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內訂貨減少,中印兩大市場萎縮,俄羅斯軍工業面臨第二次寒冬

國內訂貨減少,中印兩大市場萎縮,俄羅斯軍工業面臨第二次寒冬

蘇聯解體後,雖然俄羅斯繼承了大多數的軍工複合體,但是在整個90年代,困難的經濟讓俄軍連維持官兵待遇都十分困難,更別說採購更新新裝備了,這使得各大設計局幾乎完全依靠不上國內市場,紛紛尋求國外客戶,其中,最成功的當然是蘇霍伊,通過向中國等國出口蘇-27和蘇-30戰鬥機,不僅賺的盆滿缽溢,還有能力不斷推出新機型,儘管這些機型都是蘇-27的改進型號,而其他企業,不是消失就是嚴重萎縮,整體上說,90年代的俄羅斯軍工業遭遇了寒冬。

普京上台後,俄羅斯的軍工業在保持對外不斷出口的同時,還因為俄軍增加的軍事訂貨,而擴大了國內市場,迎來了大發展,同時,因為多種因素,包括更好的整合對外出口、俄羅斯各領域的壟斷化趨勢等,俄羅斯也在將軍工業整合,普京的親信已經將超過七成的俄羅斯軍工企業,兼并到了自己的超級托拉斯旗下。

近日,據俄羅斯媒體報道,自2000年以來,全球軍備出口的25%由俄羅斯供應。最近幾年,俄羅斯軍備出口的主要客戶中國和印度的採購量明顯減少,迫使克里姆林宮在那些軍費全面擴張的地區開發新市場。俄羅斯超過300萬的工作崗位與軍備製造有關,近10年來,俄羅斯的軍備出口額穩定保持在每年120億歐元水平,是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4倍。

武器是俄羅斯出口的第一製成品,而今後軍火貿易將在俄羅斯得到更大發展。「軍工是俄羅斯佔據尖端位置的少數幾個產業之一,預計它的軍火銷售今後幾年將進一步增長」。但現在的困難情況,俄羅斯軍工業又遇到了蘇聯解體後的第二個寒冬。

雖然俄羅斯國防部不斷在宣布一些吸引人眼球的新項目,包括11萬噸的超級航母,不過,按照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環境,俄軍的軍費在不斷下降,有限的軍事開支,優先用於保證官兵待遇不降低以穩定軍心,同時,還需要應對在東烏克蘭和敘利亞的巨額軍事開支,軍事採購成為開支削減的重點領域,包括阿瑪塔坦克等裝備項目,已經明顯延期。

俄羅斯地大物博,但其主要出口的還是石油、木材這類的能源原材料,能源價格下跌,成為俄羅斯經濟下滑的最主要因素,軍火武器是俄羅斯出口的少數工業製成品,不過,儘管近幾年俄羅斯對外軍火出口成績顯著,主要是處於與西方對抗的目的,俄羅斯向某些敏感國家,諸如伊朗出售了大量高技術武器,但其每年的軍火出口額從沒有超過200億美元,更別說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穩定市場正在萎縮的現實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鷹眼防務解讀 的精彩文章:

伊朗武裝進入敘南部,俄羅斯還想談什麼?美以約旦參戰可能性加大

TAG:鷹眼防務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