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州博物館的潘氏藏書

蘇州博物館的潘氏藏書

蘇州博物館的潘氏藏書

蘇州博物館的潘氏藏書

蘇州望族潘氏,世代門第顯赫,狀元、探花、翰林不勝枚舉,享有「天下無第二家」之譽,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潘世恩和潘祖蔭。

作為蘇州藏書世家的潘氏,前後十數人,實自潘奕雋(1740—1830)始。潘奕雋的藏書樓為三松堂,著有《三松堂書目》和《三松堂書畫記》,《三松堂書目》中僅黃丕烈校跋的圖書就有百種以上。後二目均歸潘景鄭收藏。潘遵祁在《先府君行實》里說:「家藏經籍,排比修整,遇善本手自評校,大父(潘奕雋)精鑒別金石書畫,府君(潘世璜)每侍坐,所見益廣。友人有收藏名跡輒往觀,悉札記其原委款識」。潘世璜有《須靜齋雲煙過眼錄》一書,所記多是他奉侍其父共同進行藏書活動的記載。潘奕雋因獨子世璜先卒,其藏書傳給潘遵祁、潘希甫兩孫子,各約數萬卷。潘遵祁(1808—1892)繼承了部分三松堂藏書,作「香雪草堂」庋藏,編有《香雪草堂書目》,著錄舊刻精抄及明清佳槧有數百種,但在洪楊之役中損失幾盡,剩下的數百種到民國二十三年終為後人全部出售,潘博山兄弟曾以千餘元收回其中的數十部。潘希甫之子介繁、介祉有「淵古樓」、「桐西書屋」,多善本書,也於光緒間散失殆盡。

潘世恩(1769—1854)是潘奕雋幼弟奕基的兒子,為清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元老,留余堂收藏圖書數萬卷,卸官之後在藏書樓內遍讀群書,作詩研史。潘世恩有四個兒子,長子潘曾沂(1793—1853),官至內閣中書,有藏書樓數棟,毀於咸豐庚申。顧震濤撰《吳門表隱》二十四卷稿本,曾沂曾跋之,今藏蘇州圖書館。次子潘曾瑩(1808—1878),字申甫,有藏書樓小鷗波館,以收藏書畫著名。

潘氏藏書到祖字輩時,最有成就的是潘祖蔭(1830—1890)。潘祖蔭卒後,時其弟潘祖年(1870—1925)在吳,聞耗馳京,則其家奴已鳩集書賈議售藏書,被祖年斥罷而止。其後一部分藏書流入書肆,一部分藏書由其弟潘祖年所守。潘祖同(1829—1902),咸豐八年因受順天考試舞弊案牽連,歸田以書畫、收藏古籍為事,有藏書樓竹山堂,藏書至四萬餘卷,皆手自校讎一遍,分四部而藏,遞傳給嗣孫潘博山、潘景鄭承弼兄弟。潘博山(1904—1943)、潘景鄭(1907—2003)兄弟在竹山堂藏書的基礎上,遍購吳地藏書。後因購得宋蜀刻大字本《陳後山集》,於1919年將藏書樓竹山堂改名寶山樓,藏書達三十萬卷,終成潘氏藏書之最。

1937年3月,蘇城的「吳中文獻展覽會」第十四室「潘氏一家文獻」共十大類,而這些藏書只是族中各支藏書樓中拿出的一小部分,精品並沒有展出。1949年後,潘景鄭將所藏善本佳槧捐給了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而「字大如錢」的《後山居士文集》則歸北京圖書館收藏,但也有一部分留在蘇州圖書館和蘇州博物館。

樂府詩集一百卷

(宋)郭茂倩輯,元至正元年(1341)集慶路儒學刻明修本,存七十二卷。線裝,版框尺寸,長23. 4厘米,寬16.1厘米,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黑口,左右雙邊,雙對黑魚尾。全書有潘祖蔭朱墨雙筆校改,鈐「伯寅藏書」、「在茲」、「鄭茲之印」。

資治通鑒綱目五十九卷

(宋)朱熹撰,(宋)尹起莘發明,(元)劉友益書法,(元)汪克寬考異,(元)徐昭考證,(元)王幼學集覽,(明)陳濟正誤,(明)馮智舒質實。明弘治十一年(1498)慎獨齋刻本,存二卷。線裝。版框尺寸,長21.7厘米,寬13.5 厘米,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小字雙行同,黑口,四周雙邊,雙順黑魚尾。書中鈐「定甫一字樹堂」、「潘承弼藏書印」。潘景鄭舊藏。

