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國家總理訪華在即,美澳雙雙「緊張」!

這個國家總理訪華在即,美澳雙雙「緊張」!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經雙方商定,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以下簡稱巴新)總理奧尼爾將於6月20日至26日訪問中國。

▲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總理奧尼爾(蓋帝圖像)

有輿論注意到,就在巴新總理訪華前夕,美國媒體再度炒作所謂「中國擴張」。與此同時,也有澳大利亞學者直指,需要警惕中國在南太地區謀求軍事存在。

不過,儘管美澳等西方媒體屢屢炒作南太地區所謂「中國威脅」,但巴新總理最新的訪華之旅,無疑給了這些媒體一記響亮的耳光。

文 | 崇珅 馮翀

1

南太島國對西方國家敢怒不敢言

根據外交部網站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巴新總理奧尼爾此次來華訪問是今年中國和巴新兩國間一次重要的高層交往。耿爽介紹說,兩國領導人將就中國和巴新關係及其他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交換意見。除北京外,奧尼爾總理還將赴上海、浙江、廣東訪問。

▲6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外交部網站)

外交部網站的消息還顯示,今年11月,中國國家領導人就將赴巴新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稱,這將為中國和巴新關係進一步發展提供重要機遇。

中國和巴新建交42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關係取得長足發展。不過,一些西方媒體、學者見此卻彷彿「吃了酸葡萄」。梳理西方媒體言論不難發現,從所謂鼓吹「債務陷阱」到抹黑正常投資,都成為西方渲染「中國威脅論」的工具。美澳等西方媒體試圖通過這一手段,破壞包括巴新在內的中國與南太國家的友誼,並將其「妖魔化」。

然而,西方媒體炒作卻屢屢失敗,並被南太國家「打臉」。此前,面對西方炒作,萬那杜就主動公開與中國簽訂的合同,證明外界的揣測是子虛烏有的。有分析認為,此次巴新總理訪華,是南太國家對西方炒作「中國威脅」的又一次「打臉」。

▲資料圖片:2017年10月30日,中國援助萬那杜太平洋小型運動會體育場館項目移交儀式在維拉港隆重舉行。(中國駐萬那杜大使館)

事實上,南太國家「打臉」西方炒作在情理之中。新華社前駐紐西蘭記者宿亮對參考消息網稱,西方國家根據各類國際條約和承諾對太平洋島國的發展支持和援助並沒有完全兌現。特別是最近幾十年,隨著西方經濟動蕩,援助島國的資金、項目有限,只取不予,給島國的發展帶來了極大困難,很多島國的生存環境還處在比較原始的階段,沒有資金和基礎設施發展旅遊業等高附加值產業。島國對於原本承諾給予援助的西方國家往往是敢怒不敢言,擔心影響今後的援助,有意見但不敢提。

2

西方破壞中巴友誼的企圖註定要失敗

有輿論注意到,與西方「不靠譜」承諾及蒼白的炒作相比,中國對於南太的友好卻是實實在在的。

日本《讀賣新聞》就報道稱,在庫克群島首都阿瓦魯阿的購物中心,琳琅滿目的襯衫等服裝類商品幾乎全是中國貨。在日用品方面,映入眼帘的也是來自中國的進口貨。「中國」,對這裡的民眾來說觸手可及。儘管美國聲稱該地區在戰略、經濟上極其重要,但美國在南太平洋的存在感卻微乎其微。報道援引退休公務員喬治·科瓦的話說:「大家都感覺中國是個『發達的工業國』,能製造各種東西。(美國)會在發生災害時趕過來,但在日常生活中,實在感覺不出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對於中國在南太地區頗受歡迎的原因,有觀點指出,一方面,為了自身發展,太平洋島國尋找中國作為其重要的國際夥伴無可厚非。中國政府和企業對於太平洋島國的援助,為島國提供了更新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經濟、改善民生的機會。而這些本應是西方國家承諾做、但又沒有做、不願做的。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學者田京靈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進一步分析,中國在南太地區的援助一般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效率也比西方國家更高,還援助了很多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及貼近民生的項目,受到當地歡迎。這些都讓中國在南太地區的援助贏得良好口碑。

▲應瓦方請求,中國向瓦援助146個儲水罐,將幫助瓦解決居民飲水困難,促進農村地區發展。(中國駐萬那杜大使館)

田京靈稱,巴新是南太地區最大的島國,在南太具有比較大的影響力,與中國的合作規模也比其他南太國家大很多。中巴的友好合作對於南太其他國家來說能夠起到範例作用,可能給其他國家與中國的合作帶來積極影響。美澳等西方國家的炒作並沒有動搖中國與南太的合作基礎,儘管此類阻撓的聲音未來可能也會不時出現,但合作是中國與南太雙方的意願,中國與南太地區的合作趨勢與前景不會因此而改變。

來看今天的熱門話題,「這個國家跟著美國暗算中國,如今倒大霉全國崩盤」接受中國30年援助繁榮至今的這國,一轉身竟投靠美國背棄中國,如今全國動亂,面臨崩潰。這個國家到底是誰?因何投美棄中?你可以點閲讀原文加入「軍迷交流群」,軍迷朋友咱群里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眼 的精彩文章:

TAG:觀察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