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名師說」曾軍良:創造屬於學生的課堂

「名師說」曾軍良:創造屬於學生的課堂

「名師說」曾軍良:創造屬於學生的課堂


曾軍良 物理特級教師,現任北京實驗學校教育集團校長兼黨委書記。全面經歷各類生源、各類學段、各類層次校的教育實踐探索,系統提出「魅力教育」新思想。先後多次承擔國家課題,曾8次獲得國家及省市科研成果一等獎;已出版《愛與智慧的教育》《高效學習方略》《曾軍良與魅力教育》等專著。

課堂究竟因何而存在?課堂最終屬於誰?這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回答的問題。我認為,學生是課堂的根、課堂的命,是課堂的開始、課堂的發展、課堂的結束……學生,是課堂存在的全部理由,課堂最終應屬於學生。

課堂的核心是學生

「學習」是課堂的核心,課堂應該圍繞「學習」這一核心進行。教師要精心策劃學習流程,努力推進課堂學習的多樣化。創建學習的情景,激發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習的方式,拓展學習的時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勵他們在學習中進步,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教師在課堂中的一舉一動,都事關學生的學。要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公地位,教師要把握幾個關鍵要素。

不「越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所能做的,只是引導學生學、幫助學生學,而不是強迫學生學、代替學生學。在備課時,教師應多從學生的視角去看問題,設計好課堂的學習流程。譬如,這樣的問題學生會怎樣思考?他們已有的學習基礎和新知識點之間的連接點在哪裡?這種表達方式的奧妙,學生能體會嗎?怎樣的學習流程能提升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如能記住自己的「引導者、幫助者」身份,學生的「課堂主角」一定會當得更好。

守「底線」。學生沒有開始學習,教學就不能開始。我們必須警惕學生身處課堂心在別處的現象,我們的責任是把他們的心思引回到學習中來。課堂教學應該如潺潺溪流,不為速度與激情,只是涓涓細流,從容而行。學生是課堂的主角,若主角不參與其中,這樣的課堂速度再快,看著再熱鬧,那也只是教師的課堂、部分學生的課堂、「偽學習」的課堂。教師的底線應是保證學生在學習。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主角,教師要運用自己的智慧,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留在課堂上,一旦發現遊離者,要捨得停下來,敢於停下來,用眼神、動作、精彩的學習內容、教育智慧與教學藝術把學生「召回來」。

講「科學」。教師必須懷著清晰的目標、帶著深厚的專業知識走進課堂。不應迷信順暢的課堂,我們相信學生的成長需要經歷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從發現問題、暴露問題,到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沒有經歷學習的困難、勇氣與挑戰,也就無法獲得學習的品質,更難以享受精神成長的喜悅。

「學生主體」「學習主人」絕不只是響亮的口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但是,永遠不能忘記:學習是課堂的核心,課堂最終屬於學生。只要記住這一點,就會明白教師應有所作為。

「名師說」曾軍良:創造屬於學生的課堂

必須讓學生「真正學習」

課堂教學是一個怎樣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究竟要做些什麼?我認為,一個教師在課堂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關注學生的真正學習,把學生的所有表現放入自己的眼裡,據此來推進學生學習,達成學習目標。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真正學習,需要在幾個關鍵點上做文章。

面向全體。在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個別學生主宰課堂的情況,大部分學生被動地看熱鬧、被邊緣化。這樣的課堂長此以往,學生會厭學厭校。這樣的教學只是教師個人的教,學生的學習只是「個別學」「偽學習」。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引發全體學生的學習信心,要怎樣收集信息,才能全面地了解各個層次學生的想法,要怎樣處理正確、錯誤或無關的各類信息,才能推進下一步的學習。如此,一個真正的、清晰的學習課堂才會出現。

問題驅動。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是為了解決學生的真實問題,助推學生的成長;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實現學科育人。教師要研究學生的起點,依據教學內容、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尋找學生的真問題、有思維含量的問題、激發興趣與追求的問題,通過問題驅動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並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有趣、有效地解決問題。課堂要防止假問題,如果假問題充斥著課堂,尤其是假問題下形成的假熱鬧,會嚴重影響真問題的解決。問題是思維的起點,設計課堂問題的前提是「疑」。從「疑」入手,給學生營造一個適於探究的學習氛圍,通過新材料、新情境、新視角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寬鬆的思維時空中思索、討論、辨析,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才能實現認知的重組和思維的創新。

