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芳華四十年】從灰藍到繽紛,從呆板到個性,改革開放四十年,我的衣服我做主

【芳華四十年】從灰藍到繽紛,從呆板到個性,改革開放四十年,我的衣服我做主

原標題:【芳華四十年】從灰藍到繽紛,從呆板到個性,改革開放四十年,我的衣服我做主


6月20日起


8:00《976新聞路上》

17:00《976新聞晚高峰》


新聞976綜合廣播推出大型系列報道


芳華40


今天推出第一期:

從灰藍到繽紛,從呆板到個性,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的衣服我做主


採制:方可



改革開放前,商品供應嚴重匱乏,買衣服要憑布票,大家都穿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被稱為「藍色的海洋」。當時時髦的大件是: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家裡能有台縫紉機顯得非常闊氣和現代化。


(圖片來源於網路,與內容無關)


那個年代幾乎沒有成品衣,都是先買布再做成衣服,縫紉機咔嚓咔察響在整個房間的聲音是小孩子的期冀,新衣服穿在家人的身上會照亮焦女士的笑臉 。




(焦女士女兒的老照片)



方可採訪焦女士

短短40年,中國人對服裝的審美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轉型。曾無比珍貴的縫紉機早已被送往鄉下,焦女士衣櫃里越來越五彩繽紛的服裝也見證了時代的發展。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服飾發展的春天與中國人時尚觀念的復甦開始於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後。人們不再統一黑藍,街上開始出現大喇叭褲、蝙蝠衫、健美褲和連衣裙。90年代,中國服裝至少在高端人群中開始實現與世界同步,對名牌的崇拜成為高尚品位的表現。60後出生的老魏年輕時就是個愛追趕時尚的潮男,85年買了冰箱、洗衣機,結婚買的領帶是金利來的,買了羊絨大衣,不捨得總穿。還有粗針打的毛衣,有花的,可以翻領的。






年輕時一直走在時尚流行尖端的老魏說:年紀大了,趕不上年輕人的時髦嘍。「只要喜歡,沒有什麼不可以」已成為當今中國人著裝的中心意識。



方可採訪老魏


回望改革開放這40年,活色生香的服裝始終是時尚變化最為靈敏的風向標,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時代最為鮮活生動的形象記錄。



以歲月的名義


感受臨沂日新月異的生活變遷


見證臨沂由革命老區到物流名城的鳳凰涅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沂綜合廣播 的精彩文章:

TAG:臨沂綜合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