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中蘇聯隱秘戰線上的傳奇人物——《間諜—左爾格》評鑒

二戰中蘇聯隱秘戰線上的傳奇人物——《間諜—左爾格》評鑒

二戰中蘇聯隱秘戰線上的傳奇人物

——《間諜—左爾格》評鑒

編者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日本東京等地有一代名「拉姆扎」的龐大國際間諜小組積極從事秘密活動。小組領導人就是蘇聯紅軍總參謀部第四局(格魯烏)偵察員里哈爾德·左爾格(現在通譯為理查德·佐爾格,他還給自己取了一個日本名字「伊木」)。他以德國《法蘭克福日報》記者、德國駐日本使館新聞專員兼大使私人顧問等身份在錯綜複雜的險惡環境中與敵人周旋,迄1941年10月被捕時,他所領導的拉姆扎小組已在日本活動長達8年之久,向蘇聯傳回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

二戰中蘇聯隱秘戰線上的傳奇人物

——《間諜—左爾格》評鑒

【點評人簡介】

劉亞莉,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圖書基本信息】

【蘇】尤里·科羅利科夫:《間諜—左爾格》,永穆、愛琦、李薇譯,新華出版社,1980年,231頁,14.4萬字。

【作者簡介】

尤里·科羅利科夫,蘇聯(俄羅斯)作家,除《間諜—左爾格》外,還著有《戰爭的秘密》《絕密行動》等軍事題材文學作品。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日本東京等地有一代名「拉姆扎」的龐大國際間諜小組積極從事秘密活動。小組領導人就是蘇聯紅軍總參謀部第四局(格魯烏)偵察員里哈爾德·左爾格(現在通譯為理查德·佐爾格,他還給自己取了一個日本名字「伊木」)。他以德國《法蘭克福日報》記者、德國駐日本使館新聞專員兼大使私人顧問等身份在錯綜複雜的險惡環境中與敵人周旋,迄1941年10月被捕時,他所領導的拉姆扎小組已在日本活動長達8年之久,向蘇聯傳回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據日本反間諜機關統計,拉姆扎小組僅最後3年就發出了6.542萬組密碼,即32.71萬個數字。其中不乏日德兩國的核心機密,包括及時準確地預報了納粹德國將向蘇聯發起全面進攻,日本暫時不會出兵遠東等。左爾格間諜案是公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六大成功間諜案之一,該案件引起了日本政府一場嚴重危機,直接導致近衛內閣的倒台。

【作品點評】

左爾格(1895~1944)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蘇聯紅軍優秀的偵察員、20世紀最偉大的間諜大師、二戰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長期奮戰在隱蔽戰線上,在敵人的「心臟」里從容地與「魔鬼」打交道,為世界反法西斯正義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64年被追授為「蘇聯英雄」。這位學識淵博的左爾格博士雖略有跛腳,但仍不失舉止高雅、雍容大方,在德國駐東京使館內擁有單獨的辦公室,與包括駐日大使在內的所有官員打成一片,被捕後還令德國大使甚至不顧外交禮儀要到監獄去撈他。他的信條:「不撬保險柜,但文件卻主動送上門來;不持槍闖入密室,但密室的門卻自動為他打開。」這無疑是諜報工作的最高境界,在同行之中鮮有能望其項背者。他的膽識和智慧令人折服,當之無愧為「最有膽識的間諜」。他及時發出德國要發動對蘇戰爭的預警和做出日本不會在遠東對蘇開戰的準確判斷,已經成為諜報活動的經典範例載入史冊。直至今日,人們對其傳奇經歷仍保持著很高的熱度。

蘇聯(俄羅斯)作家尤里·科羅列科夫無疑是左爾格堅定的「擁躉」,他通過大量搜集相關文獻資料和實地走訪與採訪,對左爾格的生平事迹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熟練運用春秋筆法寫就了《間諜—左爾格》。該書很快被譯成多種文字,得以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傳,一解眾渴。細細品評,該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主線清晰、重點突出,故事內容引人入勝。左爾格的間諜生涯止於日本,鑄就輝煌於日本,決定了其在日本的八年工作和生活將是該書的主線。作品以掌握日本軍國主義諸多核心機密(包括近衛內閣為何倒台)的天皇侍從武官本庄繁銷毀文件、剖腹自盡為引言,揭示了即將出場的故事主人公左爾格在日本的間諜活動絕非尋常可比,同時也隱晦地點出了左爾格在日本的許多秘密可能將永久地消散於天地之間。正文區分十一個部分,包括「前面就是日本」「拉姆扎進入前沿」「櫻花節」「在中國」「陰謀泄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歐根·奧特當上大使」「絕密」「龍潭虎穴,千鈞一髮」「里哈爾德·左爾格最後的報告」「在巢鴨監獄」,採取以順敘為主,兼用倒敘和插敘的手法,敘述了左爾格從受命取道德國奔赴日本組織開展諜報活動直至在日本巢鴨監獄英勇就義的前因後果,並穿插介紹了左爾格的生長和成長經歷,給讀者勾划出一個相對完整清晰的間諜大師左爾格人物肖像。當然,作者並沒有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地敘述左爾格在日本的工作和生活全部情況,而是擷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片斷,重點再現了左爾格及其戰友與敵人鬥智斗勇的驚心動魄場景,及其在錯綜複雜險惡環境之下的內心世界活動,震撼性和代入感俱強。作品以「二十年後的日本」為後記,交代了左爾格的後事,及其戰友與敵人的不同歸宿。

