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曲解歷史93 東漢廣陵王璽金印及主人的悲慘人生——江浙滬博物館之行(二)

曲解歷史93 東漢廣陵王璽金印及主人的悲慘人生——江浙滬博物館之行(二)

原標題:曲解歷史93 東漢廣陵王璽金印及主人的悲慘人生——江浙滬博物館之行(二)


東漢廣陵王璽金印及主人的悲慘人生


——江浙滬博物館之行(二)


東漢「廣陵王璽」金印(南京博物院藏)


東漢廣陵王璽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是南博十大鎮館之寶之一。該印由高純度黃金製成,重122.87克。龜鈕,鈕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龜鈕精緻,紋飾精美,印文陰刻篆書「廣陵王璽」,布局疏密有致,行筆直中有曲,流暢和諧,堅挺飽滿。


廣陵王璽的發現非常偶然。1981年224日,江蘇省邗江縣甘泉公社老山大隊社員陶秀華參加大隊修路勞動,取土時發現了一個黃亮亮的金屬疙瘩,撿起放進了兜里。收工後一清洗,才發現是枚金印。湊巧,她的丈夫曾在考古隊做過民工,覺得這東西可能是個寶貝。夫妻倆趕到南博,一鑒定才知道這小印章果真是個大國寶。

王璽怎麼會在廢棄的渣土裡?原來,1980年南博對甘泉二號漢墓進行考古發掘,這座古代曾經被盜過,墓中堆滿了碎磚、雜土和陶瓦片,被清理出來後就堆在考古工地四周。國寶廣陵王璽就混雜在瓦礫中。萬幸的是第二年當地組織社員修路,陶秀華在取土鋪路時發現了這枚金印並上交給了南博。


一枚小小的諸侯王印為何如此珍貴?


一件文物的價值判斷有許多標準,簡言之要看文物的歷史價值、政治價值、藝術價值、經濟價值,還要看文物的存世量多少等。



廣陵王璽

漢代諸侯王的璽印只發現有漢朝中央政府賜予邊疆民族的「滇王金印」和「匈奴王印」,而漢朝王族劉姓的璽印迄今只發現廣陵王璽一枚,單從這點兒也彌足珍貴。印文是篆書,但隸書的意味明顯,轉折和收筆很方正,字跡蒼勁古樸,端莊凝重。它的藝術價值也極高。


它有何歷史和政治價值呢?


廣陵王璽堪稱漢印中的稀世珍品,它的重量只有100多克,但在中華文明史上卻有很重要的價值。漢代諸侯王的印章,在尺寸、重量和形制上都有嚴格規定,廣陵王璽的發現印證了典籍的記載。


廣陵王璽不僅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枚漢代劉姓諸侯王的印璽,還破解了日本延續近200年的「漢委奴國王」金印真偽的懸案。


漢委奴國王金印(日本福岡市博物館藏)


「廣陵王璽」的發現,在日本引起的震動甚至超過了國內,它是中日兩國交往的最早實物證據,也是解開「漢委奴國王」金印歷史謎案的一把鑰匙。


1784年223日,日本福岡東郊志賀島農民甚兵衛在修整水田溝渠時發現一枚方形金印,上綴蛇鈕,印面陰刻篆文「漢委奴國王」五字。《漢書·地理志》「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後漢書·東夷列傳》「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這一枚金印作為中日兩國最早交往的證明,成了日本國寶。但是,日本的中國史專家對此存有疑惑。這枚金印是真的嗎?金印到底是不是中國之物?是不是時人為了某種目的而故意偽造?這些疑問一直到「廣陵王璽」的發現而打消。


兩顆金印在尺寸、重量、花紋、雕法和字體上如出一轍,並且前後只相差一年,以至有學者懷疑二者出自同一工匠之手。按照通行的解釋,「委」通「倭」,「委奴」即倭國下一個叫「奴」的地方政權。根據文獻結合「廣陵王璽」完全可以印證「漢委奴國王」印的真實性。

王國維先生提倡二重證據法研究國史,「吾輩生於今日,幸於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訓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此二重證據法惟在今日始得為之。」意思是運用「地下之新材料」與古文獻記載相量印證, 以考古代歷史文化,成了一種公認科學的學術正流。


廣陵王璽的規制不僅可以與文獻典籍記載的漢代諸侯王印章的尺寸、重量和形制等規定相印證,還可以以實物證實物。其歷史價值可見一斑。


廣陵王何許人也?廣陵王叫劉荊(?-67年),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的第九子,生母是陰麗華,曾被封為東漢山陽王、廣陵思王。如此尊貴的地位,按理他一生應該是享盡榮華富貴,可這位爺的一生怎一個慘字了得!


何以至此?


光武帝去世後,山陽王劉荊派人冒稱東海王劉彊的舅父大鴻臚郭況,寫信慫勇劉彊起兵叛亂,取代漢明帝。事情敗露,漢明帝以他是同母兄弟,隱秘其事,遣劉荊出止河南宮。劉荊後又勾結星象術士,企圖乘西羌叛亂時謀反,還未動手,事情又一次敗露。永平元年(58年)八月,漢明帝加強對劉荊的監控並改封劉荊為廣陵王,至廣陵(今江蘇揚州)到任。可是劉荊仍不思悔改,到封地後又私下裡問相士:「我長得像先帝,先帝30歲當皇帝,我今年也30歲,可以起兵嗎?」結果又被告發。公元67年二月,劉荊令安排巫師運用巫術詛咒明帝,事情再一次敗露。罪惡的理想由此破滅,他在絕望中畏罪自殺,謚號思,廣陵王國撤除。其子劉元壽嗣位為廣陵侯。


劉荊屢次圖謀叛亂,屢次失敗。表面上是因為他一張跑風的嘴,根本的是他有一顆躁動的心。


王陽明曾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2018.6.19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曲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老曲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