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間剪紙藝人張奕清:一把剪刀「剪出」獨特的紅色印記

民間剪紙藝人張奕清:一把剪刀「剪出」獨特的紅色印記

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剪刻出來的,不僅僅是詩詞,更是一幅漂亮靈動的書法。

會昌民間剪紙藝人張奕清將傳統剪紙藝術推陳出新,融書法、剪紙為一體,創作出了一幅幅書法剪紙作品。

與刻刀結緣

今年51歲的張奕清,三歲時就跟著祖父學剪紙,這一剪就是40多年。

圖為張奕清用刻刀在進行書法剪紙創作。

張奕清祖父是廣東客家人,每次祖父拿著刻刀雕刻,她都會留意去看、去學。她說當年祖父雕刻出來的一幅幅作品深深地迷住了她,自己常常被那把樸實無華卻又變化萬千的刻刀所吸引。

祖父見她興趣濃厚,就開始口傳心授,教她一些用剪刀製作花草、鳥獸、蟲魚的方法。

「雙眼盯著紋樣,一剪一刻,像是剪刻出心裡的話兒,那鉸刻紙張時發出的輕微聲音像極了一首美妙的音樂。」對張奕清來說,剪紙是一種享受。

書法與剪紙融為一體

一張紅紙,經張奕清手中的剪刀精心製作,「誤輕小事」四個書法大字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

參加工作後不久,張奕清祖父離世了,在緬懷他音容笑貌的同時,張奕清開始嘗試將祖父的刻刀技術與剪紙藝術進行融合,慢慢地可以刻制些梅蘭竹菊、亭台樓閣,這為日後創作書法剪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為張奕清在進行書法剪紙創作。

隨著年齡的增長、刻制水平的提高、眼界心境的提升,張奕清又嘗試著將她的刻刀技藝與毛主席詩詞《清平樂·會昌》進行融合,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

通過十幾年不間斷的苦練、創作,張奕清成功地將剪紙藝術、雕刻技巧、偉人著作巧妙的結合到一起,形成了一種屬於她自己獨有的剪紙風格。

張奕清前後共創作毛主席詩詞剪紙作品20多幅,她的剪紙書法開始在會昌小有名氣。很多書法家都會拿著自己的書法作品和她互換剪紙「書法」作品。

屬於她的工匠精神

40多年的堅持,讓張奕清手中的剪刀、刻刀越加神奇靈動。

她的書法剪紙作品,逼真傳神,活靈活現,粗獷處大刀闊斧,細微處行雲流水,與書法無異,字的神韻被她手中的剪刀、刻刀展現的淋漓盡致。

寫好書法,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何況要在一張空白的紙上,不寫、不描,憑空剪刻出與原作無二的書法,難度可想而知。

圖為張奕清創作的毛澤東詩詞書法剪紙作品《清平樂·會昌》。

「剪紙是個細緻活兒,心急的人做不來。」張奕清說,往往一件作品馬上就要完工了,卻因為一不小心剪斷了一根線條而功敗垂成,讓人惋惜不已。

前幾年,張奕清結識了一些在書法、繪畫、雕刻等領域頗有建樹的藝術家們,在與他們不斷地學習探討、交流碰撞中,張奕清對剪紙這門藝術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新的思路。

近幾年,張奕清逐步將書法剪紙藝術與木刻、版畫等藝術形式相互印證、相互融合,同時加入陰陽剪紙的手法,不斷地提升創作水平。

如今,張奕清的書法剪紙已經形成了具有紅色文化印記的傳統民間剪紙藝術。

從2012年開始,每年張奕清都會在會昌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為有興趣剪紙的小朋友免費培訓。她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學習剪紙,傳承剪紙藝術。(見習記者曾祥堅、記者羅浩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西新聞online 的精彩文章:

吉安縣:丈夫癱瘓10餘年 農婦用愛撐起一個家

TAG:江西新聞on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