第二,筆觸細膩、描述生動,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從服飾、容貌、語言和形體動作乃至內心世界活動,對左爾格的形象特徵進行了生動細緻的描寫刻畫,呈現給讀者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間諜大師的豐滿形象,他極具膽識、智慧,富有個人魅力,始終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願意為崇高的使命貢獻自己的一切。書中對於其他人物的描寫,無論是左爾格的戰友、夥伴還是對手,都進行了較好的處理。其主要戰友和夥伴包括近衛首相顧問兼秘書尾崎秀實、南斯拉夫記者暨法國哈瓦斯通訊社駐東京記者勃蘭科·武凱利奇、拉姆扎小組發報員馬克斯·克勞森及其妻子安娜、左爾格女友兼助手石井花子、日本畫家宮城四德等,除了在尾崎和石井的身上著墨相對較多外,其餘大多以寥寥數筆的接觸對話進行描寫,即把各個人物的鮮明特徵刻畫出來。對於左爾格敵對陣營人員的描寫,重點放在了德國駐日本大使歐根·奧特身上,此人是左爾格的主要情報來源,對左爾格高度信任,幾乎毫不設防。德國駐日本武官克雷奇默在和左爾格辯論日本應不應該出兵遠東後,看到左爾格收集的數據資料,由衷地說出左爾格「是個搞情報的能手」,而奧特深表贊同,稱「柏林很器重他……一個人頂得上十個使館工作人員」,更加映襯出左爾格的非凡能力和智慧。值得一提的是,左爾格被捕後,奧特大發雷霆,而使館的黨衛軍上校毛森格更是聲稱真想把日本反間諜機構統統砸爛,兩人聯名向日本外務省進行交涉。奧特後來因無法理解左爾格事件而被解除職務,甚至過了多年之後仍不相信。

第三,執簡馭繁、揮灑自如,於細微處見真章。戰爭時期的日本,對於外國人有著本能的懷疑,儘管此人看起來是為日本的盟友工作的。左爾格在日本期間的一舉一動一直處在日本特務的監視之下。作者僅通過介紹左爾格進入日本之初就與一個名叫平野的日本警局探子接觸,後來平野潛入左爾格居所搜證,日本警局傳喚石井花子等細節描寫,就充分展現了左爾格在日本的艱險環境。左爾格雖然戰鬥在日本,但其獲取的情報卻影響著中國、蘇聯遠東和歐洲地區戰場。在盧溝橋事變爆發一個半月前,左爾格就向央報告「日軍繼續在中國長城地區集結,準備發動進攻,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要製造一個新的『事件』就行了。」1938至1939年間,日蘇在遠東哈桑湖地區和哈勒欣河(諾門坎)地區爆發了兩場衝突,左爾格都提前做出了預警。針對日本軍國主義者妄圖以日本南端群島為中心、到貝加爾湖為半徑,畫一個包括濱海地區、堪察加、澳大利亞和印度的大圓圈,建立以日本為首的經濟、地理和種族的大聯合,左爾格深刻地感到不僅要記錄或預測重大事件,更要設想影響這些事件。結果拉姆扎小組的情報為蘇聯取得諾門坎戰役勝利發揮的重要作用,戰爭的結果對日本今後選擇南進而不是北進戰略產生了重大影響。

總的來說,《間諜—左爾格》算得上是一部相當優秀的傳記文學作品,不過也並非完美無缺。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左爾格亦概莫能外。就左爾格間諜生涯的成敗得失而言,其成就當然無愧於20世紀最偉大的間諜大師稱號,但其結果終究還是被捕就義,手下的拉姆扎小組成員也沒有一人逃脫敵人的魔爪,算不上盡善盡美。對於左爾格的間諜事業緣何以失敗告終,其本人究竟有沒有機會生還,作者還是採取為尊者隱的態度,雖有提及,卻語焉不詳。此外,左爾格早期在中國開展間諜工作也有相當長的時間,他與拉姆扎小組的核心成員之一尾崎秀實也結識於中國,書中對其這一時期的活動沒有展開敘述。當然,間諜活動本身極具隱秘性,相關資料獲取不易,即使掌握也還要受到相關制度法規的約束,讀者對此應抱持理解態度,沒有必要求全責備。

喜歡你就打賞一下。

謝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德國納粹領導人希德勒的兒孫們後來怎樣了
二戰時代各國名將,誰可以號稱戰神?又有誰雖敗猶榮?之上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