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諮詢案例|走出抑鬱,重獲人生

諮詢案例|走出抑鬱,重獲人生

文先生35歲,是一名抑鬱患者,有過兩次抑鬱經歷,服用藥物已逾三年,。近來自我感覺太壓抑,內心糾結,身體疲憊,想減葯,停葯,從心理上調整。

從他的早年生活經歷中了解到,北方農村出生,嬰兒期沒有母乳。爸爸內向沉悶,媽媽較挑剔控制,經常指責爸爸不好。上學時比同學小一歲,不願上學,但後來能夠跟同學玩得挺高興,喜歡學校了卻又被媽媽轉學到縣城較好的學校,產生了自卑。被小年級的同但打過一次,雙方的父親參與打架,自己的爸爸輸了,感到很丟人。

中學成績提高,初三開始長個子,第一次喜歡一個女孩子表白被拒,第一次鬱悶喝酒,第二天正常上學。高中時開始了新的生活,瘋狂打籃球,考上了特長班,成績全校前五名,提升了自信,在全校發言時特別鎮定。

大學時大連理工大學,船舶專業,參加社團,廣播台長,入黨早,個子高,體育好,變得很優秀,專業拿獎學金,自認為可以談戀愛了,喜歡一個師姐,但還是覺得不合適,後來與小學妹談戀愛,一直到結婚。父母對女友一直不滿意,婚後妻子對父母冷淡,自己對妻子既不滿又愧疚,與父母有些事情會瞞著妻子,妻子發現後很生氣,夫妻間出現過多次冷戰。感到心力交瘁,去醫院診斷為抑鬱。他家人知情後都得體諒他,加上服藥治療養好轉。工作一切都是順利的,但後來因為領導要求較高,自己壓力大,抑鬱複發。

諮詢案例|走出抑鬱,重獲人生

諮詢中引導其看到自己的抑鬱與父母的關係,嬰兒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愛與安全感,自卑,消極。個案對父親認同,感到壓抑,成長過程中的事件與婚後的夫妻關係強化了屈辱感,一直做事想證明自己,只接受好的部分,不接受自己的過錯與失敗。第一次諮詢感到輕鬆了一些,認識到自卑的問題,降低了對自己的期望值,看開了一些事情。

回想一些事情,對爸爸更加理解。與媽媽的關係還是很不舒服的,並對將來充滿擔心。回想自己對單位中的成功事件有些令自己過度滿足的「證明自己」,有些放縱自己,之後因為要孩子停葯,一連十個月陷入抑鬱中,直到孩子出生,照顧孩子而慢慢之後恢復。現在回到單位上,做一些基層工作,心中有落差,但能夠自我調整,能夠把精力投到外界。

來訪者主訴與母親的關係保持原狀態,但自己接受,放棄改變母親的想法。與妻子的關係因為原來的愧疚感而對她較縱容,也一時難以改變。自己意識到問題但能夠接受,肯定自我的成長。岳母挑剔自己不夠有魅力,也能夠不受影響。與自己的上司的嚴厲控制有些不服,經過分析,與其母親控制的模式對應,能夠理解上司。

諮詢案例|走出抑鬱,重獲人生

最近工作生活都很正常,積極,並能夠幫助同事解決心理問題。一是與妻子的關係中,總是極力避免妻子發脾氣,二是工作中準備重新回到業務崗位,自信有能力去應對高壓力的工作。在諮詢過程中,發現個案對提問有緊張感,深層發現嚴厲父母的影子,具有不接受失敗,不許犯錯的模式,與父母目前存在溝通較累的狀況,有自責與愧疚,自己以後去化解。

關注自己的情緒。疏忽了與父母之間溝通的調整,也不願鍛煉身體,充滿了自責,引導其發現苛求自己的模式,調整為自己理解與寬容的模式,與妻子指責的互動上更幽默一些中。但能積極調整,妻子對自己的期望偏高,也與妻子也能樂呵地吵架。進一步發現生活的積極事件,女兒帶給家庭的快樂。

對待他人的苦惱,待死的植物都有療愈的能量,在為了家人的利益上,自己能夠更大的苦難而不得苦。在體驗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中,感到實事求是的真正意義,聯繫到日本的作家,武漢的企業家對其僵化思維的突破有很大的作用,自己在管理下屬時要注意激發他們的主動性。

主訴一切都變好,跟父母寫一封信,與妻子溝通方式變得多樣化,工作中有創造力,能接地氣的創新,尊重同事,也得到領導與同事的認可,年終的兩次講座也非常成功,用發展變化的觀點啟發員工。發現有兩個大領導的分裂引起集團受損,想去舉報,引導其發現自己的力量,在利他的高度上再看到利於領導的地方。工作狀態中能體驗到更高的高度與突破以往的固化的文人思維,能夠更加靈活地看問題。(深圳)

沒心沒肺睡眠質量高,杞人憂天煩惱才多,失眠跟性格有關係嗎?

TAG:劉月華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