古今合璧事類備要

(宋)謝維新輯,(宋)虞載輯,明嘉靖三十一年 (1552)夏相刻本,(清)狄爾勗跋。線裝。版框尺寸,長20厘米,寬14厘米,注小字雙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書中鈐「祖孫會狀兄弟鼎甲五子登科父子伯侄翰林進士尚書宰相之家」、「潘承弼藏書印」、「賡之所藏」、「不求甚解」。

十六國春秋一百卷

題(後魏),崔鴻撰,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屠氏蘭暉堂刻本。線裝。版框尺寸,長20.6厘米,寬15厘米,半葉九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版心鐫有「十六國春秋」。鈐「西圃藏書」、「潘承弼藏書記」。

東坡文選二十卷

(宋)蘇軾撰, (明)鍾惺評選。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閔氏刻朱墨套印本,存五卷。線裝。版框尺寸,長21.1 厘米,寬14.7厘米,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單邊。書中鈐「鍾惺之印」、「伯敬氏」、「潘承弼藏書印」、「祖孫會狀兄弟鼎甲五子登科父子伯侄翰林進士尚書宰相之家」印。

文選六十卷

(梁)蕭統輯,(唐)李善注。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閣刻本。線裝。版框尺寸,長21.3厘米,寬15.1厘米,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五宇,小字雙行三十七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全書有朱、墨、黃三色筆眉批、圈點。書中鈐「愚齋圖書館藏」、「紅椒山館」、「潘承弼藏書印」、「塔射園」、「廉讓居珍藏」、「丁丑以後景鄭所得」、「潘承弼藏」、「懷古」、「張簡庭氏」印。

劉須溪先生記鈔八卷

(宋)劉辰翁撰,(明)嘉靖五年(1526)王朝用刻本。線裝。版框尺寸,長20.8厘米,寬14.4厘米,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單邊,單白魚尾。無刊刻者牌記,行款版式為明晚期風格,卷前有明嘉靖五年(1526)張寰撰《敘劉須溪記鈔》,知為翻刻明嘉靖五年(1526)王朝用刻本。書中鈐「嚴蔚」、「潘承弼藏書印」、「松石間」印。

潘世恩日記不分卷

(清)潘世恩撰。稿本,一冊(不全)。書衣有墨筆楷書「潘世恩日記稿本」。所用素麵鈔紙,每半葉 10 行,滿行23至24字。日記稿本為潘世恩晚年在北京所寫日記,時任武英殿大學士,記事從道光十八年(1838)至二十六年(1846)。目前所知潘世恩日記稿本存世者,除此種外還有上海圖書館藏《亦吾廬隨筆》。

東坡詩話不分卷

(清)潘世恩輯,稿本。冊頁裝。版框尺寸,長19.8厘米,寬11厘米,半葉九行,行十八至二十字不等,小字雙行不等,四周雙邊。灰絲欄鈔紙,書中鈐「滂喜齋」、「鄭盦」、「潘世恩印」、「芝軒」、「祖頤」、「祖」、「蔭」、「翰林供奉」等印。

潘祖蔭日記不分卷

(清)潘祖蔭撰。此種首冊用朱絲欄鈔紙,每半葉10行,行字數不等,紅口,四周雙邊,雙對紅魚尾;第二至十二冊所用為朱絲欄或藍絲欄鈔紙,每半葉9行,行字數不等,白口,四周單邊,無魚尾,版心下鐫有「滂喜齋」。此種記事從同治二年(1863)、光緒七年(1881)至十三年(1887)、光緒十五年(1889)至十六年(1890)。因為潘祖蔭將此日記稿本攜帶在身邊朝夕相處,閑來無事時便在書衣及空白處鈐蓋印章,故各冊書衣均滿覆印蛻,書中亦朱白燦然累累皆是。潘祖蔭日記稿本存世者,有上海圖書館藏《潘文勤日記》(光緒十四年記)。

潘曾綬日記不分卷

(清)潘曾綬撰稿本,清光緒四年(1878)元旦至七年(1881)十二月二十九日。線裝。版框尺寸,長19.5厘米,寬12.4厘米,半葉十行,行字數不等,白口,四周雙邊,單紅魚尾。朱絲欄稿紙,版心上有「受禮廬叢鈔」,版心下有「越縵堂雜著」,天頭偶有潘曾綬墨筆批註。潘曾綬稿本日記存世尚有天津圖書館藏《陔蘭書屋日記》、上海圖書館藏《紱庭日記》及潘景鄭藏《紱庭日記稿》。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庫房藏寶!上海圖書館未編古籍驚現兩部宋元刻本,為近二十年最重要發現
打開千年的歌謠,重溫《詩經》之夢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