力限制。圓形的耐壓殼是滾板機滾出來的。如果工業上沒這個能力,理論上,用一段段弧狀耐壓殼殼板拼裝也能做出來,但這樣對焊接工藝要求嚴格。要每個焊縫密實,沒有焊接缺陷,才能保證焊縫強度和實鋼板一樣,實際上很難做到,必須使用高性能滾壓機。

我國新一代的攻擊型核潛艇就更「慘」了,為了裝備新一代的核反應堆,原來的艇耐壓殼不夠大,特別是093型核潛艇的耐壓殼直徑本身就不夠大的情況下,也只能默認這種情況,軍事專家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潛艇一般採用縱向連續的環肋加強圓柱殼耐壓結構以及錐柱結合殼體結構。潛艇耐壓結構的最大直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反應堆艙的直徑,反應堆艙的直徑則取決於反應堆壓力容器的高度和一迴路主要設備,如主泵、蒸發器等的布置。然而,應為我們做不出大直徑,就只好給093A艇做了一個小龜背,用來放新一代核反應堆,這在世界上只有我們是這樣。

除了耐壓殼體的加工技術落後意外,我們的潛艇鋼也亟待加強,我們知道,隨著潛深的增加,耐壓船體的外載荷隨之增加,為了保證耐壓結構的安全性,結構重量也將會增加。而另一方面,因為潛艇結構重量所佔比重最大,為了搭載作戰所需要的有效負載,一般應將潛艇的結構重量控制在45%以內。高強度鋼一直是建造潛艇艇體的主要材料,儘管鋼材具有磁性高的特點,但隨著消磁技術的發展,艇用消磁系統也可以有效降低潛艇的磁場強度。現在大國潛艇多採用高強度鋼,並且致力於更高強度的新一代潛艇用高強度鋼的開發,而我方核潛艇特種鋼直到最近20年才得到大幅度突破,這也是為何我國核潛艇技術長期落後的主要原因之一,軍事專家告訴記者,核潛艇、戰略核潛艇和核動力航母是當前我們最缺乏的三大作戰平台,也是限制我們軍事能力發展的三個主要屏障,特別是核潛艇技術目前仍然落後20至30年差距,我們還任重道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略吐槽秀 的精彩文章:

全歐洲20年來第一次研製全新下代坦克:軍事專家看完直搖頭
不能太驕傲了!人家兩天造一架隱身戰鬥機:以後到底怎麼追趕

TAG:戰略吐槽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