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觸樂夜話:「遊戲成癮」是病,我覺得斷章取義也是

觸樂夜話:「遊戲成癮」是病,我覺得斷章取義也是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小羅圖

為了流量,有些媒體喜歡揣著明白裝糊塗

昨天,眾多遊戲媒體發出了一則名為「明天起,遊戲成癮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列入精神疾病」的新聞。隨後,這則消息在網上迅速發酵,群眾轉發之踴躍嘆為觀止,彷彿不發表兩句評論這些年遊戲就白玩兒了,連《人民日報》官博都參與其中。

還加了狗頭

轉發中,除了抖機靈的吃瓜群眾,基本上有兩類聲音:大部分人覺得,若以新聞中列出的「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遊戲」為標準,「遊戲障礙」的確算得上一種心理疾病;也還有一部分人認為,任何愛好達到失控程度,都能算病,可沒人提「追星成癮」「看劇成癮」「打Call成癮」,偏偏單把遊戲拎出來說,有捏軟柿子之嫌。

以上兩種觀點當然都沒什麼問題,結合在一起基本上就是我的想法了,但我今天想說的不是「遊戲障礙」的標準云云,因為這則新聞的前3個字就是假的——根本不存在什麼「明天起」。

「預先預覽版」

如果媒體們在發新聞之前多查查資料,就會發現將「遊戲障礙」定性的所謂最新一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其實只是個預覽版。換句話說,目前階段,將遊戲障礙列入精神疾病範疇還只是個提案。想正式提交ICD-11,要等到明年5月的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屆時,會員國們會對此進行一系列討論,然後決定是否批准。即便明年世衛大會批准了,ICD-11要真正生效也要等到2022年元旦。「八字才開始磨墨」,可在媒體的渲染下,這幅墨寶彷彿明天就要去故宮博物院參展了。當然,WHO自己也有問題,屬於既吸引仇恨,又留了台階,大抵是為了做宣傳吧。

世衛大會每年5月召開

另一方面,ICD-11自提出以來就面臨著爭議,社會偏見和治療泛化問題都需要WHO仔細考慮,結論可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下的。媒體們未必不知道這點,有些分明是在揣著明白裝糊塗。畢竟「遊戲」「障礙」「精神疾病」幾個關鍵詞,每個都蘊含著巨大的流量潛力,放在同一條新聞里,轉、評、贊還不是手到擒來,KPI壓身,掙錢要緊。能把「遊戲障礙」翻譯成「遊戲成癮」,本身就說明很多問題了。

這幾天世界盃,和足球相關的新聞里,斷章取義、偷換概念騙流量的也不在少數。類似「冰島隊全是業餘球員」這種「高論」都出來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表面上是在說冰島,實際是在諷國足,真真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偏偏這類新聞轉發量還特別高。有些人從沒看過國足,也不知道冰島是上屆歐洲杯8強的球隊,和最後的冠軍葡萄牙踢了個平分秋色,隊里球員分布於歐洲各大頂級聯賽。

「反正成績不好是原罪,誰在乎冰島怎麼樣,能讓我捎帶腳罵兩句國足就行。」至於冰島人均球場面積有多大,人口中註冊球員比例有多高,青訓有多用心,沒人在意。我看業餘的不是冰島國家隊,而是這些擅搞大新聞的媒體吧——還有喜歡看這種新聞的,不求甚解的觀眾。

每250人就擁有一個標準球場的國家難道不應該取得好成績嗎?

這是個造謠成本很低的時代,與遊戲障礙無關,與冰島國家隊無關,與我們想看什麼有關。


賭狗末日

近些日子以來,我身邊多了許多球迷,一夜之間,彷彿所有群——飯偶像的、玩遊戲的、買賣二手的——都成了世界盃討論群。4年一次的盛會,誕生些周期性足球愛好者再正常不過,然而不正常的是,這屆世界盃賭球的特別多——大多數時候大家與其說是在討論足球,不如說是在討論足球彩票。據統計,小組賽第一輪才踢完,足彩投注金額便已超過了上屆整屆,實在可怕。

都快不認識「彩」字了

當然,我這裡提到的「足彩」只是一種籠統的說法,如果只是買正經足彩,也沒什麼好說的,其實身邊賭球的人也不在少數。類似十賭九輸、遠離賭博一類的警示,此刻都被拋諸腦後。在知乎上,每次點開賽評類問題,必有曬單的:串贏了,成就感爆棚,要曬;輸大了,想刷存在感,要曬;串場惜敗,不止要曬,還要罵。彷彿真有人在乎他們到底賠了多少錢一樣。

如果您看了世界盃小組賽第一輪,就會發現冷門迭出,球迷買足彩幾乎沒法靠經驗取勝,更何況大多數參與者平時根本不看球,對足球的概念還停留在羅納爾多、貝克漢姆的時代,連義大利沒來世界盃都不知道。真是花起錢來聽天由命,輸起錢來怨天尤人。類似「梅西還錢」「內馬爾還錢」「C羅還錢」的聲音也冒了出來,「天台」「反買」「毒奶」「靠海」成了熱詞。跟著盤口走,想領低保的大多連番失意,反倒是那些想搏大的「亡命徒」一個個喜笑顏開……

至於為何世界盃讓人民群眾「賭球」熱情空前高漲,我覺得原因還挺複雜的。事實上,十幾年前互聯網剛出現時,賭球的苗頭就起來了。到了上屆世界盃時,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的普及,賭球大勢已初現端倪。到了這屆,參與起來愈發便利。一些焦慮情緒也助長了賭球熱情的高漲,比起上屆世界盃時,房價又高了不少,股市又跌了不少,人們賭球未必是奔著財富增長去的,但無法否認,這種「奶頭樂」確實是排解焦慮的一個方法,起碼暫時是吧。現在這個時代,信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買球也在社交網路上實現了「傳幫帶、學趕超」,朋友圈裡甚至出現了在彩票站代買的業務,可謂推波助瀾。

在合法範圍內,適當「菠菜」本無可厚非,可一旦投入了真金白銀,人們往往難以掌握尺度。「賠錢即假球」「輸了想翻盤」之人見多了之後,便會發現這些行為已經傷害了看球的樂趣,實在是本末倒置。

世界上有許多可使人快樂的事,看世界盃和玩遊戲無疑都算,但凡事有度,重金賭球和遊戲障礙,便過猶不及了。偏偏越簡單的道理踐行起來卻越難,「獨善其身」哪是隨便隨便就能做到的。

關注觸樂,隨時查看更多有趣遊戲內容,或關注觸樂微信(chuappga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觸樂 的精彩文章:

E3在即,各大廠商去年畫的餅填得怎麼樣了?
硬科幻愛好者眼中的《底特律:成為人類》

TAG:觸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