落實到底。在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將教學進行到底。課堂中,教師在講解問題後,常常問學生「聽懂了嗎?」學生也往往齊聲回答「聽懂了」。有些教師真以為學生懂了,便按照教學程序往下走,但要求學生獨立去解決這些問題時錯誤還是很多。注重效果的落實,教師要將「聽懂了嗎?」轉換成「你能通過獨立思考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嗎?」課堂中,教師要高度關注學生是否參與、是否理解、是否落實在筆下、是否能獨立解決問題。教師還要注意將「落實」向課前、課後延伸。

「名師說」曾軍良:創造屬於學生的課堂

陪伴學生經歷風雨

我走過32年的教育生涯,當過28年一線教師,從走上教育崗位開始,每年都會走進一些比賽的課堂。看到上課的教師激情四射,學生默契到沒有一點瑕疵,回答問題是那樣的完美,我總是羨慕不已。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每一次對話,就像設定好了一樣。但這樣的課聽多了,我就不由得產生了懷疑:這樣的課堂,是否有課前的重要鋪墊,是否真的值得我們學習?如果學生沒有經歷過錯誤,沒有經歷過失敗,其實課堂並沒有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記。錯誤、失敗、正確、成功,都應該讓孩子體驗,經歷風雨才知彩虹的美麗,歷經挫折才知堅強的可貴。

積攢教訓。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過程,一個積攢的過程,不僅是積攢成功,更多的是積攢教訓——如果從來沒有經歷過錯誤,怎麼能夠知道什麼叫成功?學生需要在錯誤中改進,在錯誤中進步,在錯誤中成長。當老師發現學生讀錯單詞的時候,老師當堂糾正就是對他最好的幫助。當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發生錯誤的時候,同學當場矯正就是對他最大的關懷。最好的學習就是充分暴露過程的學習,被老師、同伴指正,然後慢慢地學會。

不要為了公開課而讓課堂華麗,不要以為一帆風順的課堂才是好的課堂,讓學生走過一些泥濘,他們才能享受真正的成長——那種由學習帶來的精神愉悅。

合作學習。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都不一樣,每個生命個體必然存在較大差異,個性、基礎、興趣、思維能力、學習品質均表現不一樣的特徵,他們的學業也處在不同的層級。學生個體的差異,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要鼓勵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起點上努力向上攀登。以「有教無類」促進「起點公平」,以「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差異發展」促進「過程公平」,以「人盡其才、各盡其能」促進「結果公平」,提供尊重差異、尊重個體的教育。以筆者多年的經驗,小組合作學習、「兵教兵」是面向全體又促進差異發展的最為有效的方法。由於不同個性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各有不同,教師的講解無法針對學生的差異,滿足每一個孩子的問題需求,但小組合作學習能調動每一個個體的主動性,讓學生將自己的問題暴露出來,並獲得個體化的解決,有利於提升學困生的自信心,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質量。優秀生在幫助學困生解決問題的同時,不僅收穫了友誼,同時也推動了自己的深入思考、多維思考,讓自身發展得以拔高。中間生在反思問題中學會借鑒,在傾聽講解中學會增智,開拓了眼界,讓能力得以提升。因此,教師要努力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度發生,只要通過合作學習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堅決不講,而是促進「兵教兵」作用的充分發揮。

聚焦問題。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老師在前面帶路,讓學生清楚知道自己要去哪兒,辛苦勞累也要堅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困難,40分鐘有限的課堂,能創造無限的精彩。教學內容不能面面俱到,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打井,不是東挖一下,西挖一下,而應專註一處挖,往下、往下,再往下,直到清澈的水噗噗冒上來!這就是我們的課堂,讓學生經歷風雨、體驗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以深度對話推動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交叉創新研究
中國和巴基斯坦將2019年初合拍電影《天路》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